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卻身在廬江……

點擊上方“微聚廬江”可訂閱哦!

或許,大別山餘脈向皖中延伸的時候也未曾想到,綿延至廬江境內隆起的這座山峰居然成了整個合肥的最高峰,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它像一座高聳著永恆和神聖的擎天柱,巍然屹立在合肥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覽眾山小。

她,就是有著奇異風致的牛王寨!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牛王寨,海拔596米,四周山勢起伏,峰巒疊嶂,千壑萬嶺,縱橫交錯,與老和尚包、百花寨兩座高山遙相呼應,構成廬江大地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這是一座文字資料記載不多、地處偏僻的山峰,卻以絕美的原生態和厚重的文化底蘊駐守一隅。它以獨特的內涵和外延,詮釋著一座山的自然高度和精神高度。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攀援在牛王寨曲折清幽的山徑上,時而感悟到一種北方粗獷和南方婉約相輔相成的綺麗景象交替呈現在視野。樹木花草成了山的風物,岩石峭壁成了山的風物,溪流瀑布成了山的風物,而且這些風物獨具形態,以詩與畫的構想演繹著牛王寨的一種境界。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牛王寨的樹算不上華蓋蒼穹,卻連綿深邃,古意氤氳。那些闊葉樹木從溝壑裡一直密佈至山樑,彌望似海,泱泱欲騰,流淌著滿山的綠韻。那些針葉樹木雖不密集,卻零落成一種跳躍式的層次,契合人的審美情趣。尤其是松樹,或紮根在危巖之隙,或斜長在峭壁之側,或穿插在竹影扶疏之間,像是一幅畫的刻意佈局。最是欣賞“老虎巖”上那株馬尾松,遒勁的樹幹,粗裂的樹皮,加之盤根錯節的造型,很有黃山迎客松一樣的神韻。而更多的青枝綠葉,皆以邏輯形態或疏或密聚集在一起,綻放著生命激情,把一種地域情懷和文化色暈蘊含在生態古韻裡。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牛王寨的石頭圓融、拙樸、蒼潤,以獨有的形體和特質凸顯著一座山的體量,寫意著皖中大地的氣度和厚實,敘說著一種專屬歷史的淵源。無論是直立在巖壁上,還是深陷在溪谷裡,抑或是橫臥在山坡嶺脊,那些石頭均以簡約的造型出現,遵循著返璞歸真、大道從簡的道理,與幽靜的牛王寨很是融合。即使浸潤著人文雨露,承載著一段美麗傳說,譬如“張飛嶺”、“飲馬槽”、“牛皋石”,亦是安詳而恬淡,靜默初心。這是一種品性,是閱盡雲雨、歷經風霜的智者境界。

想必,這也是牛王寨一方百姓的品性與境界。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水是牛王寨流動的音符,演繹最美的生態和絃。白馬嶺的那條溪流,蜿蜒如帶,似是從仙境落入凡塵,從蒼翠中潺潺流出,又向馥郁中悠悠流去,一路薄霧,一路鳥語,繾綣的潮氣升騰至樹梢迎合著鯽魚背下那道瀑布。“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這是牛王寨雨後最絕美的景緻,可遇不可求。不知道當年張良來牛王寨,是否就為欣賞這道瀑布而隱居不走?張良是個大智慧的人,他知曉水流把跌落當作生命的騰飛寓意著怎樣的哲理?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文化,是山的靈魂,是其高度的內在延伸。牛王寨深厚的文化底蘊,猶如厚重的基石,讓這座山愈加的毓秀挺拔。除張良隱居牛王寨之外,這裡還流傳著當年劉備、曹操為了漢室江山金戈鐵馬的戰爭故事,流傳著抗金名將岳飛副將牛皋為解廬州府金兵之圍屯兵於此的故事,流傳著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所屬部隊經常在此練兵堅持抗戰的故事,流傳著“剿匪英雄”陳啟貴隻身虎穴生擒了匪首周美堂的故事……頁頁史書,字字珠璣,累積疊加成一座山的文化高度。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一座山的特質總是帶有著某種文化向度。陽光凝聚在牛王寨山巔古城牆的殘垣上,岩石斑駁,歲月參差,時間磨出的文字與畫圖透顯一種意象,隱現一座山的精神光芒。佇立山巔,面對時間的風化與提純,看具象的自然風景,體味抽象的地域文化,一座山的高度便從人的靈魂深處直聳雲天。

遠處,巢湖煙波浩渺,名城隱約如墨……

往期精彩回顧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她,代表了合肥的高度,却身在庐江……

覺得不錯,賞個ZAN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