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災難喚醒最純粹的思考,促進對生命的尊重


《唐山大地震》:災難喚醒最純粹的思考,促進對生命的尊重

電影《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上映 。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那次7.8級大地震中,母親元妮在姐弟兩人被壓在水泥板下,只能選擇救一個的生死攸關時刻,母親最終選擇了救弟弟,姐姐卻奇蹟生還,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

電影的整個劇情,所有的感情糾葛,從元妮做出“救弟弟”選擇的那一刻起,開始了靈魂的拷問,同時也把難題拋給了所有的人。

電影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探討救哪一個是正確的,更不是引導人們判斷或者批判重男輕女的思想。

電影中,方登和方達是姐弟倆,爸爸方大強是個卡車司機,媽媽元妮是個普通的家庭主婦。

一天夜裡,方大強從外地趕回家中,卻不想地震了,兩個孩子被困家中,方大強為了救元妮被轟然倒塌的房屋埋在其中,元妮看著眼前的慘象崩潰大哭。

兩個孩子,姐姐方登弟弟方達被困在廢墟里,壓在了一塊碩大的水泥板下面,救援隊的人告訴元妮,一塊石板壓著兩個孩子,翹這頭就會壓那頭,現在只能救一個,必須做個決定。

元妮絕望的哭著說“救弟弟”,方登聽到了媽媽的決定,傷心地流下眼淚,留下的是黑暗中漸漸消失的眼睛,和依然幼小的徹底失望的破碎的心靈。

元妮並沒有錯,在當時那種極為特殊的情況下,選擇只是一種本能,換做誰,可能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在我們的傳統思維和道德觀念中,大的讓著小的,姐姐讓著弟弟,是天經地義的,尤其在經濟條件特別差的年代,這是我們流傳已久的美德。

手心手背都是肉,犧牲哪一個都會令母親痛不欲生,元妮多想用自己的命換兩個孩子的命,最終卻不得不做出這樣無奈的選擇。


《唐山大地震》:災難喚醒最純粹的思考,促進對生命的尊重


選擇後的元妮,揹負著對女兒方登的愧疚和不安,為丈夫和女兒守候了整整32年

很多人說元妮重男輕女,但她這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那個時代,是每個人骨子裡深深的烙印,生男生女並不相同,而元妮救弟弟不僅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能給方家留下後代。

方大強為了救元妮,人已經沒了。人世間有幾個男人可以做到,用自己的命去換回老婆的命,把生的機會留給老婆,而自己義無反顧的選擇面向死亡呢?為了給方家留後,也為了告慰方大強的在天之靈,元妮選擇救弟弟,無可厚非。

即便這樣,選擇後的元妮,心還是刀割一樣的痛。從此,元妮的心底壓上了一塊大石頭,一壓就是32年,再見方登之前,從來沒有卸下來過。

當奶奶和大姑來看他們,提出要帶走方達,建議元妮再走一步,重新再找個人家的時候,元妮怎麼可能會答應,方達,是維繫元妮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原本一個完整幸福的家,方達是唯一可以讓元妮想起大強和方登的真實存在。元妮把對大強的愛,對方登的愧疚全部濃縮到了兒子方達身上。

一場災難,不光毀了這個家,也毀了元妮一輩子的幸福;從那一刻起,元妮的心,碎的跟渣一樣,再也無法復原。

兒子事業有成後,要給媽媽買房,元妮無論兒子怎麼說也不同意;她的心裡永遠也放不下丈夫和女兒,要買也是先買墓地,有一天自己老了、死了,也要守著他們爺倆。

有人追也不嫁,依然守著,為了告慰和堅守,在最危險的時刻,用生命替換下自己的大強,和不得不放棄的女兒。


《唐山大地震》:災難喚醒最純粹的思考,促進對生命的尊重


方登“死而復生”,她不願回到元妮身邊,母女倆就這樣“陰陽相隔”。

方登的內心世界裡,除了傷心、冷漠,再沒有了別的,她雖生猶死。

她跟誰都不說話,哪怕是遇到養父養母那麼喜歡她的一對軍人夫婦,也依然暖不化她那顆冰冷的心。

她的年齡,起碼有六七歲的樣子,不可能不記得自己有個家,有爸爸媽媽和弟弟,面對所有人的詢問,方登選擇了沉默,選擇了寧肯做一個孤兒。

她很少會露出笑容,即便笑了,也帶著陰影的底子。

大學沒有畢業,跟男朋友同居有了身孕,方登選擇了退學,把孩子生下來,自己去面對艱難,面對孤獨,面對人們的白眼和不理解,面對一切。死過一次的人,還有什麼事,是她畏懼的呢?

一場災難,毀了一個家,毀了元妮的半生,也毀了方登整個童年和青春。

面對二選一,怎麼做都是瞬間的閃念,怎麼做都是對的,怎麼做也都是不對的……怎麼做都是對靈魂和人性的折磨,是對人性的拷問。

我相信,每一個觀眾在看著劇情發展的時候,都會眼含熱淚,都跟主人公一樣焦慮痛苦和煎熬,心裡都在流血。

面對災難,我們任何人沒有資格去評價對與錯;面對災難,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她的選擇。

面對災難,留下那麼多的悲劇和痛苦,我們該做的是,希望災難不要來,期盼人間更多的時候能夠平安和幸福。

一個媽媽因為一場天災,自責了32年。

她已經懲罰自己夠多了。


《唐山大地震》:災難喚醒最純粹的思考,促進對生命的尊重


災難的再一次重現,讓方登頓悟,卸下了壓在心中的那塊巨石

32年後,汶川地震,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相遇。

目睹一個同樣被巨大的水泥板壓住雙腿的女兒,當女兒的母親萬般無奈之下,忍著幾乎同樣破碎的心,對救援人員喊出:“鋸腿,等娃長大了,讓他恨我吧。”

方登,終於理解了母親;母女終於相見,結束了長達32年的“陰陽相隔”。

方登終於領悟了,面對媽媽32年的艱辛,面對媽媽無淚的堅守,最後發自內心的說出:“媽媽。對不起,對不起。”

壓在母女兩個人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每一次的災難,我們依然會在廢墟中站起;每一次的站起,都是人們的一次成長。

黎明前的那一刻,是最黑暗最寒冷的,那一刻過後,黎明和曙光就會來臨。

我是【最美的秋天與你相遇】,關注戀愛、婚姻、家庭,書寫愛情、友情、親情。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