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汉眼科医院医护人员遭重创?

东旭158295387


因为眼科医生检查病人距离过近,几乎是脸贴着脸,在病人完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仅靠医生的一个口罩是很难做到保护的。如果给患者做眼部手术,在他的头部,贴着面部长时间接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如果患者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医生极其容易被感染。因为眼科不是新冠肺炎的收治科室,也不是发热门诊,或者是呼吸门诊,所以没有防护服,连n95的口罩都没有的。所以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眼科医生上班几乎就是在赌命。


海洋珍宝1860996


武汉眼科医院医护人员有三位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继离世。第一位离世的是李文亮在2月7日去逝,第二位是主治医师梅仲明在3月3日去逝,第三位是主任医师朱和平是3月9号去逝。二第三位朱和平时代二月中旬发现感染就住院治疗,结果20多天,也没有抢救过来,究其原因:一是李文亮的去逝,是医院早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不力,消杀不及时不到位。加之病毒强劲,最终医治无效。二是梅仲明的去逝主要是个人防护措施没有到位,出现了漏防误的情况,导致在工作中被感染,加之年龄偏大已57岁,身体上有其他基础疾病,最终医治无效。三是朱和平主任医师主要是在二月中旬在工作中被感染,还是存在着医院消杀不到位的问题,加之个人防护麻痹大意,还有在20多天的医疗救治当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比如换血,比如插管,导致最后医治无效。


愉悦527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根据官方的报道,武汉市中心医院已经有3位眼科医生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不幸去世,他们分别是李文亮医生、朱和平医生、梅仲明医生。在此,先向这3位英雄表示哀悼,愿天堂没有疫情。有些网友可能感觉困惑,按理说是感染科、呼吸科的医生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居多,为什么武汉市中心医院牺牲的4位医护人员中有3位就是眼科医生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武汉市中心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6号,始建于1880年,占地面积4728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是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离最初疫情爆发的疑似场所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最近),那些最初的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首选的就诊医院就是“武汉市中心医院”,一是距离近,二该院也是武汉当地有名的公立三甲医院,而那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来到医院就诊,这无形之中就是一个巨大的传染源。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

根据对这一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早期,也就是在第一代、第二代时传播性是非常强的,而且毒力也较第3、4、5.......要强的多,有的患者可能是去医院看发热的,有的是去看咳嗽的,有的去看眼睛的,有的去看牙齿的,而和他们密切接触的就是各个临床科室的一线医务人员。其次,在疫情早期,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不了解,是否需要佩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护目镜都一无所知,仅仅只是做了最简单的防护,关于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具体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预防性措施很多一线临床医生都不是专业研究人员,所以很了解,而且早期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明原因肺炎目前还处于可防可控的范围,未见明显人传人,注意了,这些意见将直接指导临床,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在接触病人,所以这些临床医生就赤手空拳的在看病,虽有防护,也仅仅是普通外科口罩戴上,说道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务人员感染了,近段时间也有报道,大部分感染的医务人员还是在疫情早期感染的为主。

其实不光是武汉中心医院,其他的定点医院也有医务人员被感染,即使是现在,也有人仍在治疗中,李文亮医生和另外两位眼科医生都是一个科室的,在疫情初期,工作量那么大,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的,一起交班、一起查房、一起手术、一起在办公室办公等,后续的我就不一一讲解了,网上也有相关新闻报道,自行脑补吧........


张垒医生


看看医院的院长,书记,以及搞出来的监察科,就知道为啥二医院(中心医院)这次牺牲巨大了


奥斯卡足球


题主要询问的是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事件吧。武汉中心医院已经因新冠肺炎去世四位医生,其中三位是眼科医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五点因素有关。

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都是武汉27家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两家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均不到两公里路程,距离近导致最先接触到新冠肺炎病人。早期的发热患者基本往这两家医院跑。

两家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均不到两公里

2019年12月18日,65岁的华南海鲜市场的送货员因高热五天到武汉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看急诊。经过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无好转迹象,肺部感染表现为“双肺多发散在斑片状模糊影”。12月25日转入同济医院,再之后,转入金银潭医院。

12月27日,急诊科又接诊了第二例此类病人,他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也是高烧不退,肺部感染严重。病人随后被收入呼吸科,做了纤维支气管镜与肺泡灌洗液检验。12月30日,检查结果出来,化验单上标注有“SARS冠状病毒”字样,急诊科主任艾芬意识到严重性,立即向医院公共卫生科和院感部门报告。而医院则上报给了江汉区疾控中心。

新冠肺炎病人初期症状并不明显,这些病人到医院看其它疾病时,就有可能传播给相应科室的医生,包括眼科医生。

二、初期没有充分防护

急诊科主任艾芬上报医院的同时,有大学同学私下询问肺炎消息,她就把“SARS冠状病毒”的检测报告进行了红圈标注,发了过去。

而这张报告不知如何就流传了出去,被同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发给了班级微信群。

1月1日晚,艾芬接到了要求其第二天到监察科谈话的信息。1月2日,在和监察科纪委谈话时,受到领导的批评。1月3日,

李文亮被派出所叫去填了训诫书。

但是急诊科主任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这个病毒有可能传染人,从1月1日起,艾芬要求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戴起了N95口罩

