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降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用户72784531131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好血压,把血压降下来,但绝非是吃的淡一点,或者坚持长期服用那么简单,也并不是把血压降的越低越好那么简单,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好血压,在降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有很多。

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要注意血压的监控测量

高血压患者需要把血压降下来,但在降血压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血压的监控测量。人体的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不同时间段,人体的血压会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剧烈运动后,心情激动时,血压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情况,因此,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多注意血压的监控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初治,我们建议要多多的测量血压,除了在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以外,还建议在家庭中自备一个电子血压计,选择各个时间点,比如晨起后,午饭后,运动后,下午,晚餐后,睡觉前等时间点,多次测量自己的血压情况,了解自身的血压波动规律。了解自身血压波动规律,对于选择服药时间,选择运动时间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过程中,在用药初期,也建议要每天测量一到两次血压,这样有助于了解自身的血压情况,和服药的降压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长效的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各种沙坦类,卡托普利以外的普利类药物,这些药物往往要服用2周左右或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因此,如果服药初期,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不要急于换药,试着吃上2周以上时间看看效果再说。对于服药控制血压比较平稳的朋友,可以适当的减少血压监控测量的频次,建议每周测量1~2次血压,确认血压仍然平稳未波动即可。

因此,血压的监控和测量,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觉得吃了药就万事大吉,只有真正了解自身的血压情况,平稳有效的控制好血压,才能真正的做到稳控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要注意其他心血管风险疾病的控制

我们之所以要控制好血压,还是为了使血压能够得到平稳控制,减少长期血压偏高带来的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脑卒中、肾脏损伤等健康危害。但想要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单单控制好血压还是不够的。

如果您合并有高血脂的问题,在控制好血压的基础上,也应该把血脂控制好,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能够平稳的控制在2.6以下最佳,通常良好的生活方式,加上合理的应用他汀等降脂药物,血脂也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如果您有糖尿病的问题,合并高血压的情况下,把血糖控制达标,也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加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很多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对于心血管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合理应用,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还会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控制,不光是控制好血压或者血脂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多种慢病控制,同时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的综合调理过程,只有控制好相关慢病,同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减缓血管老化硬化的进程,减少心脑血管的疾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身体

高血压对于身体的健康危害,是多个方面的,除了会加速动脉硬化问题,造成心血管疾病风险,还会加大梗塞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长期高血压控制不良,还会导致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眼底血管也会因高血压而引起硬化、出血风险;因此,作为高血压患者,即使长期用药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干预控制,血压控制平稳良好,也建议定期的进行身体的全面检查,特别是肾功能、心脑血管、血脂、血糖等指标,都要注意定期检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要注意降压药的服用禁忌和不良反应风险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调理外,也要长期的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药物的降压效果(药物有效性),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即要了解药物的服药禁忌,同时注意服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

目前临床上常见降压药有很多种,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禁忌和不同的不良反应风险,举例来说,沙坦或普利类药物是很好的降压药,但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就是不能服用的,而如果有高钾血问题的朋友,也要调理好血钾以后,才可以考虑服用;再比如氨氯地平这个常用的降压药,虽然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由于它能够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速的问题,因此有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问题的朋友还是应该慎用,而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脚踝水肿、牙龈增生等方面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可能是服用氨氯地平降压药所引起。

对于这样的值得注意的用药安全性问题还有很多,建议大家在服用降压药期间,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风险,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李药师谈健康


高血压需要降压治疗,已经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但如果你要问,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答案。事实上在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咱们今天也就列举几个,看一看你知道这些常识吗?

