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北风之神529

2020年2月10日

火炮,是近现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作战武器,被誉为“战争之神”。二战时期,火炮的作用尤为突出,往往会成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抗战中,中国就因为缺乏火炮饱受日军火炮之苦,被日军火炮打的伤亡惨重,毫无还手之力。全面抗战的八年中,中国仅仅制造了98门身管火炮,而且几乎全是从国外购买零件组装的。由于当时的中国缺乏身管火炮制造能力,只能狂造威力小、射程近的迫击炮来弥补火力的不足。不过,事实上,抗战前中国并没有那么差,当时其实是有一定火炮制造能力的,只是当时的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还有一个停留在筹建阶段,只有一个在勉强撑场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当时的六家火炮工厂。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沈阳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奉系军阀张作霖投入巨资创办的兵工厂,是中国最大、实力最强的兵工厂,火炮生产能力尤为出众,一度号称“亚洲第一”。该厂能生产山炮、野炮、加农炮、榴弹炮、高射炮等各种型号的火炮,连240毫米重炮都能造,是当时中国实力最强的火炮工厂。此外,沈阳兵工厂还设有专门的迫击炮厂,年产迫击炮1000门,炮弹约50万发,比1939年全国产量都高。但沈阳兵工厂和沈阳迫击炮厂在九一八事变中,由于东北军没有抵抗,所以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上海兵工厂,其前身为著名的江南制造总局,曾是中国最大的火炮生产基地。但由于资金缺乏、设备老化等原因,生产能力退步,但仍然能生产75毫米山炮、大口径要塞炮等各类火炮。但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后,由于《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不能驻军,所以上海兵工厂停办,除了少部分设备给了金陵兵工厂,大部分设备运到了杭州附近的仓库,原上海兵工厂只能修炮,不能造炮了。抗战爆发后,储存在仓库中的机器大部分落到了日本人之手。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太原兵工厂,由山西军阀阎锡山创办,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和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中国三大兵工厂。该厂设有火炮厂、炸药厂等多个分厂,有设备3800部,职工1.5万人,还有大量的附属厂矿企业,是中国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尤其是火炮造的那叫一个溜。中原大战前,太原兵工厂月产各式轻重火炮350门,迫击炮100门,火炮产量很高。但中原大战后,太原兵工厂被张学良解散。虽然阎锡山重返山西后恢复了太原兵工厂的军工生产,但兵工厂已经元气大伤,产能大大下降,火炮生产能力仅仅在200门左右。尽管太原兵工厂不复往日的辉煌,但在抗战中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忻口战役中,晋绥军用库存的八万余枚炮弹回敬日军,让日军也吃了一把被炮火覆盖的苦头。太原会战后,太原兵工厂沦落敌手。虽然阎锡山运走了部分设备,但已经失去了火炮制造能力,只能生产枪械和威力较小的迫击炮。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汉阳兵工厂,老牌兵工厂,是抗战前中国屈指可数的火炮制造基地之一,能生产75毫米山炮、75毫米野炮、37毫米平射炮等火炮。不过由于设备老化、资金紧缺,该厂火炮产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在1935年,汉阳兵工厂的火炮车间停产,从此只能生产枪械和手榴弹等武器。该厂停止制造火炮后,全力生产枪械等武器,其生产的汉阳造可谓大名鼎鼎,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步枪,为抗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广东琶江炮厂,由广东军阀陈济棠筹建,总投入超过1100万,是中国最新的火炮工厂,具有较强的火炮生产能力。不过该厂筹建没两年,就在两广事变后被中央接收。国民政府接收后,停止了该厂的火炮生产,让这个最新式的火炮工厂白瞎了。直到抗战时这个厂才派上了用场,毕竟该厂是当时唯一能派上大用场的火炮工厂。抗战爆发后,该厂迁往大后方,整合为兵工署第五十工厂,组装生产37毫米反坦克炮、60迫击炮、20毫米高射机关炮等轻型火炮。该厂还利用仓库中东北军报废的150迫击炮炮管仿制出150毫米重迫击炮,该炮成为抗战时国产武器中少有的重火力。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此外,1936年,国民政府还筹备了一个画饼充饥的株洲中央炮厂(株洲炮兵研究所),计划19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这个雄心勃勃的炮厂还没有投产抗战就爆发了,所以该厂内迁重庆,整合为兵工署第十工厂,组装生产苏制37战防炮炮弹、60迫击炮弹以及雷管等武器。1943年该厂又开始大规模生产60毫米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等轻型火炮。不过由于原材料等问题,该厂仍然以迫击炮生产为主,不具备大型火炮生产能力。

战前的中国六大火炮工厂:三个自废武功,一个送给了日本人


抗战前,国民政府进行了十年的工业建设,竟然只有六个火炮工厂,而且其中三个自废武功,一个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还有一个一直在筹建,只有太原兵工厂一家勉强撑一下场面。抗战前,阎锡山打算把太原兵工厂卖给中央,但国民政府看不上这个地方兵工厂,认为该厂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而阎锡山要价又太高,所以就没有要。结果等到太原兵工厂沦陷,中国连一门大炮都造不出来了,只能造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迫击炮。国民政府进行了十年的工业建设,竟然连大炮都不会造,着实让人汗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