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南紙坊村位於淇河東岸浚縣邊境,村西南現有大橋一座,人商往來,交通便利。遙想當年,西到淇縣衛輝,東達浚縣滑縣,古渡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南紙坊古渡口

古渡口位於現存殘橋址北不遠處,古時,船渡和木橋根據河水深淺交替使用者。河床下還殘留著木橋樁的痕跡,彷彿還回蕩著人來人往的笑語。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南紙坊古渡口

據村民回憶,幾十年之前,淇河上商船往來,縴夫聲聲隨風飄蕩。雖趕不上大的碼頭,也是耕耘往來,商旅行走的交通要道!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清康熙《義渡碑記》二零一七年正月拓

現尋到有關渡口的記載,碑刻共有四塊,僅有完整碑刻一通。其完整石碑曾在我村黃清太家中長期保存,兩面有字,一面為義渡碑記,一面為重修大王廟碑記。現只講義渡碑,碑額題“義渡碑記”,碑文為“大清國直隸大名衛輝淇浚二縣建造義渡施財善人姓名開列於後……”,時間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一月十三日立,新鄉縣儒學生員李堯書”。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清康熙《義渡碑記》二零一七年正月拓

據碑文姓氏分析認為,因是兩縣合作工程,捐款人應為,河東河西周圍鄉村和往來商人姓名,如能找到周圍鄉村老姓氏家譜,便能分析出碑文中各村人員!

其碑文中記載錢財收支,管船人姓名,木工石匠姓名,主管人員名單清晰。此乃兩縣之善舉也!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清代渡口碑刻,二零一九年正月十七拓

“汎汎楊舟,檜楫松舟,周易雲刳木為舟”,此文為渡口殘碑其文也!因是殘碑,碑文只殘留衛縣集商號,任屯、溫屯村捐款人員和四位徐氏捐款姓名。後經過裴營徐建緒老師查詢徐氏家譜得知,此渡口立碑時間約為同治或光緒年間。(此碑曾在我村馬振東家保存)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清光緒渡口碑刻,二零一九年八月拓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清光緒渡口碑刻,二零一九年八月拓

這兩塊殘碑,本是一通碑的部分,曾在郭愛民家牆西發現,碑首有一“渡”字,便知是渡口殘碑。其時間為“大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歲次癸卯十一月吉日立”。碑文中記載,會首姓氏清晰的有郭、黃、付、閆、王。

汲邑(汲縣)廩膳生(廩膳生員,科舉制度中生員名目之一。明清兩代稱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又稱廩膳生)李□撰文。邑庠生(本縣秀才)郭□篆額並書丹。因是殘碑,具體有關渡口事蹟不知。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南紙坊古渡口

我村渡口始建年限無法考證,目前根據文字性殘留歷史,從清康熙年間到清光緒年間再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南紙坊的渡口為了交通便利,不斷的完善修復。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老渡口鐵鏈遺存

解放前,渡口有一架木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村有一艘木船,蘇文堂和劉金美兩位同志負責渡船工作。又到九十年代,我村劉福山同志在老渡口南修建一架鋼筋混凝土小橋,承載著我們村中老老少少多少記憶!

《南紙坊的那點歷史》第二篇《淇河上的古渡口》

村西通古渡口河提路段,現為田地

現在,政府在我村西南修建了新的大橋,更加適應了現在交通。古渡口也成為了我村旅遊娛樂之地,作為南紙坊的村民,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先人,為耕耘往來,商旅行走做出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