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海戰大清勝了,歷史會不會改寫?

天國的蜥蜴


不會改變。因為陸戰打不贏,甲午戰爭的結果還是一樣的。



由於北洋水師敗得太慘,太可惜,所以對甲午戰爭,大家都更專注於海戰。但甲午戰爭不僅僅是海戰,當時陸上也爆發了大戰,而且陸戰重要性還遠超海戰。

所以如果僅僅是北洋水師贏了,而陸上仍然維持原樣,清朝還是會很慘。

好,假如海戰打贏了,陸戰有沒有打贏得可能性呢?

很顯然,沒有。因為1894年的清軍陸軍,遠遠不如日本陸軍。

素質什麼說爛了,就不說了,就單說兵力和調兵能力。

當時的清軍,總兵力雖然龐大,但能打的部隊並不多,滿打滿算,除去守備部隊,清朝的常規兵力也就35萬人。(這個數字也是當時清軍參戰的陸軍兵力)

這個兵力數,實際上弱於日軍。

在整個甲午陸戰當中,中日雙方一共有四次較大規模的陸戰,清軍本土作戰,除了鴨綠江戰役比日軍多出幾百人外,其他戰役的兵員數量都比日軍少。

素質不如人,兵力不如人,這怎麼打?

如果清軍的劣勢僅僅於此,那都算了。清軍當時最丟人的,是本土作戰,調兵的效率居然還不如遠道而來的日軍。

甲午戰爭期間,清軍駐軍極為分散,運兵體系極為落後,在自己地盤上打仗,卻總是不能及時將兵力快速有效地佈置到預定戰略位置,以至於被日軍全程吊打。

像這樣的“中世紀軍隊”打陸戰,能打贏陸戰真是有鬼了。


這裡,有人可能會說,海戰如果打贏了,那北洋水師就可以去掐日軍的運輸線,到時候日軍都是甕中之鱉。陸戰豈有不贏之理?

是的,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問題是,清朝人的思維過於奇葩,不能用現代軍隊的思維去套北洋水師這種由封建思維打造的軍隊。

當年的大清海軍,是分區守口體系。也就是各艦隊之間互不隸屬,相互沒關係。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捱揍時,兩江總督麾下的南洋水師以及兩廣總督所管轄的廣東水師都不敢去救。這不單單是怕挨日軍揍,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家都怕擔責任。

怕擔什麼責任?

當時所有的清朝海軍都是以防禦本轄區內的口岸為宗旨,一旦被抽調,本地區的近岸防禦就會出現漏洞。假如防區被攻擊了,各地大員都要擔責任。輕則降職罷官,重則流放砍頭。這是制度。

連海軍內部都是這種關係,北洋水師和陸軍之間的關係能好到哪去?北洋水師能冒著出簍子的風險去救陸軍?

別想了!我敢負責任的說,北洋水師根本不會去截斷什麼日軍運輸線,也根本不會去管陸軍的死活。就像當年陸軍也根本沒有管北洋水師的死活一樣。

所以說,即便甲午海戰打贏了,整個甲午戰爭的結果也一樣不會變。

一方面,北洋水師大概率不敢走出防區,去日本沿海示威,擴大戰果;另一方面,陸軍也大概率會輸。像這種打贏了就龜縮,坐等著日本恢復元氣再來揍自己勝利,根本就稱不上是勝利。

這種憋屈,這種落後,不是武器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是全方位的問題。

當然,打不贏也不妨礙可以假設甲午戰爭清朝真的打贏了是個什麼結果。

假定①:清朝真的打贏了日本,並讓日軍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但沒有趁勢追擊,給日本留了一口氣。

如果是這種情況,日本必然會報復,而清朝大概率的會扛不住日本的再次報復。

因為甲午戰爭時,日本沒有外債,清朝這個東方大國倒是欠了一屁股債(日本在甲午戰爭期間沒有借外債,日俄戰爭才向英美借了一屁股外債,國家差點破產)。憑藉國力優勢,日本很可能捲土重來,而清朝的制度劣勢和朝廷裡的那幫酒囊飯袋,必然扛不住第二次大戰。

PS:清朝在甲午期間總計借了大約3500萬兩白銀的外債。

假定②:清朝打贏日本,讓日軍付出了較為沉重的代價。並且趁勢追擊,逼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

這種情況下,日本完犢子了。不僅政府面臨財政破產的窘況,民間也會民怨四起。以伊藤博文為代表的一批當世人傑會遭到巨大打擊,他們的政治前途很可能提前終結。日本在一批庸才的帶領下,也會走上一條成為英美經濟附庸的道路。

