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形如牛角似燈籠

——辣椒

形如牛角似燈籠,

一股辣味全球同。

人間多少英雄漢,

敗在綠衣紅袍中。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2007年,會澤縣樂業辣椒在長沙國際辣椒博覽會上榮獲“中國辣椒之鄉”,會澤榮獲《中國辣椒百強縣》稱號,樂業鎮被授予“中國辣椒第一鎮”的稱號,樂業辣椒一下聲名鵲起,受到了辣椒愛好者及辣椒商的垂青和關注。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辣椒又稱“番椒”、“大椒”、“海椒”、“辣子”、“辣角”等,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墨西哥栽培最盛,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把辣椒帶回歐洲,並由此傳播到其他地方。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100多年後,這種能散發出奇異氣味的植物,輾轉來到中國。辣椒傳入我國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順著南方的“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一帶栽培,故又有“秦椒”之稱;另一條途徑是經東南亞海道傳入大陸,在廣州、廣西、雲南等地落籍,現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尚有半野生的“小辣椒”。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辣椒傳入我國最早見於明代中晚期的文獻記載,明朝高廉《遵生八箋》之五“燕閒清賞箋、西時花紀”下載;“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子種”。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辣椒自傳入我國後,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據《中國蔬菜栽培學》“茄果類栽培·辣椒”統計,迄今已有櫻桃椒類、圓錐椒類、族生椒類、長角椒類、甜柿椒類五個變種所屬的許多品種,其中,當代栽培最普遍,優質高產的代表品種有四方頭甜椒,燈籠椒,茄門甜椒,早羊角,長沙牛角大椒,雲南大辣椒,陝西辣椒,成都二金條,黑殼椒,二斧頭,七星辣,櫻桃辣等十二個。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現今一般認為,中國人大規模食辣,自清代貴州開始。說來好笑,在貴州,辣椒其實是作為食鹽的代用品走上百姓餐桌的,在整個封建社會,貴州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廣大勞動人民“往往淡食”,窮鄉僻壤更是達到了“終歲不嘗鹹味者”的地步,嚴重的鹽荒迫使當地居民開始找求各種替代品。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到清初,辣椒傳入貴州,《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頭,土苗用以代鹽”,可見辣椒傳入貴州初期,老百姓是把它作為鹽巴的代替品的。在其後一百多年的時間,洋辣椒迅速紅邊中國,在四川盆地,它取代了老“三香”(花椒、姜、茱萸)的地位,在川菜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位置。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辣椒何時傳入會澤,地方誌書沒有明確記載,只是東川知府方桂所修《東川府志》“物產、蔬菜”類中,有“辣菜”的記載,筆者認為“辣菜”即今天所說的“辣椒”,如果此說成立的話,辣椒傳入會澤的時間,大約在清乾隆初葉,會澤盛產辣椒之地當數“六組分支”的樂業鎮。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樂業鎮位於會澤東北部,歷史以來就因為氣候溫和,出產富饒而享有“銀柯柯”的稱號,樂業鎮的土壤含鉀多,極溫較高,海拔1800米,其種植辣椒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種植區主要分佈在樂業的丫口、阿布卡、務嘎、樂業、魯貝、團坡、元和、梭落、碑木、魯珠、二順、清山、橫山、羅布古,雙溝,拖落等村。以及相鄰迤車鎮的箐口,五穀,索橋,阿都,中寨,張家村等;金鐘的三道,普珠,卡即等村。者海的發基,拖茨,陶家村,七五卡,蓋勝等村。礦山的拖翅和火紅的巖腳等。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這些地方出產的辣椒,個大油潤,香辣獨特,如果把成熟的樂業辣椒放於一張紙上,待辣椒幹後,辣椒的周圍會浸透一層油。如果把成熟的幹辣椒對著陽光,就會感到辣椒的半透明狀,辣椒內的籽米,清晰少數。自1989年獲國家輕工部銀獎後,除生產當地良種樂業羊角辣和樂業二角椒外,大量引進外地優良品種,2004年,樂業辣椒生產基地被認定為雲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被國家認定為樂業辣椒標準化示範區。