1月10日,急诊科一名护士感染,科内分析原因可能是口罩没有戴好。

而一旦内部人员感染,往往更难预防。大家在一块交班、开会、吃饭,不可能时时刻刻戴着口罩,容易聚集性发病。

之后,急诊科200名医护人员,CT显示肺部感染的有30多人,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有7个。

除了急诊科,还要说到呼吸科,呼吸科医生同样对这个病保持高度警惕。

呼吸科护士长倪芳称,从1月初“我们科室要求口罩都要戴好,勤洗手,要用手消”。即使如此,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160人左右,仍然感染了16个。

这些都是防护意识及装备较好的科室。防护依然不充分。

医院其他科室防护做得更有不如。很多医生最多只是戴了一层普通口罩。要知道,很多非传染病科室平时看病时医生是不戴口罩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武汉市中心医院感染的医护人员还有眼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各个科室。

全院4300余人超过200名职工感染,其中包括三个副院长,一个护理部主任。另有多个科室主任正在用ECMO维持;多个主任医师上了呼吸机。

三、领导方面因素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武汉中心医院相似,这里也最早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发热病人。

2019年12月26日

,一对老两口发热咳嗽来到这里看病,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值班。

两人的肺部CT片出现毛玻璃结节样改变,与普通肺炎明显不同。

他们的儿子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但张主任仍让他做了肺部CT,结果显示肺部已经感染。

同一天,还有一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症状和肺部CT显示与他们一样。

12月27日,

张主任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比武汉中心医院的上报早了三天,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最早上报疫情的医院。不要小看这三天时间,如果利用好,早一天都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12月29日,副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全院各科十名专家,对病例进行讨论。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患者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夏文广副院长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张继先主任上报的同时,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作为隔离服,12月31日,工作服就寄到了科室。

自购的工作服被穿到了白大褂的里面。这一套厚帆布的“防护服”一直穿到了钟南山院士宣布新冠肺炎能够人传人,医院给他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才被换下。

从最初收治那一批病人到2月2日,张继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

所以说一个好的领导,作用真的是无比巨大的!副院长及张主任都值得点赞。

再来看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同样进行了上报,但因流传到社会上“SARS冠状病毒”信息,导致科主任及李文亮等医生被批评

急诊科主任虽然也提醒科室人员戴N95口罩防护,但受到批评后,肯定无法要求医院配备防护服,或者自行购买防护工作服。防护上比起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张继先团队就要弱上不少。当然,这个责任不在急诊科主任。

急诊科如此,眼科更无法独自防护。

四、眼科近距离接触病人机会大

眼科检查多需要医生对病人用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是近距离操作

病毒非常容易通过飞沫传播。

另外,新冠病毒容易感染人体的黏膜组织,如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及眼睛的黏膜(结膜)。所以,新冠病毒对眼科医生的威胁就更大。

眼科李文亮医生在1月8日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青光眼患者,这位病人后来CT符合新冠肺炎表现。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接诊时就没有做特殊防护,也没有特殊防护装备。

李医生1月10开始出现咳嗽,1月12日住院,最终在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李文亮的上级医生,眼科副主任,梅仲明主任医师,与李文亮一组,在1月13日,出现了发热症状,并于在3月3号去世。

2月3日,66岁的退休返聘专家朱和平副主任医师,出现症状,居家隔离。一直到2月18号病重了,呼吸困难已经半月有余,朱主任才打电话找中心医院总值班室住院,次日被转入武汉市协和医院西区继续治疗,并于3月9日去世。这是中心医院眼科第三位去世的医生!

五、病毒毒力或有不同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并没有方向性,但是由于毒性太大的变异,病毒在杀死宿主的同时,自己也无法独活,活下来的病毒多数是毒力变弱方向的毒株。

虽然说病毒的毒力大小必须做充分的实验室研究并结合临床才能判断,但病毒变异的一般规律是毒力趋弱。

所以,早期第一代、二代的病毒毒力可能较强,而李文亮及梅仲明医生都是在早期被感染,病毒毒力过强可能是二人病重的原因之一。而朱和平医生2月3日发病,在一月份被感染的可能性大,再加上年龄大,在家又耽误了时间,最终眼科损失惨重!

