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這段時間一直宅在家,實在太無聊就想寫寫讀書筆記,刷B站、刷知乎時算法總會自動推薦一些視頻,大體如“每天花兩小時搞副業,月入幾K”、“職場人為什麼要搞副業”,點開一看基本清一色教你如何網賺。


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這類視頻的興起,側面反映出現在很多年輕人想通過空閒時間搞副業去掙錢,究其原因不過是一個字“窮”。不禁讓人產生感慨,在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發展的時代,我們聽過程序猿月入幾萬的故事,我們見證過直播間一次打賞幾十萬的瘋狂,我們刷著帶貨主播的視頻跟著節奏就下了單,我們看到了許多人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兜裡空空,為何普通人卻總是感慨生活太難?

新時代,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許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就提出了工場手工業分工的發展循環進程。


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這一循環過程大體就是:每當一個新興行業興起之時,資本為了增值這一目的,就會投入大量的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規模擴大以後就會導致行業細化,隨著行業的細化,行業中的從業者也開始分級,從業者的專業性和職能也開始明晰,隨著職能的簡化,學習這一職能的學習費用下降,進而從業者增多,勞動力成本下降,資本進而實現增值。

看著這一範式,再聯想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這一幕是否又是那樣的熟悉呢。

因為並不是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我不能從具體的數據來說互聯網時代這一規律是如何體現的,但是相關的優質內容已經不少,如果有興趣網上找一找就出來了。我就只能從一些現象去看看是否真是如此。

直播行業的分化

直播、短視頻等的興起,迎來了全民直播,直播行業的門檻低,從事直播行業的門檻即學習費用下降。從業者增多,直播的標籤精細化。以前比較火的主播領域大都是遊戲領域(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吃雞......)或者美女直播。現在當我們打開一個遊戲平臺時,可供選擇的直播領域基本包含了生活的大多數領域,直播不再是你必須擁有高超的遊戲技術或者是高顏值才能進入的行業。可以看到只要能吃你就能直播,在家帶孩子閒的沒事也可以直播或者拍短視頻,“只要你想看就有人播”。


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相對比直播興起時高人氣主播和現在全民主播,直播行業的細化,從業人數的增多,個人的利潤已經不再那麼巨大,平臺簽約成本下降,普通人直播或者拍短視頻的學習費用下降。曾經我們可以看到一則新聞:“某某主播簽約平臺”、現在怕已經很難,更多的人依然是普通人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就像這幾天看到的新聞,李佳琦看著在抖音帶貨在上海買了豪宅,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出租屋裡鏡頭之下光鮮亮麗,鏡頭背後吃著泡麵付不起房租睡不好覺呢。

事實上現在是當主播容易,當網紅主播難,已經不像是以前那種門檻低的時代,要出一個好的視頻,爆款內容,沒有一個團隊已經不太可能,一些經紀公司已經有了一整套打造流量網紅的流程……產業鏈已經正在走向成熟。


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普通人要想晉升難度係數加大,分工帶來分級,大主播吃肉小主播喝湯,大眾主播只能挑一點殘羹冷炙。從業的學習費用降低,或許從0到1簡單了,但從1到1000的學習費用提高,機會成本升高,想要一夜出名難度越來越大。

有什麼啟示

對於普通人來講,文字、圖片、視頻、電商這四大網賺方向依然是門檻低,入門簡單能夠改善生活的方式。正像前幾年網約車的火爆,在幾個平臺互相競爭時,網約車在當時就是比較熱門的副業或是主業,現在行業規範細化,利潤已然不再那麼高。文字行業,也已經過了公眾號熱度的時候,要想暴利不太可能,當你去看知乎問答或者頭條問答時你就會知道,現在寫一篇文章能夠拿到的收益已經大不如前,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普通人只能是慢慢積累才有可能成功。

成功沒有什麼捷徑,當互聯網的熱潮冷卻,我們會發現除了當時第一波出來打拼的人,往後的求職者生存空間日益狹小,普通人還是要早點明白,雖然就業機會比以前更多,但量變才能轉變成質變這一客觀規律依然沒有變,不管主業副業,要想在一個行業提升一個等級,增加學習費用才能走得更遠。


網賺?分工背後的客觀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