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来源:辛上邪(ID:xinshangye006)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一个妹妹和我吐槽说,前些天和客户谈事儿,被客户怼了。她说客户不礼貌,可是我听完她的叙述后,分明认为客户怼得好,因为她在完全不了解要谈的业务、也不了解客户的情形下,就敢去谈事儿。如果我是客户,我也怼她——我诚心实意来和你谈,你什么都不准备就来谈,咱俩谈什么呢?这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和诚意嘛。须知,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01

年轻的时候,我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刚开始做生意没几年,托老天的福生意顺畅,便自我膨胀,觉得做生意不过如此。有朋友提议做个项目,我马上盲目赞同。找人引荐找到了一位潜在的合作者,又马上盲目约谈。事先没有认真调研,所有关于项目的了解都是一两顿饭上的畅想。见面之后,对方问起我们的优势,我便以几年来混市场的经验说了一些套话。对方具体到上下游的细节再问时,彻底茫然。

当时无知无畏,不懂谦虚学习,以为应对一定要自如,别人说了我就要给个说法、不知道也要给个答案,于是又“临场发挥”几句。对方客气和我道别,事后和中间介绍人说,怎么她什么都不懂就敢来。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中间介绍人是我同学,直率地把这句话转给了我。一句话上了一堂课。从此打消了气焰,懂得了谈事要事先做功课,要充分了解业务和对方,所谓知己知彼

那堂课的另一个收获是明白了不要不懂装懂。

0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老夫子的教诲从小就知道,可是真的能记住却要被现实屡次教育。

那位吐槽的妹妹和我当年一样,也栽在了不懂装懂上。客户问她,用户群体是谁。她竟然回答:所有的女性。客户将女性按照年龄段、上班与否、知性与否等等,诱导她继续细分,她还坚持说他们的用户就是所有的女性。唉,真是不走脑子。哪有一种产品能满足所有人(所有女性)的需求呢?用户分类越粗放,越说明产品设计草率。

我问她,既然自己不懂,为何不听听客户的意见,也能学习讨教一番。她立刻反驳我说,那样显得自己太Low了。我说:不懂装懂在内行人眼里才Low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其实想想,谁都有不懂的东西,懂真是永无止境。遇到内行人愿意分享经验时,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倾听,既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让对方满足表达和显示专业水准的欲望,沟通效果反而好。

就算不屑于多学、多听,也千万不要随口否定。以为否定别人才显得自己有本领,其实是Low上加Low。

03

总有人喜欢随意否定别人。

上周我们参加了一个活动。由于和亚洲的同类活动在一个日子中,虽然有时差,但是主办方也称其为“同步”。尽管不够严谨,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社团活动并无大碍。

一位长辈将活动照片发了朋友圈,竟然有人吹毛求疵:你们在北美,和亚洲不能算同步。还说,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同步”的说法难以蒙蔽大众。

长辈非常不解,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如此粗鲁,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些无所谓的事情上令人不快。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讲真,我也不懂。某次我在朋友圈发随手拍的风景照,一位熟人留言说:构图太差。朋友圈发照片是为了记录我喜欢的时刻,又不是参加摄影评比。况且,批评我的熟人也不是行家,凭什么理论或者实践依据来下这个判断?如果仅出于个人感受认为构图差,可以不点赞,飘过就好,有什么必要这样出言不逊?再说,真的对我的摄影技巧负责,应该给予的是差在哪里、改进的建议,而非简单的一句否定。

04

喜欢随意否定别人有许多原因。其中的文化原因大致有二,愿意通过忠言逆耳来体现关系紧密;看问题习惯从负面角度出发。

忠言逆耳是客观现象,是指一些忠实的建议可能不是令人舒服的话,并不是说要随时要给予他人逆耳之言

有位邻居给我讲过她的一次不愉快的待客经历。刚移民来时,遇到国内同学来访,她勇当东道主,召集本地的其他几位老移民同学来家,和来访同学聚会。下班后忙里忙外做了一桌子菜,还订了外卖的寿司。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同学们来了,没人肯定她的辛苦、更没人表示感谢,还都大大咧咧地不把自己当外人。女生给她提出如何布置家居的建议,男生挑剔没有大肉好酒。老移民摆出老资格给她移民生活指导,国内的同学拿出国内经济发展和生活便利的优势揶揄本地的落后。她说,从那以后10年了,她都没有再张罗过同学聚会。