综合以上五点因素,可能是武汉中心医院眼科遭受重创的原因所在。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


王成大夫


我是医学科普刘医生,传播医学知识,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

  • 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武汉中心医院眼科李文亮医师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 2020年3月3日中午12时,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梅仲明主任不幸染病去世。
  • 2020年3月9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和平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我想题主想问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会遭到重创”吧?同一科室连续三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令我们万分痛惜,在此我们也分析一下为什么在抗击肺炎的时候,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眼科成了“重灾区”。

早期防护不足

疫情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是猝不及防的,而早期我们的物资及医护人员又相对短缺,没有足够的防护设备。面对大量增长的患者,医护人员常常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同时过度劳累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大了病毒侵入人体的风险,再加上防护不到位,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两个“近距离”

首先“疫情发源地”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距离武汉市中心医院距离并不远,早期也有很多发热的病人就诊于该院,也导致了疾病的传播。

眼科医生需要近距离检查患者,不管是裂隙灯还是直接眼底镜检,亦或是眼科的相关手术,眼科医生基本上是跟病人面对面接触,这种情况也是十分危险的。

早期传播途径不明确

我们从最早的“无明显人传播人的迹象”到钟南山院士提出的“存在人传人的风险”,从“老年人易感”到“人群普遍易感”,从“呼吸道传播”到“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我们对疾病的认识都是有一个过程的。眼科医师检查患者眼睛时,存在接触传播的可能性,而近距离检查又存在呼吸飞沫传播的风险。在疾病的早期我们并不能完全预测到这些,也就不能根据疾病的特点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

不仅仅只有眼科医护人员牺牲

因为李文亮医生被誉为“吹哨人”而被媒体广泛报道,知名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我们牺牲的医护人员已经有几十人之多,而被感染的也达到了三千名以上,其中也包含了呼吸科、感染科、耳鼻喉科等高危科室的医护人员,而他们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勇士!

小结: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我们已经牺牲了太多的同胞们,截止目前我们除武汉地区外,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复工了,病例也出现了“零增长”,而今天我们又有多家方舱医院“关门大吉”了。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希望我们能够永远铭记他们曾经的这份责任与担当!


医学科普刘医生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心里也颇有些沉痛。刚看到一则新闻,今天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朱和平主任因新冠肺炎感染牺牲,享年56岁。至此,武汉市中心医院已痛别了四位优秀的医生,其中3位都是眼科的。

此前,眼科医生李文亮(34岁)于2月7日凌晨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江学庆(56岁)因感染新冠肺炎于3月1日不幸去世,眼科副主任梅仲明(57岁)也因感染新冠肺炎于3月3日与世长辞。

为什么此次武汉中心医院眼科牺牲如此巨大?(仅是个人思考)

一则,反映出新冠病毒传播性强,又极其狡黠(李文亮医生年仅34岁),并会攻击多个脏器。这次疫情去世者大多有基础病,且年龄偏大,本文中除李文亮医生外,其余三位都是年过五旬,非常不幸没能敌过病毒。

二则,早期防护物资普遍缺乏,导致防护的不到位。抗疫前期武汉中心医院曾在网上呼吁社会捐赠防护服等防护物资。

三则,疫情开始阶段大家对病毒的认识普遍不够,一方面可能导致重视不够,缺少警惕,没及时做好更高级别的防护。另一方面对新冠的治疗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

四则,眼结膜也是感染途径之一。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赴武汉考察时染病,为国内首位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专家组成员。他高度怀疑是病毒先进入结膜,而后再到全身。眼科大夫们与病人的接触又属很近距离的接触,会增加感染的机率。

最后,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离华南海鲜市场很近,走路只需十几分钟。市场周边是大片居民区,武汉市中心医院是这片居民区中唯一一家三甲医院。

无论哪位医生的离去,都让人无比心痛,都是这段时期我们最不忍卒读的信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别人的生命筑起屏障,为国家的安宁筑起长城!对每一位牺牲的医生致敬!英雄们永垂不朽!

春日繁花已盛,可他们今生已无法再见,在今后的每一个春天里让我们把他们深深怀念!

(悼念逝者,并求原因。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待到春暖花开时1616


不是武汉眼科医院,是武汉中心医院眼科。这是一家距离华南市场很近的综合性医院,早期没有引起重视的时候,有很多发热病人前来就诊引起交叉感染。病毒可以通过粘膜传播,比如球结膜口腔粘膜,李文亮医生就是接诊一位八十多岁的青光眼患者中招了。


呢喃Cc


最开始钟老说可以人传人时医生身上穿了防护服,也戴了口罩手套但还是传染后来确认是说可以通过眼睑里面的黏膜可以藏匿病毒,那看来那些携带病毒患者去看眼科传染上了。

眼科医院也没有传染科呼吸科拥有的专业防护服肯定会受到重创。

这个眼科医院的地址是不是决定了是疫情重灾区。


度从


为了控制这次新冠疫情,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并有不少人为此牺牲,而武汉眼科医护人员遭受重创主要原因还是刚开始时大家没有意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有这么强的传染性,而给病人检查时需要近距离接触,容易感染,个人认为李文亮的去世也与其当时的压力过大有关,当时由于说新冠肺炎有传染性,饱受舆论压力;其次是武汉医疗资源紧缺,可能物资会相对倾斜于发热门诊和呼吸科门诊,毕竟他们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