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馬上快五十歲了,出門打工都沒人要了,下半輩子咋過?

名利雙現場發揮花鼓子


說實在的,現在社會,50歲並不顯老。我前幾天還和一個導演吃飯,人家57歲了,穿著打扮極其時尚,頭髮一根沒白,看上去就40歲出頭。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53歲,應聘擔任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長,經驗豐富,能說會道。

抗擊非典英雄鍾南山院士,今年都84歲了,依然活躍在呼吸病臨床工作一線。

再往前,劉邦48歲才斬白蛇起義,打敗了蓋世英雄項羽,創立了給中華民族創立族姓的大漢王朝。

從普通人到名人,他們的年齡都不小,依然在人生舞臺上活出了精彩,這說明年齡不是一個問題。這些人都有共同特點:心態積極、有專業技能、敢於吃苦。

這與題主給出的條件明顯不同。

按理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專業技能,最差不過出賣勞動力。只要有一把力氣,苦活累活還能承受,吃飯是沒有問題的。經濟社會越發展,分工越細,也就越需要勞動力。我們在搬家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頭髮花白的老同志,充當搬家的主要勞動力。

如果自認為連出門打工都沒人要,那麼只能理解為:不但缺乏專業技能,而且身體虛弱或疾病纏身。更重要的是,心態保守,畏懼吃苦,面子思想重,缺乏拼搏精神。如果是這樣,那就可以理解一個五十歲年齡都不到的人,會不知道幹什麼活,甚至悲觀地認為下半輩子不知道咋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怕的不過是失去了鬥志。

50歲左右年齡的人,有人生閱歷,有處事經驗,體力大多充沛。而且,他們家庭穩固,責任心強,做事細心,穩定性好。與年輕人相比,少了很多浮躁之氣。除了少數專業性強或者學歷要求高的崗位,大多數的管理類或執行類的工作都是可以承擔的。比如保安、綠化、搬運。

聯合國將45歲以下都定義為青年人,50歲叫中年人更適合。對於一箇中年人,有什麼理由對未來失去希望和奮鬥目標呢?只要敢於邁開步子,什麼時候都不晚。

50歲人一定要出來奮鬥。現在買社保當然晚了點,但是掙點零花錢還是夠用的。家有兒女的,以後開支還大著呢。越畏懼出來工作,就越難以找到合適的位置。根據前年統計,我國目前平均壽命是77歲,你還有27年以上時間要過。不在工作崗位上創造價值,難道要躺在家鄉的小床潦倒一生嗎?

只有心理上的貧困,才是最大的貧困。只要付出勞動,永遠值得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