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叔本华


将德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叔本华与我国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鲁迅放在一起,并阐释他们的思想观点,实在是有点滑稽可笑。不过,关于人们的蔑视的心理,他们有着惊人的一致的、完全相同的观点,这也实在是令我们感到惊奇。

鲁迅先生说:“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鲁迅的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果我们老是在说我们轻蔑什么人、什么事,那肯定不是真正的轻蔑,因为我们那么说着的时候,已经是在十足的重视那个人、那个事了。我们真正轻蔑一个人、一件事、一件物的时候,我们对这些人或者事情就保持沉默,不再进行任何谈论,因为这些人或者事已经不值得我们谈论。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鲁迅先生像


唯独有偶,叔本华也提出了与此完全相同的观点。叔本华是德国伟大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唯意志论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华哲学汲取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的哲学精华,对康德哲学进行了改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悲观主义哲学体系,成为现代哲学史上不可绕过的哲学高峰,对尼采、维特根斯坦、萨特等哲学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对弗洛伊德、冯特等心理学家产生重大影响。

叔本华说:“真正的蔑视恰恰与真正的傲慢截然相反,它保持沉默,不露痕迹。因为,倘若有人表示蔑视你,那么,至少表示他非常注意你,他想让你知道他如何不欣赏你。他的这种愿望受仇恨所驱使,是不能与真正的蔑视相提并论的。相反,倘若这种愿望是真实的,那么,这只不过证明了有这种愿望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说来也真是巧得很呐,叔本华和鲁迅的观点居然如此完全相同。

叔本华对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叔本华的著作中,他经常引用《老子》《易经》当中的一些观点,并进行评价,甚至在一篇文章中对《赵氏孤儿》进行了引述和评论,可见叔本华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化是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的。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恰好,鲁迅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坛领袖、大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许多文化界人士。

鲁迅先生对叔本华也是很了解的,鲁迅先生的著作中也会引用叔本华的观点。比如,叔本华说:“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叔本华的这句话,就被鲁迅先生引用过。在此,叔本华将蔷薇比喻为一个人的才华才干,将蔷薇身上的刺比喻为一个人的脾气,意思就是真正有着较高才干的人都会有脾气,但是有脾气的人却不一定有才华。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除了关于蔑视的观点外,鲁迅先生和叔本华在其他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还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甚至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此我不一一说明了。

世间事物纷繁复杂、万万千千,我们对某些事物和某些人物给予崇高敬意,而对某些人物、某些事物则予以蔑视,几乎所有人都有其蔑视的人或物。但是,我们蔑视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并不表明我们缺乏宽容和理解。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我们在对事物和人物予以宽容的同时,我们可以蔑视他(她),不要再谈论自己所蔑视的对象,这对自己是更为安全的,可以达到安宁的状态,否则你做不到蔑视,而是带着一种仇恨,那么自己不得安宁,同时也容易遭致反驳乃至伤害。

你对某个事物、人物保持沉默的时候,他人当然就更加难以反驳你。


鲁迅、叔本华:一个人真正的蔑视,就是保持沉默,不露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