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這場疫情爆發後,成了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天使”,也照出了各種“亂象”。


從賣口罩的明星,到賣口罩的微商,再到疫情期間不老實“隔離”,總想亂跑的人們……好像什麼事情都有,各種消息滿天飛。


尤其是這幾天全球各地都有疫情出現,周邊的日本、韓國,再到遠方意大利,林媽說,她忍不住擔憂起來:這場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


01、在我買不到口罩時,這個80後的男人幹什麼


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疫情爆發後,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一個問題:口罩難買。


林媽家的口罩也不多,樓下的小賣部、附近的藥店都去過了,他們在找時大家都在找,基本上買不到。


後來還是親朋友好友湊數,給她湊了幾個出來。她在心裡默默盤算:兩天出去買一趟菜,一個月30天,需要……(捂臉,我們家也是這麼算的)


早上一起來,她就看到了一個讓她特別佩服的“80後”,瞧瞧人家,9天跑遍全國9個城市買口罩無果,就回瀋陽自建了一個口罩廠,11天時間數萬片N95級口罩開始投放市場。


牛逼呀,妥妥的“霸道總裁款”!


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林媽頓時有了一種“我再也不用擔心買不到口罩”的感覺,雖然她生產不了口罩,但全國那麼多人,總有人能幹吧?


再細細的在網上一找,果然發現除了這位遼寧盛京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關勳澤,在這場“疫情”面前,彰顯企業擔當的不只他,還有他們。


02、疫情面前,彰顯的不僅是大國風範,還有“企業擔當”


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做為一個普通人,一開始林媽也沒有注意到這些,雖然現在注意到有點“晚”了,不過她還是很開心的收集了資料,跟大家分享。


恆潔衛浴24小時完成一大批衛浴物資從籌措和裝車的全過程,第一時間援建武漢火神山醫院;

汽車五菱成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車企業:3天達成從“想法”到下線20萬隻醫用口罩,76小時造出了第一臺五菱牌口罩機,還正式向柳州市捐贈了首批智能移動測溫車;華南最大規模的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線設備製造企業改造設備:每分鐘生產口罩1000片;


比亞迪2月17號實現供5萬瓶消毒液,月底口罩產量可達500萬隻/天;

紅豆股份改產防護服、隔離衣,運送湖北,分文不取;

陝汽2天搞定護目鏡的合格樣品;

吉利汽車20天內研發出N95標準的空調濾芯,30天內達成量產並應用在捐贈疫區的汽車上;



格力電器扔出2000萬成立醫療科技公司;

沃爾沃捐助一家公衛中心資源和資金,開發新冠肺炎的疫苗;

海爾生物醫療樣本庫檢測新獲取的幾十份病毒樣本,開展存儲應用研究;

……


這樣的企業數不勝數,給人一種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的感覺。


然而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也仔細回想了一下,雖然疫情爆發了,大家都被要求回家“隔離”了,但事實上我們的正常生活受到重創了嗎?


捫心自問:是缺了米了,還是缺了蔬菜和肉?


嗯,自家門口的超市照樣開門,每次去的時候都看到工作人員在忙,貨架上的東西也在減少,但一日三餐沒受到影響,還有水果和零食作伴。


捫心自問:是家裡的水停了,還是電停了?


水電好像一點都不受影響,天天早上起來洗個澡都沒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出門,啃著零食,看著電影,悶得心裡發慌。


除了不能上班,口袋裡的存款在日益減少,好像也沒多大問題。


03、這場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從買不到口罩到建廠自產,用了11天:感謝這些平凡的“我們”


疫情爆發後,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時不時交流一下,感覺生活好像受到了限制,這裡不方便,那裡不方便。


但其實除了不能吃門,日常所需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而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誰撐起來的呢?


自然是無數個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奮鬥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各路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還有自覺隔離在家的“我們”。


我們可以是企業的一員,也可以是家庭中的一員,更是組成這個社會的一員。當我們是一個人的時候,力量是如此微弱,但當我們所有人力量朝一個地方使的時候,力可破萬鈞。


林媽覺得,有一篇文章說得對——硬核、高效、創新、擔當,其實這八個字真的應該送給這些抗擊疫情的企業們,同時也送給我們每一個繼續“堅持不懈”的自己。


最後,不管是一直堅持在崗位上的你,還是正踏在復工行程的你,謝謝你,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你們”,所以才有了無數個“平安”。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