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聯控股債券交叉違約 兌付資金與評級機構給出相反答案

盧志坤

新華聯控股債券交叉違約 兌付資金與評級機構給出相反答案


新華聯控股債券交叉違約 兌付資金與評級機構給出相反答案

一筆債券的實質性違約,推倒了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華聯控股”)債務清償的多米諾骨牌。


3月10日,新華聯控股發佈公告稱,公司因“15新華聯控MTN001”違約導致“19新華聯控SCP002”“19新華聯控SCP003”交叉違約。根據發行公告,這兩筆債券應於4月底和5月初兌付。


新華聯控股在公告中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旗下多個板塊業務遭受重創,導致1~2月減少經營回款超過60億元,加之償付貸款和債券導致現金持續流出,流動資金極為緊張。


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瞭解到,關於“15新華聯控MTN001”債券的兌付問題,新華聯控股方面與債券評級機構雙方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資金“羅生門”


3月9日,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宣佈將新華聯控股的主體信用評級降至最低的評級C,在此之前,新華聯控股於3月6日無法兌付“15新華聯控MTN001”債務本息,構成違約。


大公國際在下調新華聯控股主體信用評級的公告中提及,根據新華聯控股此前對“15新華聯控MTN001”的償債安排,新華聯控股擬使用10億元銀團貸款專項用於續接,若貸款最終未能發放,則運用自有資金剛兌。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告中同時提及,截至3月2日,新華聯控股向大公國際提供的最新銀行賬戶餘額及其他類型可用資金能夠覆蓋到期兌付本金金額。但3月6日當天,新華聯控股該筆債券卻發生違約。


對於債券違約一事,《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新華聯控股方面,對方回覆稱,債券違約是受疫情影響,公司正在積極解決,目前一切正常,如有進展會通過相關方式發佈。


新華聯控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當初的確向大公國際出示了銀行賬戶餘額,但其中80%是受限制資金,主要是貸款保證金,不能用於債券兌付。“我們只給了他(大公國際)一個餘額,問什麼就答什麼,他不問的就不答。”


對此,大公國際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當時新華聯控股是以銀行賬戶截圖的形式證明公司賬戶餘額。


上述大公國際人士同時透露,據他們瞭解,本次債券違約並非因為新華聯控股資金問題,而是償債意願問題。“我們只有確定他有足夠的資金,而且足夠可用的資金能夠兌付的情況下,才沒有進一步下調它的(主體信用)級別。”該人士說。但他表示,具體如何核實因為保密原因不便透露。


至於公告中提及的“其他類型可用資金”,上述新華聯控股人士則表示“沒有其他可用資金”。

此外,該位工作人員還提及,3月2日大公國際作為評級機構調研時,公司正在申請一筆貸款,“當時他們(大公國際)也是幫助我們,如果那個時候調低評級,(款)就放不出來了。”


大公國際是否對新華聯控股真實資金狀況知情?上述大公國際人士表示自己並不清楚。


再融資或受阻


本次的債券違約不僅暴露了新華聯控股真實的資金狀況,也讓該公司的後續融資不確定性大增。


東方金誠在對新華聯控股下調信用等級的公告中提及,其各項債務償付主要依賴外部融資,但各融資計劃進展不及預期,流動性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大。


上述新華聯控股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坦陳,新華聯控股在3月2日出示給大公國際的銀行賬戶內,大部分受限制資金來自貸款的保證金。如今債務違約,原本申請的這筆貸款現在看來“有一定困難”。


據記者梳理,2019年以來,新華聯控股償債壓力明顯增大。自2015年至今新華聯控股的公開發債記錄顯示,2015、2017、2018年,新華聯控股發佈的債券募資用途一項中,大多包含補充集團及旗下子公司流動性資金。但在2019年第一期債券的募資說明書則顯示,該期中期票據共募集5億元資金,全部用於償還到期債務。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新華聯控股短期借款總額達到98.3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則高達148.64億元,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總額顯示為92.06億元。


但不清楚這92億元的貨幣資金中有多少受限。一個可參考的數據來自新華聯控股2019年第三期超短融募資說明書:截至2019年3月末,新華聯控股受限的貨幣資金總額為51.2億元,佔貨幣資金總額的43.22%。


新華聯控股債券交叉違約 兌付資金與評級機構給出相反答案

  • 武漢樓市自救
  • 房企打響現金流“保衛戰”
  • 建築工地翹首盼復工 健康證、交通封鎖仍成“攔路虎”
  • 直擊315 | 315維權線索通緝令 向無良商家和企業宣戰!
新華聯控股債券交叉違約 兌付資金與評級機構給出相反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