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形如牛角似灯笼

——辣椒

形如牛角似灯笼,

一股辣味全球同。

人间多少英雄汉,

败在绿衣红袍中。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2007年,会泽县乐业辣椒在长沙国际辣椒博览会上荣获“中国辣椒之乡”,会泽荣获《中国辣椒百强县》称号,乐业镇被授予“中国辣椒第一镇”的称号,乐业辣椒一下声名鹊起,受到了辣椒爱好者及辣椒商的垂青和关注。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辣椒又称“番椒”、“大椒”、“海椒”、“辣子”、“辣角”等,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墨西哥栽培最盛,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其他地方。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100多年后,这种能散发出奇异气味的植物,辗转来到中国。辣椒传入我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顺着南方的“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一带栽培,故又有“秦椒”之称;另一条途径是经东南亚海道传入大陆,在广州、广西、云南等地落籍,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尚有半野生的“小辣椒”。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辣椒传入我国最早见于明代中晚期的文献记载,明朝高廉《遵生八箋》之五“燕闲清赏笺、西时花纪”下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辣椒自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据《中国蔬菜栽培学》“茄果类栽培·辣椒”统计,迄今已有樱桃椒类、圆锥椒类、族生椒类、长角椒类、甜柿椒类五个变种所属的许多品种,其中,当代栽培最普遍,优质高产的代表品种有四方头甜椒,灯笼椒,茄门甜椒,早羊角,长沙牛角大椒,云南大辣椒,陕西辣椒,成都二金条,黑壳椒,二斧头,七星辣,樱桃辣等十二个。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现今一般认为,中国人大规模食辣,自清代贵州开始。说来好笑,在贵州,辣椒其实是作为食盐的代用品走上百姓餐桌的,在整个封建社会,贵州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广大劳动人民“往往淡食”,穷乡僻壤更是达到了“终岁不尝咸味者”的地步,严重的盐荒迫使当地居民开始找求各种替代品。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到清初,辣椒传入贵州,《思州府志》记载:“海椒,俗名辣头,土苗用以代盐”,可见辣椒传入贵州初期,老百姓是把它作为盐巴的代替品的。在其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洋辣椒迅速红边中国,在四川盆地,它取代了老“三香”(花椒、姜、茱萸)的地位,在川菜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位置。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辣椒何时传入会泽,地方志书没有明确记载,只是东川知府方桂所修《东川府志》“物产、蔬菜”类中,有“辣菜”的记载,笔者认为“辣菜”即今天所说的“辣椒”,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辣椒传入会泽的时间,大约在清乾隆初叶,会泽盛产辣椒之地当数“六组分支”的乐业镇。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乐业镇位于会泽东北部,历史以来就因为气候温和,出产富饶而享有“银柯柯”的称号,乐业镇的土壤含钾多,极温较高,海拔1800米,其种植辣椒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乐业的丫口、阿布卡、务嘎、乐业、鲁贝、团坡、元和、梭落、碑木、鲁珠、二顺、清山、横山、罗布古,双沟,拖落等村。以及相邻迤车镇的箐口,五谷,索桥,阿都,中寨,张家村等;金钟的三道,普珠,卡即等村。者海的发基,拖茨,陶家村,七五卡,盖胜等村。矿山的拖翅和火红的岩脚等。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这些地方出产的辣椒,个大油润,香辣独特,如果把成熟的乐业辣椒放于一张纸上,待辣椒干后,辣椒的周围会浸透一层油。如果把成熟的干辣椒对着阳光,就会感到辣椒的半透明状,辣椒内的籽米,清晰少数。自1989年获国家轻工部银奖后,除生产当地良种乐业羊角辣和乐业二角椒外,大量引进外地优良品种,2004年,乐业辣椒生产基地被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被国家认定为乐业辣椒标准化示范区。自2007年,获“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第一镇”的称号后,境内有多家干椒收购企业,成为了我县生产干品辣椒、辣椒粉、辣椒酱、以及提炼天然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原料基地,产品运销四川、重庆等地。