不過這種情況下,清朝也不會好到哪去。滿清貴胄們會沉迷在自己的夢中,繼續以天朝大國自居。然後有一天夢碎了,就涼涼了。


Mer86


甲午海戰大清勝利了,歷史肯定被改寫了。

那這個改寫將怎樣影響中國呢?讓我們展開想象來看看。

大清國內:

李鴻章李中堂走起路來趾高氣揚,一改以前謙恭和氣的形象,他從此似乎從一個“裱糊匠”變成了“鐵血宰相”,迎來了人生巔峰。

各個地方的督撫大員,曾因太平天國運動而形成很大程度的事實獨立,但是甲午海戰大勝,朝廷的權威得到加強,這種獨立傾向得到一定遏制。各地同情革命傾向共和的人越來越少。孫文很鬱悶。


老佛爺一看,這洋務運動看來很有效,好,增加海軍撥款,把大清海軍再提高一個層次。但是,陸軍已經基本是漢人天下了,這個水師不能再讓漢人拿著,就讓奕劻管著吧。

光緒本來還想多爭取點權力,自己希望能一展身手呢,現在一看更沒戲了,繼續當傀儡吧。老佛爺於是心情更好,心情好就身體好,看樣子似乎能多活5年。

於是,革命被壓制,立憲暫時不提,大清看起來恢復活力了。

國際上:

對擴張領土成癮的沙俄一看,這樣下去我們對大清似乎就沒什麼優勢了,“黃俄羅斯”計劃眼看要泡湯了。不行。於是,沙俄吞併東北的計劃提前了。日俄戰爭沒有發生,但是清俄戰爭爆發了。

大清海軍這幾年經費充足,士氣旺盛,經過周密計劃,在英國人的暗中情報輔助支持下,一舉殲滅了來搶佔旅順的沙俄太平洋艦隊。

陸上,大清的新軍一水按照德國方式訓練和裝備,士氣旺盛。俄軍只在哈爾濱、瀋陽等地有駐軍,數量少士氣低落,指揮也不力,失去了旅順口海軍的支援,他們成了孤軍。雙方經過短暫的接戰後,俄軍舉白旗投降。

至此,大清東北不再有外國駐軍。對中國具有領土野心的列強都收斂了許多。

大清政治改革:

英法美等國一看,大清這麼牛了,人口是我們的好幾倍,再牛下去咱們也不是對手了,那咱們就來“塑造”大清吧,讓大清與我們理念一致,以後就好相處了。於是,大清國內開始探討政治改革。

一派主張立憲,另一派主張共和。最終立憲制佔了上風,趁著老佛爺昇天,大清開始仿照英國開始君主立憲制。上議院以大清皇族成員為主,同時按各個省、各個民族等成分安排一部分成員進去,皇帝可臨時增加人選。下議院由各省選舉產生,按照面積、人數、族裔等因素綜合考慮。

於是,大清國政治氣氛寬鬆自由,鼓勵民間創業投資。過了10幾年後,世界列強位次變為美英德清法俄。

這個過程中,孫文鬱悶死,袁世凱病死~~

世界政治格局:

後來,歐洲列強矛盾不可調和,開始打仗,大打出手,大清和美國做壁上觀。

雙方勢均力敵,陷入了消耗戰。打了兩年以後,各方分別來拉攏清美。

大清於是和美國商議未來世界格局問題。美國建議與大清一起支持英法,畢竟英法還講一點道義。大清一想,對啊,英法畢竟小一點,潛力不大,同時咱與英法也不挨著,至少他們不會覬覦我領土,那個沙俄很討厭。

於是,大清和美國一起拯救了英法,沙俄被打趴下了。大清不但收回了所有被沙俄佔領的領土,還趁機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

各國戰後要發展,也要杜絕這種大規模的戰爭,於是清美協調了一下,成立了聯合國。然後清美給各國貸款,大清的科技金融迎來了一輪大發展,股市來了一個10幾年的長牛。

接下來(此處略去一萬字........)

