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叔本華


將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與我國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魯迅放在一起,並闡釋他們的思想觀點,實在是有點滑稽可笑。不過,關於人們的蔑視的心理,他們有著驚人的一致的、完全相同的觀點,這也實在是令我們感到驚奇。

魯迅先生說:“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魯迅的這句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如果我們老是在說我們輕蔑什麼人、什麼事,那肯定不是真正的輕蔑,因為我們那麼說著的時候,已經是在十足的重視那個人、那個事了。我們真正輕蔑一個人、一件事、一件物的時候,我們對這些人或者事情就保持沉默,不再進行任何談論,因為這些人或者事已經不值得我們談論。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魯迅先生像


唯獨有偶,叔本華也提出了與此完全相同的觀點。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華哲學汲取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哲學精華,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體系,成為現代哲學史上不可繞過的哲學高峰,對尼采、維特根斯坦、薩特等哲學家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對弗洛伊德、馮特等心理學家產生重大影響。

叔本華說:“真正的蔑視恰恰與真正的傲慢截然相反,它保持沉默,不露痕跡。因為,倘若有人表示蔑視你,那麼,至少表示他非常注意你,他想讓你知道他如何不欣賞你。他的這種願望受仇恨所驅使,是不能與真正的蔑視相提並論的。相反,倘若這種願望是真實的,那麼,這只不過證明了有這種願望的人是毫無價值的。”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說來也真是巧得很吶,叔本華和魯迅的觀點居然如此完全相同。

叔本華對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文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叔本華的著作中,他經常引用《老子》《易經》當中的一些觀點,並進行評價,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對《趙氏孤兒》進行了引述和評論,可見叔本華對中國古代哲學和古代文化是有著相當程度的瞭解的。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恰好,魯迅先生是一位學貫中西的文壇領袖、大思想家,他對西方文化的認識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其他許多文化界人士。

魯迅先生對叔本華也是很瞭解的,魯迅先生的著作中也會引用叔本華的觀點。比如,叔本華說:“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然而沒有薔薇的刺卻很多。”叔本華的這句話,就被魯迅先生引用過。在此,叔本華將薔薇比喻為一個人的才華才幹,將薔薇身上的刺比喻為一個人的脾氣,意思就是真正有著較高才乾的人都會有脾氣,但是有脾氣的人卻不一定有才華。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除了關於蔑視的觀點外,魯迅先生和叔本華在其他許多方面的思想觀點,還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甚至有著許多相同之處,在此我不一一說明了。

世間事物紛繁複雜、萬萬千千,我們對某些事物和某些人物給予崇高敬意,而對某些人物、某些事物則予以蔑視,幾乎所有人都有其蔑視的人或物。但是,我們蔑視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並不表明我們缺乏寬容和理解。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我們在對事物和人物予以寬容的同時,我們可以蔑視他(她),不要再談論自己所蔑視的對象,這對自己是更為安全的,可以達到安寧的狀態,否則你做不到蔑視,而是帶著一種仇恨,那麼自己不得安寧,同時也容易遭致反駁乃至傷害。

你對某個事物、人物保持沉默的時候,他人當然就更加難以反駁你。


魯迅、叔本華:一個人真正的蔑視,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