一、切勿降压过快

很多人都想着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以内,以使得血压达标。但殊不知降压过快,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血压突然降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引发脑梗塞等等,所以在指南中,也建议血压逐步下降,尤其是三级或者三级以上的高血压不建议尽快达标。


二、注意降压平稳

对于降压平稳,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其实血压的测量和达标,不仅仅需要白天或者是你测量时的血压达标,还需要保证24小时以内血压都能达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并发症,所以使得血压在夜间、晨峰时都能够达标,平稳降压,才能更好的减少并发症。

三、注意药物副反应

降压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也有副作用,副反应诸如钙离子拮抗剂会引起牙龈增生、心慌脸红、下肢水肿等等。而有些副作用,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才能够去发现的。所以在降压治疗中,观察和监测药物的副反应也非常重要。



四、症状和预后同时改善

降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还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改善我们的预后。所以,在选用降压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靶器官的保护,改善患者并发症的相关预后,是我们降压的初衷和目的。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及其他很多注意事项,了解和掌握降压治疗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我们把血压控制达标改成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赶紧关注我们吧,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这也是作为一个临床大夫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有的病人血压比较高,吃完降压药以后,血压不能达标,这是为什么呢?跟他吃药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关系的,

我的很多患者都一开始不懂的怎么服用降压药,哪个时间段服用降压药

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减压药物怎么合理更规范化的用

降压治疗需要规律服药,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这很重要,时常忘了吃药,什么时候记起来了就补上一片;还有些高血压病人只要不舒服就随便找点降压药吃下去,也有一些病人因为早晨要抽血化验,就不吃降压药。这些做法都是既不科学又不安全的。我院专家指出,降压药的服用在一些时间段服用有很好的效果。

降压药物必须要空腹吃的,一般长效降压药最好是选择早上空腹的时候吃,每天服用一次即可,一般药品说明书都会交代如何服用。 中效或者是短效降压药每天吃两到三次,根据自己血压变化情况,来选择服药时间,白天服药的时候安排在血压高峰前一到两个小时,所以可以选择早上起床刷牙后服用,早上空腹吃,晚上服药者最好在七点前吃,不要留到睡前服用,因为晚上通常血压都会出现下降,如果服药会出现血压大幅波动,容易引发脑梗塞等意外情况,



除非是特殊情况,晚上血压不减反升,要选择睡前服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不同的药不一样。 人体血压变化的规律大概如下: 8:00~10:00 清晨起床后,血压明显上升,到达第一个高峰后,转为下降; 17:00~18:00 傍晚时分,血压从低谷再次上升,到达第二个高峰; 2:00~3:00 入睡后的清晨,血压会不断降低,进入低谷,如此不断循环。 如果在高峰期内,血压波动的范围过大,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就是比较危险的情况。 在一天当中,最危险的时间莫过于清晨时段。 清晨高血压有何危害? 清晨高血压是指清晨家庭血压测量平均值≥135/85 mmHg和(或)诊室测量血压平均值≥140/90 mmHg,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水平是否高于正常,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是清晨高血压。 通常,清晨是24小时中血压最高的时段,此时刚刚由睡眠中醒来,血压会迅速升高,因此清晨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



有研究显示: · 心肌梗死发生在早上9点的几率是晚上9点的3倍; · 心源性梗死的高峰出现在早晨9点~12点; · 清晨中风的发生率会升高60%; · 老年人在清晨去世的占比达到60%,其中心血管疾病突发死亡的就占到70%~80%。 因此,做好清晨高血压的管理和防范,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非常重要。了解血压的变化规律,尤其的清晨血压的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做好血压的管理。


一般来说,正常的血压波动范围约在10%~20%,如果波动幅度过大,就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高血压患者如果没能控制好血压,清晨的第一个高峰就会成为危险的“火山时刻”。

喜欢的话请关注 内科赵大夫。将以最专业的医学知识给您普及最常见医学常识,让您和您的家人终身受益。


内科赵大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高发病。高血压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降压治疗,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无论从日常生活、血压监测、降压药物使用、高血压急症及并发症识别等多方面均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1.注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

在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身体已适应了偏高的血压,一旦血压下降过快,会导致血管调节功能丧失。特别在脑组织中,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增高,反而会促使或加重血管狭窄,严重的会发生脑梗塞。所以降压治疗强调平稳缓慢。