(以上假設,不必當真,:))

(完)

以上就是凌煙閣邊看歷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曾經有個段子說,一個女人改變了大宋歷史,這個女人就是潘金蓮。

如果沒有潘金蓮,潘金蓮就不會開窗戶,那樣就不會遇西門慶;不遇西門不會紅杏出牆;不出牆武松就不會大開殺戒,不開殺戒就不會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臘不會被擒,老方就會取得大宋江山。

這個段子純屬瞎扯,但意思說得很明白,歷史事件總是在必然之間夾藏著偶然性。如果甲午戰爭中國勝利了,歷史肯定跟我們看到的大相徑庭。

首先甲午海戰的勝利會讓北洋艦隊的士氣得到極大鼓舞。李鴻章等軍中將領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徹底教訓一下日本人,北洋艦隊直奔東瀛而去。

因為甲午海戰失敗,日本天皇非常震怒,下令解散伊藤博文內閣。伊藤成了替罪羊。新成立的內閣缺乏執政經驗,日本國內充斥悲觀氣氛,軍隊士氣低落,日本一批少壯派軍官造反,北洋水師到來的時候,造反軍官迎接大清軍隊,建立一個新生政權。

在滿清的全力支持和干涉下,日本分裂,成為南北兩個國家。一個還叫日本,一個叫櫻國。新成立的櫻國通過公投決定加入大清,成為大清國不可分割的附屬國。日本分裂後朝鮮敬佩大清的國力,決定效法櫻國成立金達萊國,願意重新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消息傳到國內,李鴻章的威望達到巔峰,國內的漢人將領一合計,將李鴻章黃袍加身,李鴻章堅辭不受,繼續尊滿清為中國皇帝,但是中國從此成為君主立憲的國家,建立中國聯邦共和國,李鴻章成為第一任總統。

李鴻章上臺後旗幟鮮明實行改革開放,大膽引進外資,在國內減輕農民負擔,獎勵科技創新,推行義務教育,修建鐵路、公路,工業化革命在中國悄悄展開。

中國的革新開放得到了美英等國的大力支持,中國國力更加雄厚,國防力量空前加強。到了1900年,越南、老撾和泰國、柬埔寨也紛紛要求加入中華聯邦。

在海外的孫文看到中國騰飛也熱血沸騰,他帶著大量資本從海外回國,投入到中國的經濟建設中,孫文的出色表現引起了李鴻章的注意,在他非常欣賞孫文的才華,敬佩孫文的人品,被他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於是極力向內閣推薦孫文,孫文眾望所歸成為中國的第二任總統。

對於中國的漸漸崛起,沙俄帝國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沙皇覺得應該趁著中國羽翼未豐跟中國決一死戰,因為中國崛起後一定會收回被沙俄侵佔的領土,兩國的生死決戰不可避免。

1905年,沙俄集結數十萬大軍大舉入侵中國東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不到一個月之內佔領了東三省,中國各聯邦和各族人民義憤填膺,愛國熱情高漲。

孫文內閣立刻在全國進行戰爭總動員,英美等國也嚴厲譴責沙俄的侵略行徑。中俄戰爭進行了一年零六個月,中國軍隊不僅把俄羅斯軍隊趕出東北,還收復了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佔的所有中國領土。

沙皇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十月革命的提前發生,沙皇被趕出莫斯科,蘇維埃成立,沙皇在俄羅斯北部苟延殘喘,俄國舊軍人在俄羅斯南部建國。俄羅斯境內的車臣人,白俄羅斯人,土庫曼人、立陶宛人、哥薩克和烏茲別克人也紛紛獨立建國,沙俄帝國土崩瓦解。

1910年中國倡議下,美英和德國、法國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上述五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總部設在上海。

百年一夢做的雖美,最後還是要醒的,歷史不能假設,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也根本不可能被封閉落後的滿清打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


歷來現實


七律 甲午恨

             —觀廣州鄧世昌紀念館有感

黃河難道真無勢,大浪還由小浪欺。

甲午沉舟若怨水,馬關飲墨又冤誰。

能憑圖畫移千眼,豈肯神州失半眉。

敢信蒼天講公道,櫻花亦有落花時。

(注:這裡的櫻花指日本。)

(作者廣州鄒宗賽)


捉豹


1894年第一次中日戰爭爆發,由於當年是甲午年,所以這場戰爭也叫甲午戰爭。清朝在這場戰爭之前雖然飽受列強欺負,但作為亞洲體量最大的帝國,清朝在亞洲還算是老大,但這場戰爭之後亞洲第一的位置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搶了去。其實日本也沒有完全把握能打贏甲午戰爭,畢竟清朝的洋務運動也進行了三十幾年,不可同日而語。這是日本第一次對中國宣戰,是兩國之間賭上國運的戰爭。日本贏了戰爭後從我國奪取了太多的權益,還割走了臺灣、澎湖和遼東半島(後來三國干涉日本被迫還遼)。倘若清朝能打贏這場戰爭,日本肯定還會被我國壓制很多年,而清朝也能走上一條不同的路。

