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分界线的“三家分晋”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晋国在春秋时期就一直是中原的霸主。从晋文公开始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控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春秋末期,只剩下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他们之间互相攻打争夺土地。后来范、中行氏被消灭,只剩下韩、赵、魏、智四家,其中智家的势力最强。

春秋战国分界线的“三家分晋”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韩、赵、魏、智四家

智伯瑶执政后,向韩、赵、魏三家索要人口和土地。韩康子和魏桓子非常惧怕智伯的威力,都献出了一万家人口和土地。可唯独赵襄子拒绝,不愿意献出城邑。于是智伯联合韩康子和魏桓子攻打赵襄子,赵襄子被打败,退守赵家的发源地晋阳。三家围困了赵家整整两年,智伯用晋水淹了晋阳城。

春秋战国分界线的“三家分晋”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赵襄子

在此危机时刻,赵襄子有一个叫张孟谈的门客说:“韩和魏并不是真心把土地和人口献给智家的,如果赵家被消灭了,接下来就会轮到他们,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于是张孟谈连夜出城去找韩康子和魏桓子,向他们说明了利害所在。于是韩和魏倒戈一击,智伯被杀死,智家的土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春秋战国分界线的“三家分晋”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韩、赵、魏领土图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派使者去见周威烈王,请求封三家为诸侯。周威烈王已没有实际的权力和威严,于是顺水推舟,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