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舌尖上的中国》说:严格地说,“辣”并不属于味觉,而是口腔里的一种焦灼感,辣味来自食材中辣椒素等化学物质,它们刺激人体的细胞,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微量刺激,这种感觉停留在舌尖上时,食物得以激发。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会泽辣椒如果按形状划分,大体只有羊角形和灯笼型两种。如果按颜色分,只有青辣椒、红辣椒和黄辣椒三种。如果按水份多少分,有活辣椒和干辣椒两种。辣椒在整个烹饪饮食中,大多数只担当配角的角色,若将某一种食材进行烹饪加工时,放上一些辣椒,或青辣椒,或红辣椒,或干辣椒,一定会使这道菜肴生色不少,色、香味俱佳,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辣椒是可获得“最佳配角奖”的。中国的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的组合碰撞而产生裂变性奇观的。很多菜肴,因辣椒的加入,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味觉效果。辣椒作为主角的菜肴较少,除凉拌辣椒(即将大辣子火上烧熟,去皮,撕细,佐以酱油及醋)外,大多只作配角。另外,作为成品,辣椒尚可做成磨辣子,蕌头辣子,酸辣子,辣子面,油辣子等。品种较多,作用广泛。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辣椒,这个小小的红精灵,自明代传入中国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取代了统治中国数千年的辛辣调味品,成为了国人喜欢的一种食品,正所谓的“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云南人怕不辣”,也正是辣椒的引种和应用,推动了川菜的最终形成,成为了以辛辣为代表的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有人说过,辣椒在中国饮食业的传播,无疑可以算作一场饮食革命,辣,它不仅挑逗舌尖上的味蕾,在它背后,是人们的辣椒情结,以及这种食材背后人文故事和深化出来的哲学意蕴,如此种种,几乎形成了十分具有特色的“辣椒文化”。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中国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当林黛玉初到荣国府,见到贾母及众姐妹后,此时,“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不知是谁,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人所谓‘辣子’,你知叫她‘凤辣子’就是了。”这种把人十分精明能干,且历害过人的人用辣和辣子来形容,已经超越“辣椒”本身,而是“辣红素”的引申和发挥,具有更多人文因子了。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文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王了一先生说:川滇人把辣椒称为“辣子”有亲子之意;江浙人把它叫做“辣货”,则有远之之意,辣货不是比泼辣货只差一个字吗?看来贾母是深谙此理的。在笔者的家乡,尚有“辣燥”一口语,多形容能干的女孩子,使人想不到的是,此词在《儒林外史》中早已出现,它写道:“现金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作他才好”。这里也是通过“辣”而且“燥”,来形容厉害,泼辣的女孩子。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在中国,把“辣椒文化”发展到极致的要数毛泽东了,他提出的“爱吃辣椒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虽是调侃之语,但也表现了在战争年月“敢吃辣椒”就是“敢和强大敌人战斗”的寓意。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他用“怎样让猫吃辣椒”恰当地比喻了如何让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在这位伟人口中,是否敢于“吃辣子”善于“吃辣椒”自然也就成了敢不敢革命、会不会革命的标准了,也正如《革命民歌集》所唱的那样,“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了。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每当秋风四起,吹拂着将要干涸的乐业小河时,此时,乐业镇四周的山上山下,已是一片火红,时值辣椒的收获季节。在一幢幢农家小院中,水泥的地皮上铺满了才采摘回来的辣椒,走廊中,屋檐下,坠满了一串串红色的辣椒,此时的辣椒之乡,真正成为红色辣椒的天地了。蓝天,白云,配着火红的辣椒及新建小洋楼的袅袅炊烟,一幅绝妙的会泽农家奔小康的美景图。也只有此时,你才会真正理解“日子过得红火”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舌尖上的会泽——乐业辣椒

文字:卞伯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