清朝贏了甲午戰爭後,歐美列強會對清朝的實力有新的認識,清朝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列強了,國際地位提高的不是一點半點。參考日本在甲午戰爭後輾轉西方各國遊說他們放棄在日本的特權,讓日本擺脫列強的控制。那麼清朝贏了戰爭後也會如此做,但清朝體量太大,如果重新崛起不符合列強的國家利益,歐美列強可能會明面上尊重清朝,放棄一些特權,暗地裡給日本支援物資錢財來抗衡清朝,穩定東亞局勢,不讓中國一國獨大。以日本的野心,在得到列強援助後大概率會再次對清朝發動戰爭,誰輸誰贏就不好說了。

不過清朝要是贏了,也就不會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了,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就不會割給日本。當然清朝也不會要求日本割地,畢竟日本本土與中國之間隔著一個大海,以清朝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殖民日本本土,但被日本強制納入版圖的琉球群島肯定會被清朝要回來,琉球原本就是中國的附屬國,又處於戰略要地,清朝如果憑實力打贏了戰爭肯定要收復琉球。其實後來開羅會議中美國也提議日本投降後將琉球還給中國,但是被蔣介石決絕了,箇中原因再次不細說了,但這絕對是錯失了一個收復琉球的絕佳機會。時間倒回五十年前的清朝,贏了日本以後要回琉球可能性很大,再者肯定會讓日本賠款,但不會向日本那樣獅子大開口要兩億兩白銀,要個幾千萬兩還是可以的。

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就已經無法支撐國家軍事力量的規模了,若與清朝持續作戰無法保證國內政局穩定,清朝贏了戰爭之後日本就不會發展起來,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日俄戰爭。如此一來俄國的“黃俄羅斯計劃”可能就會成功,長城以北盡歸俄國,這可不是一個好結果。畢竟就算清朝能打贏剛剛崛起的日本,也打不贏沙俄。不過清朝贏了戰爭後統治階級可以繼續高枕無憂的過幾年了,國內的全面改革和革命會遙遙無期,清朝大概率能堅持到一戰爆發。

但是即使清朝挺過了一戰,也挺不過二戰,君主專制制度註定會被歷史淘汰,等到日本恢復元氣再次入侵時,清朝只會表現的比民國更差,中國可能真的會亡國。


風塵講歷史


其實,一場戰爭尤其是一場戰役的勝負不僅僅取決於交戰雙方戰力對比的強弱,還交戰雙方之間綜合國力的對比。

按照中日海戰當時雙方戰艦技術水平,中方是要遠高於日方的,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炮彈可用,只能被動遭受日方炮彈的攻擊,歸根結底是敗在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上。即使當時中方獲勝了,換來的也只能是主將被殺,日方不久即卷戰艦重來,中方因無得力戰將而一觸即潰敗的慘烈,這樣的例子在我國曆史上不在三、五例之數。

因此,可以說即使中日海戰中方贏了,也只是改變一下戰爭的過程而已,歷史不會也不可能因為一場戰役的結果出現根本性改變。


油茶絲語


改寫是肯定的,不過這個走向可能不會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般樂觀!

首先說說對於日本的影響,日本如果輸了,便不會有後面的日俄戰爭,沒有對馬海戰慘敗沙俄很有可能不會亡 列寧根本沒有機會,壓根就沒有蘇聯。

日俄戰爭的慘敗是激化了沙俄矛盾,第一次動搖了沙皇統治,海軍基本被全殲,所以導致東線失利直接崩了,再加上列寧本身也是受了日本的資助,想想同樣被日本資助的孫中山,後來乾的事都如出一轍。



而且是,奉天戰役早於對馬,陸上戰鬥完全是毛子指揮欠佳,人數一直有不小優勢,其實感覺旅順失守後海軍來不來遠東意義就沒那麼大了,畢竟補給什麼的也不走海路對伐,日俄戰爭的海戰對日本是生死存亡,但對露西婭來說太平洋艦隊覆滅其實對於陸軍算不上毀滅性打擊。

日本真正崛起就兩次賭國運,一次甲午,一次日俄,第一次如果敗了,它就再也沒有機會崛起了。如果瞭解一下甲午戰爭後日本所獲得各方面利益,就能知道這一次對他們意義有多麼重大,贏了好說,輸了之後再次回到戰國時代也不是不可能。


甲午戰爭日本必勝,因為外交上日本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日本內部對於徹底擊敗清國的戰爭意志非常堅決。

