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俗话说:人贫贫一时,心穷穷一生。

我们喜欢将“贫穷”二字连起来说,但其实两个字的意思千差万别。

“贫”,是指物质上的匮乏;而“穷”,是指心灵上的穷尽。

人不患物贫,而患心穷。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心灵上的贫瘠。

物质的贫乏尚且还有改变的余地,内心的穷困却往往无药可救。

所以,生活中遇到这三种“心穷”的人,千万别深交。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心里只有自己的人

今年5月,俄罗斯一航班迫降起火,全机78人,41人遇难,仅37人生还。

但其实,遇难的41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枉死的。

飞机由于故障起火后,机组人员马上疏导乘客紧急撤离,可是有一位大叔却对自己的行李念念不忘。

在所有人都无比紧张的时候,他却不慌不忙地打开行李舱,取下自己的行李。其它乘客虽然焦急,却无可奈何。

当这个大叔拿好自己的行李,乘坐逃生滑梯落地后,他身后仅有3名乘客成功逃生。

而后,随着一声巨响,飞机爆炸,其余乘客全部遇难。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这场事故,航空公司自然无法逃脱责任;可是,在遇到危险之后,是共同协作度过困难?还是自私自利弃人不顾,关乎情,关乎命,关乎数十个家庭的幸福?

事件爆发后,有人在机场堵住这个大叔,质问他为何要这样做。

谁知他不但毫无愧意,还反问航空公司:“为什么我等了40分钟,还没退掉票?”

飞机副驾拼死营救的时候,他关心的是自己的行李;死者家属痛哭流涕的时候,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

“我的行李很值钱,我的时间很宝贵,谁去管你是死是活?”

看起来这个大叔是赢了,行李到手,机票退费;可在所有人眼里,他的人品输得一塌糊涂。

法国古典作家拉罗什富科曾说:“犹如细流在大海里消逝,美德在自私自利中丧失。”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一个人争取自己的利益,这不是自私;但损害他人利益,就是自私。

“心穷”的人,从不会将别人放在心上。

他们麻烦对方却觉得理所应当,伤害他人却做得理直气壮,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够得到别人的好感呢?

见不得别人好的人

“大衣哥”朱之文的爆红的背后,是他始料未及的痛苦。

一个寂寂无名的穷困乡村,一个老老实实的庄稼人,朱之文以为他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但偶然的一个电视节目,改变了他的命运。

2011年,朱之文报名山东卫视的歌唱节目,通过层层海选,他嘹亮的嗓音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好感。

从此,朱之文从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变成了一个名利双收的大明星。

这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可回到家乡才发现,所有人对他的态度都变了。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曾经和他称兄道弟的村民纷纷冷语相对:

“这穷小子长这样也能出名,就唱几首破歌也能挣大钱!”

“都是同村出来的,凭什么就你运气这么好?”

朱之文的成功,在他们看来,非但不是荣誉,还是一种负担。

村民认为他修路太少,所以砸掉了他的功德牌;

村民觉得他的钱多得用不完,所以几万几万去借,却从没想过要还。

这些同乡的“亲戚老友”们,对朱之文突如其来的成功,不是祝福与开心,而是嫉妒与诋毁。

他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尤其见不得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比自己过得好。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于是,他们就在背后拼命拉他,想要将朱之文重新拉回那个老实巴交的穷小子。

哲学家培根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家的好东西”。

看到对方不如自己时,就嘘寒问暖、热心帮助,充当“救世主”;

看到对方超过自己时,就恶语相向、背后捅刀,变成“诋毁者”。

他们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共赢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想要成为“人上人”。可最后,他们却全部都可能成为了“井底蛙”。

经常抱怨却不肯改变的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穷志短”。

通常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贫穷会限制他的志向,注定要碌碌无为。

但我却认为,这句改为“志短人穷”更为恰当。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一个人的贫富,不由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决定,而是由他的梦想和决心决定。

一个人志向越短,越无法逃脱成为穷人的命运。

深圳曾有一批很特别的网红,被人们戏称为“三和大神”。

听起来牛逼哄哄,但其实这是一群失去斗志的年轻人。

“吃饭10块一天,如果两荤两素就是20块一天。住宿8块一个床位,单间也是二十多块。上网充值20块就是会员,5毛钱一小时,最贵的不超过2块。这已经很奢侈了。”

当初来深圳时,这群年轻人也许也充满斗志,希望打拼一片新的天地。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然而无论是身边的环境,还是心底的惰性,在“勉强过得去”的生活中,他们渐渐失去了人生的斗志。

没钱就在街边睡觉,饿得受不了就在QQ群里讨一顿饭钱,实在不行了就卖身份证,或者网络借贷。

这样的“三和大神”们往往是负债累累,疾病缠身。

如果说曾经的生活还能让他们“日结做一天,可以玩三天”,现在的经济环境却是“日结做一天,勉强熬三天。”

他们想离开,却没有任何技能;想改变,却不愿忍受痛苦。

有人提问过:穷人缺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表面上却资金,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勇气,改变缺行动力。

深以为然。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我们所谓的穷人,与其说是生活贫困,不如说他们是内心贫瘠。

他们时常抱怨生活不公,却不愿意付出努力改变生活;他们总是提出计划,却没有一次付诸实践。

这样的人,无论给他多少钱,都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

有一期《圆桌派》,鲁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做人啊,就要顺其自然。”

但窦文涛却说:“要是真按着家里的路子走,就是三个儿子,一人一盆饺子,吃完了躺在沙发上睡一下午,然后接着吃,吃完继续睡。如果不努力一把,这就是我的生活。”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天下为公的无私,但应该有不添麻烦的自觉;

一个人可以没有走遍世界的行囊,但应该有长远的目光;

一个人可以没有堆金积玉的财力,但应该有改变现状的勇气。

人生很贵,请记得离开那些心穷的人,更不要成为心穷的人。

无论我们身处于人生的什么境地,顺境或逆境,我们都要常怀一颗良善的心,保持成长、保持上进,只有当你不把困境归咎于他人,才能拥有不惧风浪的能力。

余生,一定要远离心穷的人

愿你的余生,眼里有光,内心富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