她的同学们肯定没有恶意。他们如果去其他人家做客,想必不会这样不讲究。错误就在于和她不见外,习惯性地用负面思维来对话,不懂在别人需要时给予的建议是建议、不需要时给予的是废话,更不懂随意给出否定评价是出口伤人

05

选择正向还是负向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和获得的效果完全不同

我从小分不清左右,由于排队转错方向没少被训斥。越紧张越会错。到现在都会发生指着左边说右边的情形。我将分不清左右列为自己的一大缺点。儿子迪迪从小也表现出对左右辨识不清。给孩子遗传了这样的基因,我感到很抱歉。感同身受,我当然不会训斥他,但有时忍不住会同情。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来了加拿大后,迪迪开始打棒球。他的棒球教练展示出正向思维的力量。第一次训练,教练让迪迪选择左手还是右手为主抓球棒,迪迪不能决定,一会儿左手,一会儿右手。我向教练解释说,迪迪遗传了我的分不清左右的缺陷。教练立即纠正说,“没有啊,这样挺好。不能确定左手或者右手是主力手,说明他的左右半脑发育很均衡,两边的优势都很强。”

无论教练的话是否有理论依据,对迪迪却是很大的鼓舞。以后的训练中,迪迪依然在抓击球棒时忽左忽右,教练从不指责。后来,迪迪逐渐选择了右手抓棒。现在,他分清左右毫无障碍。

其实很多时候,许多所谓的问题不一定是问题,只是我们着眼的角度不同。我们的是非、美丑标准仅是自己的标准而已,不能要求天下人整齐划一。

06

即使从正向角度发现了问题,对方也期待给予指点,好建议也要好好说,不是非要“逆耳”才行。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三明治法是一种良好的提建议的方法

。先肯定对方,再提出鼓励、建议,继而回归肯定。表达态度平和,不用负面词语,以希望结尾,让对方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积极的评价,心情自然会不同。

有些人对越是亲近的人说话越冲;有些人对“地位低”的人不能友善地说话;有些人说建议时不能心平气和。各种不会好好说话都需要警醒。与任何人都会好好说话是一种修养。

在讨论问题时,修正对方观点时,同样需要好好说话。英文对话常用“这是一个好建议,不过”、“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有趣,不过我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你谈到了一个方面,我想就另一个方面谈谈”等等,这些表达都好过劈头盖脸地上来就说“不对,你说得不对”。

交流沟通时,表达仅是手段。说了,不等于说得好,更不等于对方听进去了。

07

吐槽妹妹之所以被客户怼,症结在于为了不懂装懂,以自己的不懂去否定客户的懂。发现不懂时,能承认不懂是高招。退一步讲,不敢、不愿承认不懂,强装着也算凑合,可以和客户相安无事地聊天。即使鸡同鸭讲,客户想必也不至于当面不悦。最多是像我年轻时那次糗事境遇一样,被客客气气送走后,在背后得到坏评价。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但是,吐槽妹妹竟然以进为退,以主动出击、否定客户的经验之谈来维护自己虚弱的面子,这就犯了大忌。

生活、工作中,此类现象并不鲜见,比如,有的家长被孩子指出错误后恼羞成怒,有的上级在发现指令错误时反而斥责下级,有的朋友间反目就是因为对方知道的资讯自己不知道。不敢承认自己的不足,结果只能是固步自封。以尖牙利齿武装自己的不懂,是给自己人际交往、职场发展自掘坟墓。

吐槽妹妹抱怨说,没想到越工作越不顺利,还不如当初是小白时容易混。是啊,懂事的小白一般都比较乖巧,知不足,愿意听经验之谈,更不敢随意去否定他人。所以说,宁愿是小白,也不要不懂装懂。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虚怀如谷、与人为善、勇于学习是我“送给”吐槽妹妹的几个词。不过她没问,我也不便说。写在这里,与她共勉吧。

辛上邪,弃商从文的博士、学者,定居加拿大后专职写作。关注教育、认知成长,主张视界才是世界;提倡人生不易,要以积极的心态自娱自乐。微信公号辛上邪(xinshangye006),并在知识星球开办辛上邪写作小组、辛上邪讲唐诗、辛上邪谈教育及移民经验分享等课程。

逆耳的不都是忠言!谈事不是带嘴去就行的!

长按二维码关注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