2.注意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应随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避免血压过高或高低。血压监测一方面可以了解自身血压一天内的波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评估降压药物的疗效,以便及时调整药物。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周测量血压1~2次,每次在服用降压药物前、后的早、中、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出现时随时测量血压。

3.注意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应用有四项基本原则: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用药个体化。所以,降压药物的使用和调整,最好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提别提醒的是,降压药物切勿盲目突然停药,以免造成血压反弹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许多高血压病人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等,这时除了降压治疗外,应注意同时进行降糖、降脂治疗,才能使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注意高血压急症的识别

高血压有许多并发症,其中急性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致命的后果。所以识别高血压急症十分关键。高血压急症患者可出现恶心、头痛、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眩晕及神经系统症状。常累及器官包括眼、肾、心脏及脑。所以高血压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务必马上就医。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注意事项以外,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科学安排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冬季注意保暖等。高血压病治疗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疗,所以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十分必要,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急性并发症发生。


药师方健


高血压,多发于中老年人、肥胖者、长期喝酒的人等,是常见的慢性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一、家族遗传,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由家族遗传而患有高血压疾病的;

二、随着年纪的增长,容易引发高血压;

三、长期自身神经紧张、焦虑、过于激动或长期受外界噪声影响、外界对视觉的刺激等,都很容易引发高血压;

四、过量摄取钠盐、饱和脂肪酸,大量饮酒等,也易使血压升高;

五、消炎药、避孕药等药物,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都会影响血压的水平。

一旦患上高血压,早期的症状会有头疼、恶心、呕吐等,有时还会失眠,四肢无力。到了后期,就会出现肾功能衰退甚至衰竭,更严重还可能产生暂时性失语甚至瘫痪的情况。

当患上高血压时,患者得及时去医院寻求医生治疗,一般在降压时,最好采用药物治疗,具体用什么药得让医生检查清楚再给你开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降压:

一、若患者比较肥胖,建议通过科学方法去减肥,减四、五公斤左右能有效降压;

二、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适量摄取能降低血压的食物,少吃盐,少喝酒,戒烟等;

三、进行适量运动,如:健走、骑自行车、跳绳、做点家务等,至于运动量的多少,建议咨询你的主治医生再调整;

四、建议减少工作时间,适当听听音乐放松放松。

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心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


医联媒体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又有一定的难度,关键在于患者对待高血压的态度,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高血压完全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和其它人一样享有正常生活。

一个中心,简单地说就是要从思想上对高血压有足够的重视。高血压最大的危害不在于血压高到了多少,很多血压升高却置之不理的人,平常也没有什么症状表现,似乎高血压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事实上长期高血压却在不知不觉中损伤着血管内皮,进而引起脂肪沉积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形成,这也是如今心脑血管病高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发现血压升高时,一定要分析原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将血糖至少控制在140/

90mmHg

以下。

三个基本点 就是要从引起血压的可能因素入手采取的三种干预治疗措施,而且要养成习惯,其实只要思想上有足够的重视,形成这样的习惯并不难,且会受益终生。具体地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 合理饮食 其中最重要的是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限制在6克以下;避免吃的过于油腻,食用油的摄入量每天限制在25克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及各种维生素;主食也要有所控制,不要吃的过多。

  • 坚持运动 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生理活动,增强心脏回流血液功能、扩张血管容纳更多血液、出汗排出水分减少血容量,对降低血压有非常大的作用,相当于一片普通降压药的作用,且一次有效的运动所起的降压作用可以持续20个小时,因此每天坚持30-45分钟持续出汗的运动非常重要。

  • 规范用药 在建立上述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如果血压仍然降不到正常范围,表明机体血压调节机制障碍,就需要借助降压药的帮助了。对于降压药要坚持服用,不可随意中断,更不可断续服药,才能保证平稳降低血压,不要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一来现在的各种降压药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二来血压降下来的获益远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大的多。


