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鴻,30歲,單位一把手:“總是焦慮難安,壓力太大!”

我是秋羨職場,喜歡用大白話分享職場上的各種經驗,沒有什麼富麗堂皇的文字修飾,只有最簡單的小故事大道理,請用輕鬆愉悅的方式進行閱讀,總會有所收穫!

01

沒有進度,容易引發“工作焦慮”

蘇鴻30歲,是單位中的一把手,個人工作能力很強,能夠獨力完成許多困難任務,同事與領導們都十分看好他,認為他最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晉升的小領導。

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同事們都會下意識的將蘇鴻視為“管理者”,聽從他的安排以及指示。

蘇鴻起先很享受這種感覺,也十分高興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蘇鴻開始感覺到力不從心,導致他在心理上、情緒上,甚至是工作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有一次,單位接手了一份比較長期的工作,領導一如既往的交給蘇鴻來負責。在這期間,因為工作看不到成效,蘇鴻不止一次的衝同事發火,而且在他個人的工作上,也經常出錯。

“蘇鴻啊,你這是怎麼回事?”

“這次任務很重要。”

“你可不能關鍵時候掉鏈子啊。”

面對著領導的批評,蘇鴻也是有苦說不出,他不僅要做好個人工作、監督團隊工作,還要做好“管理者”的相關工作,大量的工作也就代表著大量的責任,而這些責任都快要將他壓垮了。

蘇鴻認真接受了領導的批評,但沒過幾天,他又開始對這漫長工作任務產生焦慮,他始終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於是變得越來越激進,追求實際的工作成果,給其他同事們造成極大壓力。

最終,這份工作在蘇鴻的主持下,完成得不盡人意,同事們對蘇鴻的能力了產生質疑,就連領導也都好些時間沒給蘇鴻好臉色。就因為這樣,蘇鴻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後續的工作中也無法再發揮出超常的能力,最終只能泯為眾人默默離開。

蘇鴻的個人能力足夠強,所以他才能成為團隊中的“管理者”,受到同事的認可,得到領導的重用,而他自身也有能力去迎合這些期待。但是卻因為心理上的原因,讓他出現了以下幾點錯誤:

1、不夠冷靜,工作中經常向信任他的同事發火,毀掉了自己在單位中的形象;

2、急於求成,長期的工作應該有條不紊的進行,但他卻過於激進追求成果;

3、知錯不改,第一次受到領導批評時就該進行反省,但卻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

4、工作焦慮,大量的工作大量的責任,讓他產生了焦慮,心理上情緒上都變得無法控制。

其中的第四點,是蘇鴻出現其他錯誤的源頭,也是他最終完不成工作的根本原因。對於職人來說,長期從事十分重要的工作,或者同時進行多項工作,會給精神上帶來極大的壓力,很容易就會導致工作焦慮的出現,引發各種不良影響。

工作焦慮:是指人們對工作環境中一些即將來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和災禍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況,進行適應時所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憂慮、恐懼和焦灼不安兼而有之的情緒反應。


蘇鴻,30歲,單位一把手:“總是焦慮難安,壓力太大!”

工作焦慮對於職人來說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它經常表現在職人反常的心態、認知以及行動等方面,不僅有可能會使職人做出錯誤的判斷與抉擇,還會增大職人失敗或放棄的幾率。

02

工作焦慮,會給職人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著名學家,馬洛斯曾經說過:“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在職場工作中,職人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職人才能更加理智的看待事物,進行更正確的認知以及行動。而當職人因為工作而產生焦慮時,就會對自己的心態造成無意識的變化,致使自身的認知以及言行舉止受到影響。比如以下幾個場景:

場景一:“小肖是單位中的一把手,短期內負責了許多重要工作,他害怕自己做不完這些工作,會辜負領導的信任與認可,於是他變換了工作方式,開始追求效率而忽視質量,致使最後的工作結果不盡人意。”

分析:因為工作的重要性、因為他人對自己的期待,使職人對自身的要求不斷變化,於是就有可能朝著不好的方向變化。對於領導來說,原本就是認可了職人當下的工作能力,才會將對職人委以重任,而職人卻反過來以領導為藉口,來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否定,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

影響:不必要的自我懷疑,使得自身能力無法得到施展,這是職人心態不穩定的一種表現,當心態發生了變化,職人看待工作的眼光也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會導致職人的工作方式也受到影響。