自2007年,獲“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辣椒第一鎮”的稱號後,境內有多家幹椒收購企業,成為了我縣生產幹品辣椒、辣椒粉、辣椒醬、以及提煉天然辣椒紅色素的最佳原料基地,產品運銷四川、重慶等地。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舌尖上的中國》說:嚴格地說,“辣”並不屬於味覺,而是口腔裡的一種焦灼感,辣味來自食材中辣椒素等化學物質,它們刺激人體的細胞,在大腦中形成類似灼燒的微量刺激,這種感覺停留在舌尖上時,食物得以激發。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會澤辣椒如果按形狀劃分,大體只有羊角形和燈籠型兩種。如果按顏色分,只有青辣椒、紅辣椒和黃辣椒三種。如果按水份多少分,有活辣椒和幹辣椒兩種。辣椒在整個烹飪飲食中,大多數只擔當配角的角色,若將某一種食材進行烹飪加工時,放上一些辣椒,或青辣椒,或紅辣椒,或幹辣椒,一定會使這道菜餚生色不少,色、香味俱佳,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辣椒是可獲得“最佳配角獎”的。中國的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的組合碰撞而產生裂變性奇觀的。很多菜餚,因辣椒的加入,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味覺效果。辣椒作為主角的菜餚較少,除涼拌辣椒(即將大辣子火上燒熟,去皮,撕細,佐以醬油及醋)外,大多隻作配角。另外,作為成品,辣椒尚可做成磨辣子,蕌頭辣子,酸辣子,辣子面,油辣子等。品種較多,作用廣泛。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辣椒,這個小小的紅精靈,自明代傳入中國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取代了統治中國數千年的辛辣調味品,成為了國人喜歡的一種食品,正所謂的“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雲南人怕不辣”,也正是辣椒的引種和應用,推動了川菜的最終形成,成為了以辛辣為代表的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有人說過,辣椒在中國飲食業的傳播,無疑可以算作一場飲食革命,辣,它不僅挑逗舌尖上的味蕾,在它背後,是人們的辣椒情結,以及這種食材背後人文故事和深化出來的哲學意蘊,如此種種,幾乎形成了十分具有特色的“辣椒文化”。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中國偉大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當林黛玉初到榮國府,見到賈母及眾姐妹後,此時,“一語未完,只聽後院中有笑語聲,說:我來遲了,沒得迎接遠客,黛玉不知是誰,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裡有名的一個‘潑辣貨’,南京人所謂‘辣子’,你知叫她‘鳳辣子’就是了。”這種把人十分精明能幹,且歷害過人的人用辣和辣子來形容,已經超越“辣椒”本身,而是“辣紅素”的引申和發揮,具有更多人文因子了。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和文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的王了一先生說:川滇人把辣椒稱為“辣子”有親子之意;江浙人把它叫做“辣貨”,則有遠之之意,辣貨不是比潑辣貨只差一個字嗎?看來賈母是深諳此理的。在筆者的家鄉,尚有“辣燥”一口語,多形容能幹的女孩子,使人想不到的是,此詞在《儒林外史》中早已出現,它寫道:“現金這小廝傲頭傲腦,也要娶個辣燥些的媳婦來製作他才好”。這裡也是通過“辣”而且“燥”,來形容厲害,潑辣的女孩子。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在中國,把“辣椒文化”發展到極致的要數毛澤東了,他提出的“愛吃辣椒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論,雖是調侃之語,但也表現了在戰爭年月“敢吃辣椒”就是“敢和強大敵人戰鬥”的寓意。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他用“怎樣讓貓吃辣椒”恰當地比喻瞭如何讓資產階級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在這位偉人口中,是否敢於“吃辣子”善於“吃辣椒”自然也就成了敢不敢革命、會不會革命的標準了,也正如《革命民歌集》所唱的那樣,“要吃辣子不怕辣,要當紅軍不怕殺”了。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每當秋風四起,吹拂著將要乾涸的樂業小河時,此時,樂業鎮四周的山上山下,已是一片火紅,時值辣椒的收穫季節。在一幢幢農家小院中,水泥的地皮上鋪滿了才採摘回來的辣椒,走廊中,屋簷下,墜滿了一串串紅色的辣椒,此時的辣椒之鄉,真正成為紅色辣椒的天地了。藍天,白雲,配著火紅的辣椒及新建小洋樓的裊裊炊煙,一幅絕妙的會澤農家奔小康的美景圖。也只有此時,你才會真正理解“日子過得紅火”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舌尖上的會澤——樂業辣椒

文字:卞伯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