除此之外,还应当经常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效果,定期复查随时了解掌握并发症发生发展情况。其实细细看来,这些对正常人来说也是需要做到的不是吗?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有人说:“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是硬道理!”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进一步探究这个“硬道理”时,你就会发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只是一种手段,而这个手段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高血压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很多专家现在都不谈单纯的降压治疗了,而是更强调综合性地管理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他们经常用“管理血压”来代替“降低血压”的说法,也就是说单纯的降低血压是不全面的,还需要长期平稳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减小患者血压的波动范围,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危害。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注意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生活方式的改变。尽管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血压难以管理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少盐、少脂、少糖、多水果蔬菜)、加强运动,特别是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

2、密切关注靶器官的健康状况。高血压主要的危害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定期复查一下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如做一下心电图、超声心动、颈动脉B超等检查。一旦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就要通过降脂治疗或者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冠心病或者脑中风的发生;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高血压患者还要定期复查肾功能的情况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和血糖的控制都会增加难度,因此还要定期查一下血糖水平。

3、高血压患者还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睡眠情况。睡得好,心情就好,血压也就容易管理好。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睡眠障碍问题,这会导致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如果发现自己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该采取积极干预的手段,这些都有助于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平稳的心态是非常重要。有些患者对于高血压过于忧虑、有些则过于不在乎,这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心态不好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就不好,很容易造成血压过大的波动。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高血压病,也是管理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疗君


高血压是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高血压的90%以上,需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以长期稳定的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利于患者的预后。希望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哈高血压降压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坚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高血压的血压水平的控制,具体包括:①低盐饮食:每日钠盐不超过6g为宜,最好不超过3g;②戒烟限酒:严格戒烟,不饮酒最好,如病情稳定,可适当饮红酒;③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讲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④保持心态: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焦虑、暴怒、抑郁等不良情绪;⑤规律作息:要避免熬夜等;⑥控制体重:肥胖者(包括腹型肥胖)要注意减肥。

二、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的使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个体化,优选长效制剂,以长期稳定的控制血压,同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方案、剂量或停药,切勿偏听偏信,以免贻误病情。

三、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降压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常见的如低血压等。利尿剂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等,ACEI要注意有无干咳等不适,β受体阻滞剂要注意监测心率等,CCB注意有无水肿等。

四、定期复查

降压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尿常规、尿蛋白等变化,同时了解有无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脑、肾等器官)的出现,必要时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高血压患者在家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方案和剂量。感谢阅读,希望大家重视高血压,高血压可防可控,重在预防、早期识别、早期处理,同时正规就医治疗必不可少。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于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科扫地僧


要把导致血压升高的根源和发病条件去除,不能只是吃药,那只是掩耳盗铃,长期吃药的后果会更惨烈,脑梗就是其中之一


无所谓879465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是首要问题,但我们在降压过程中,必须合理科学的降压,而非盲目降压,否则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对身体有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存在错误的认知,也是比较常见的错误概念,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任其自然发展,则会明显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10mmHg,中风的危险就降低56%,冠心病的危险性下降37%,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值以内,将风险降到最低。

很多患者认为可以随意选用降压药物!

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血压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急症应该选用快速降压药;控制血压应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一种药物效果不满意则需就诊,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有并发症时应选用对相应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的药物。


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相关,而与患者自身症状不一定相关。即使没有症状,高血压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因此一旦发现高血压,不管有无症状,必须及时治疗。

血压降下来就停药,认为不需要再服药!

患者必须认识到一切降压药都有持续时间的,如果血压正常就停药,那么血压一定会重新升高,因为降压药是需要长期服用的,也就是说一旦患有高血压,那么必须选用合适的药物,长期进行服用,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才能将风险控制。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血压的变化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人体对此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会逐渐适应,所以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

除非高血压急症,平时的降压治疗必须缓慢进行,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超出调节范围,重要的脏器血流量得不到保障,反而会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而且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前有很长时间的高血压史,我们通常建议温和自然的将血压降低,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血压波动大或跌倒等不良反应,比较理想的时间是在1—3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