小結:工作焦慮會使得職人的心態,在無意識中發生變化,對看待工作的眼光、執行工作的方式等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場景二:“小趙是單位中的老員工,最近他被安排了大量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手忙腳亂還做不完,而身邊的同事還經常來找他聊天。於是小趙衝著同事發火,認為是同事干擾了自己的工作,是同事害得他無法安心工作。”

分析:大量的工作,很容易就能引發職人精神上的高度緊張,在這種情況當中,職人對自身以及周圍的認知都有可能會產生偏差。對於職人來說,完不成工作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在於自身的能力不足,而當職人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無法採取相應的措施或是尋求他人幫助,也無法正視自己的問題,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影響: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是職人出現認知偏差的一種表現,當職人無法真正找到問題的根源,也就無法採取正確的解決方法,導致自身犯錯而不自知,給職人的情緒、以及工作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

小結:工作焦慮會使得職人的認知出現偏差,無法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正確的理解,從而對自身的言行舉止、判斷力等方面造成影響。

場景三:“小海是名普通員工,近期的工作很多很雜而且時限很短,他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比較好,於是他乾脆一心多用,幾項工作同時開展,但卻越做越亂,最終忙得焦頭爛額也沒能完成工作,還捱了領導的批評。”

分析:高壓下的工作,需要職人擁有更強大的抗壓能力,當職人這方面的能力不足時,有可能就會採取不理智的應對方式。對於有些能力足夠強的職人來說,一心多用的工作方式是抗壓的最佳手段,但對於有些職人來說,一心多用不僅無法抗壓,還會增加更多壓力。

影響:過於激進的想要達到目的,實際上就是一種急於求成的表現,當職人出現這種狀況時,心態上心理上早已發生了變化,就連對自身以及相關事項的認知都產生了偏差,那麼當下所作出的決定,往往都是不正確的,很容易就會引發各種麻煩。

小結:工作焦慮會使職人的行動產生變化,而當職人的行動產生變化時,心態與認知也早已發生了變化,致使職人有極大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以及抉擇。

總結:工作焦慮,會讓職人的心態產生變化,使得職人無法正確的去面對自己、面對工作;會讓職人的認知產生偏差,使得職人無法對工作、事物進行正確的認知;會讓職人的行為產生變化,使得職人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抉擇。


蘇鴻,30歲,單位一把手:“總是焦慮難安,壓力太大!”


03

緩解壓力,擺脫工作焦慮

正確的工作方式,是緩解壓力的最佳辦法

進度條的設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樣的耗時,如果不給任何進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後才彈出一個完成消息,那麼整個過程就會讓人等得十分焦急。

這裡借用《暗時間》一書中的例子:“你有多少次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看著工作人員把一堆材料不停的倒騰來去,心裡多希望他們可以在櫃檯小窗口上投影一個進度條?”

職場工作中,職人們之所以會出現工作焦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的工作、緊急的工作、或者責任重大的工作,所帶來的精神壓力。當職人無法提前預想工作結果、或者無法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工作的時候,就會出現憂慮、焦急等狀態。

那麼利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我們就不難發現,只要職人能夠預想到工作結果,哪怕是一個小階段的工作結果,都能從某種程度上消除精神壓力,杜絕工作焦慮。

文章接下來的內容,就將以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後三大部分,教授大家如何制定一道進度條,一份工作計劃,幫助大家避免工作焦慮。

第一部分:進度條的設計(開始工作之前的準備工作)

對於有些職人來說,每天都會有著不一樣的工作,當這些工作的量較大時,職人要將其完成就比較費力,再加上一些額外的工作,很容易就會給職人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引發工作焦慮。在這種情況下,職人可以在真正開始工作之前,設計一道進度條,針對工作進行一些整理。比如以下幾個方面:

  • 針對各項工作進行整理整合。將所有工作都以文字的方式羅列出來,或者記在腦子裡,形成一張清單,那麼職人想象中的大量工作,就會在潛意識中,變成清單上的幾項而已,能夠以此消除心理上的部分壓力。
  • 針對各項工作的性質進行排序。職人可以同時負責多項工作,但這些工作當中必然有著輕重緩急,在清單上將它們進行排序,職人就能清楚的掌握哪些工作該優先進行,哪些工作可以暫緩進程。
  • 針對各項工作的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按照清單上的工作進行準備,根據每一項工作所需要的資料或資源提前準備好,再在開始工作之後逐一的對應入座,就能有條不紊的完成一項又一項工作,並將清單上的工作消除掉。

