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要通過什麼辦法檢查疾病?

傳媒人方哥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解答“胰腺要通過什麼辦法檢查疾病?”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說胰腺的概念。


胰腺是人體的一個器官,位於腹膜後從右向左跨第一、二腰椎的前方,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四個部分。


其中胰頭是被十二指腸所包著,而胰腺的大部分是位於胃後壁的後方,而胰尾向左側延續至脾門和脾臟相近。胰腺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的兩種功能。


胰腺的外分泌主要是胰液,是一種透明的等滲液體,其主要的成分是各種的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澱粉酶、膠原酶、核糖核酸酶、脫氧核酸核酸酶等,對於進食以後的食物特別是在蛋白質消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胰液還有內分泌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不同的細胞來分泌不同的激素。比如β細胞可以分泌胰島素,而α細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這兩種可以調節血糖在人體內的波動。



另外還有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PP細胞分泌胰多肽,G細胞分泌促胃液素,對於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詢問胰腺要通過什麼辦法來檢查疾病?胰腺檢查最準確的是磁共振還是CT呢,需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分析,具體如下:


1、腹痛明顯的患者,CT對於胰腺炎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分級符合國際標準,在觀察慢性胰腺炎中的腺體鈣化及胰管結石的觀察,優於磁共振檢查;


2、核磁共振對於腫瘤與周圍解剖結構及血管關係的觀察,優於CT檢查,同時通過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可以觀察胰管、膽管擴張情況。


那麼,B超檢查胰腺正常還需要CT檢查嗎?



B超檢查胰腺時存在盲區,由於胰腺在身體最中心位置,超聲探查時,腸管等器官,甚至空氣均可遮擋胰腺,若超聲初步探查未發現病灶,但患者存在腹痛、背痛、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均可能由胰腺病變所引起,因此,超聲探查後,仍需進行CT或MR檢查。


CT檢查與MR檢查的選擇,應因人而異,MR檢查用時較久,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CT檢查用時較短,但MR檢查胰腺教CT檢查信息量更大,診斷更有把握,若患者能夠配合,建議選擇MR檢查。詳細的情況已經在上文提到過。


黃志豔大夫


我想你指的應該主要是胰腺癌吧。的確,胰腺癌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即便在西方發達國家同樣如此。但是,也並非沒有蛛絲馬跡可查。

首先就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黃疸、不明原因消瘦、飲食習慣突然發生改變(尤其是不喜歡吃油葷的食物)、腰背痛等,這些都是胰腺癌的重要表現,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在檢查方面,看看是腫瘤標誌物特別是CA199是否升高,查血糖、抽血查膽紅素,B超等,如果出現異常,要進一步做增強CT、核磁共振、超聲內鏡等來確定。


營養學教授劉政


胰腺的檢查有以下方式:血、尿澱粉酶化驗檢查、腹部超聲、CT或MRI等檢查。

因根據個人身體症狀表現不同以及程度不同採取的檢查項目也不同,建議諮詢醫生,採取適宜的檢查方式來檢查胰腺功能。

祝身體健康!

如有疑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平日會分享健康知識或營養食譜,歡迎關注頭條號“斯潔營養師”~


吳斯潔營養師


胰腺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急性胰腺炎,可通過腹部B超,腹部CT,及血尿澱粉酶的結果來確診。腹部B超,便宜簡單易行,但準確性欠佳。腹部增強CT,效果最好,可以區分是水腫性還是壞死性胰腺炎,指導治療。血澱粉酶4-6小時開始升高,尿澱粉酶24小時後才開始升高,澱粉酶值越高,診斷準確率越高,但與疾病嚴重程度無關。


清風翔笛


主要是B超檢查,比較方便,但如果B超發現有問題的話,建議進一步做腹部ct檢察,可以查的更清楚一些,如果有肚子痛,要排除胰腺炎,就查血尿澱粉酶。此外如果要進行腫瘤篩查,可以做腫瘤標誌物和糖類抗原,包括ca199 ca242 ca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