事實上,清朝統治者並不希望戰爭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因為這樣會極大地加強漢人李鴻章的勢力,對滿洲貴族是不利的。而且當時的南方新軍屬於另外一個體系,正在發展中,不想貿然捲入戰局,所以才有後來的“東南互保”。

而海外的孫文革黨人士是積極支持日本的,因為只有打垮了北洋海軍,才能動搖滿洲人的統治,漢族才有希望光復。

軍事上日本已經從西方購置了最新式的艦船和武器,而北洋艦隊自1888年後未購置新艦,雙方武器差距十分明顯。 日本一旦甲午戰敗,賠款五千萬兩白銀,它的政府、經濟、社會都會崩潰甚至再度內戰,百年內不可能恢復元氣,哪有資格參加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


日本輸了,整個東北都是俄羅斯的了,清政府已經無可救藥了,遠遠落後於歐美,湘軍解散後整個清朝就沒有能打仗的部隊了,到時候基本上東北想從俄羅斯手上拿回來是不太可能的。而日本肯定是衰敗了,一時很難起來了。

日本為了打贏清國,壓上了國運,非但剝削人民,還在西方發行了很多戰爭公債,如果他不幸輸了,一方面債主們要拆了它賣錢,另一方面就算把日本人都賣了做奴隸,也補不上缺口,所以西方債主們還是要大清出血,補他們自己。


然後說說清朝,很多人講中國會如何如何?但我覺得難。因為清朝勝了,會加強集權,中國會往落後的封建帝國死衚衕走到黑。

日本敗了,很艱難,但是日本還會奮發圖強,希望在某一天報復。到了1937,還會有抗日戰爭,日本固然沒有甲午賠款,也沒有日俄戰爭勝利,實力大大下降。中國估計也不會有五四啟蒙,國民覺醒可能不夠,抵抗估計未必那麼強。如果勝了,沒有民國和北洋,面對滿清的高壓,五四是不可能出現的。


白話歷史君


換作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毫無疑問的會進步,因為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斷進取又勤勞智慧的民族,幾千年漢家文明領先世界不是靠的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能夠做得到的,沒有一點實力早就被歷史淘汰了。還有就是滿清不可能在甲午戰爭中取勝,因為滿清的治國宗旨是防止國內以漢民族為主的各民族造反,只想永遠做中國的奴隸主而已,不但自己不思進取,而且是殘酷的打壓和奴化國民的進取精神,一個能夠“量中華之物力結友國之歡心”和“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在短短兩百多年時間簽訂一千多條喪權辱國條約的政權,只要不是用屁股考慮問題的人都會明白這個垃圾政權的用心。中國能夠在滿清以前創造出讓世界羨慕的漢家文明,不是一些滿蛆挖空心思汙衊詆譭就能夠把滿清的罪孽洗刷乾淨的!


共跳滴水線子


甲午戰爭如果贏了?當然會改變歷史,首先,朝鮮仍然是中國的藩屬國,臺灣仍然是大陸版圖,日本失去了二億三千萬兩白銀戰爭賠款,失去了成為亞洲強國的機會,對於清朝來說,難得的一次勝利,慈禧太后自然高興,更不會把洋人當回事了,估計要不了1900年,就會對十一國宣戰,然後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然後沙皇乘火打劫,佔領東北三省,而日本在遼東沒有利益,也沒有本錢在東北和沙皇俄國交戰,東北三省成為俄國的版圖,面對沙皇的威脅,慈禧太后就要考慮遷都的問題了。對於沙皇來說,得到了東北三省,太平洋艦隊亳發無損,波羅的海艦隊也不會被日本消滅,沙皇的地位得到加強,俄國就不會有十月革命,蘇聯就不存在了!然後中國發生辛亥革命,北洋軍閥控制中國,開始民主憲政制度,而孫中山失去了蘇俄的支持,什麼臨時大總統,非常大總統就不存在了!中華民國經過幾十年成為亞洲強國,開始有能力收復外蒙古,東北三省,海參崴,伯力等!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如果甲午海戰清朝勝了,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變?不會。中國的皇權統治中央集權就是對國家穩定、諸侯割據各自為王的強有力控制的表現。即使清軍勝利了也改變不了滿清治國大綱政治策略,雖有些微影響但無關大局。再則滿清甲午海戰只是被動無奈應戰,戰略上對日本的侵略未先有預案倉皇間匆匆忙亂出擊,自然必敗無疑。但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滿清政府王朝的腐敗,懦弱。慈禧這個民族罪人挪用北洋艦隊建軍白銀以供自己生日揮霍,及朝庭官員貪汙貪婪怯戰怕死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