小結:通過以上三點內容,製作出一張清單,這張清單就相當於一道進度條。無論量再大再緊急的工作,它都變成了清單上有順序的工作而已,只要按照清單進行工作,就能逐一的將其完成,每做一項進度條就往前進一步,壓力就減少一部分,直至全部消失。

第二部分:進度條的完善(開始工作之後的執行工作)

當職人手頭上的工作有了先後順序,能夠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在什麼地方結束,那麼心理上的壓力就能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想要將全部壓力都化解掉,完全避免工作帶來的焦慮,就需要職人對進度條進行完善、對工作方式進行完善。比如以下幾個方面:

  • 根據時間調整進度條。一個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是有限的,職人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時間概念。設定什麼工作用多少時間,如果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就需要對進度條進行改善,給予這項工作更多的時間,避免造成精神上的壓力。
  • 根據進度條的調整改善工作方式。當職人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工作時,證明職人的工作方式存在問題,那麼在給予更多工作時間的同時,也要對工作方式進行改善。比如運用身邊更多的資源,比如尋求他人的幫助,比如借用以往的老經驗等等,避免在一項工作上鑽牛角尖,導致自身越來越焦急。
  • 根據完成進度條的方式進行記憶。職人設定了進度條,根據進度條進行有條不紊的工作,並且最終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那麼就要將這次進度條中的工作進行記憶,當職人再次遇到這些工作的時候,就不用再花費時間去重新排序。

小結:通過以上三點內容,職人就能夠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避免工作過於困難而帶來的精神壓力,從某種程度上避免工作焦慮的產生。並且能夠憑藉這些經過完善的進度條以及工作方式,對以後的工作進行習慣。

第三部分:進度條的二次完善(工作完成後的回顧與覆盤)

回顧、覆盤,是一名成熟職人應該做的事情,往往在工作中不能發現的錯誤、或者更好的工作方式,都能通過這種方法來發現。這也是職人提升工作能力的一種手段,也是避免出現工作焦慮的一種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回顧已完成的工作,再次整合、完善進度條。職人回顧那些已完成的工作時,會發現這些工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能在下次工作之前預先做好心理準備。並且能夠根據這些工作,再次對進度條進行整合,因為通過回顧,職人能發現有些工作其實是能同時進行的,而且已經有了先前的準備,不需要擔憂忙中出錯的現象。
  • 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復盤,縮短進度條。通過工作覆盤,職人就能發現工作過程中,曾出現的一些問題,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式,那麼將這些新方法加入到進度條當中,就能縮短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能縮短進度條,提高工作效率。
  • 根據進度條發掘自身更多的能力,再次整合進度條。當職人的進度條從很長很長,變得很短的時候,就代表著職人已經習慣了這些高壓工作,能夠十分輕鬆的將它們完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職人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將這些事情加入到進度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結:通過以上三點內容,職人能夠通過對工作的回顧、覆盤,來針對進度條進行二次整合與完善,不僅能夠徹底打消職人對工作的焦慮,也能定時的檢查自己的工作能力,並且針對自身能力,對工作進行更多的安排。

第四部分:消除工作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有效的完成工作。

萬里長城是一塊又一塊的石頭建起來的,路也是一塊又一塊的磚鋪出來的。

工作其實也是一樣,無論它附帶著多大的壓力,只要將其視為進度條中的一節又一節,將其中的壓力進行分攤,那麼職人每完成一項工作,進度條往前走一節,工作壓力也就隨之消失一部分。

職人們之所以會出現工作焦慮,很多時候是不知道工作該如何開展,不知道工作什麼時候會結束,那麼在擁有了一道進度條之後,這些煩惱也就隨之消失,煩惱消失壓力也就會減輕。

於是,職人就不會再輕易受到工作焦慮的影響。


蘇鴻,30歲,單位一把手:“總是焦慮難安,壓力太大!”

通過這篇五千字的文章,為大家講解了工作焦慮有可能帶來的影響,也為大家講解了避免工作焦慮的方法,是希望能夠幫助到職場上努力拼搏的朋友們。

無論你是一名普通員工,還是一名領導者,都有可能會受到工作焦慮的影響,而通過設計進度條的方式,就能有效的避免這種狀況。

我是秋羨職場,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不如支持一下原創寫作,為我點一下關注,也方便以後查閱更多的職場文章,十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