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润大道管廊工程开建,预计年底完工,建成后告别“马路拉链

作为我市市政重点工程,3月12日,由中铁二十局施工的泉润大道管廊首个碎石桩顺利开钻,标志着该项目在复工复产大背景下正式拉开序幕。该管廊建成后将告别“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现象,极大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对地铁1号线及周边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徐州泉润大道管廊工程开建,预计年底完工,建成后告别“马路拉链


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在位于杏山子地铁站以西的开钻现场,一架高度超20米的碎石桩机巍峨耸立,作业时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一辆挖机不时将400立方的石料倒入碎石桩机内,而碎石桩机会将石料输送到地下。


据泉润大道管廊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姚兴国介绍说,该作业主要是为了加固和挤密地基,将持续进行两个月时间,为未来的开挖和主体施工打下坚实基础。“整个泉润大道管廊工程预计年底全部完工。”

徐州泉润大道管廊工程开建,预计年底完工,建成后告别“马路拉链


泉润大道管廊是我市管廊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长约2.86千米,东起三环西路,西至黄河路,以杏山子地铁站为界,以西为A段,全长2.257千米,以东为B段,全长0.61千米。
  • 全线除跨王窑河段均采用双舱形式管廊,分为综合舱和电力舱。
  • 管廊综合舱布设DN500热力管线、24孔通信光纤、DN800给水管线及DN400预留管。
  • 电力电缆单舱布置,纳入36孔电力电缆。
  • 管廊内设照明灯具、监视摄像机、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防火门、人行通道、逃生口智能井盖等。

综合管廊工程对城市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把多个行业以往需要在道路上开挖的地下管网整合到一起,成为一整套系统。能够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问题,有效缓解市民出行的交通困扰,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 地下综合管廊能发挥保障民生、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节省土地资源的作用;建设地下管廊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泉润大道管廊建成后,将对地铁1号线路窝站、杏山子站及周边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确保防疫复工两不误

疫情发生以来,中铁二十局徐州管廊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通知精神,紧盯疫情防控安全红线,针对开工作业面,精准防疫全面布控,为复工复产“加速度”。


徐州泉润大道管廊工程开建,预计年底完工,建成后告别“马路拉链


“我们是2月21日复工的,目前工人近百个。”据姚兴国介绍,为做好复工复产的准备,项目部以最快速度组织管理人员和工人返岗,经隔离后分批进场,根据防疫要求调整施工计划、配齐配足各类物料等。“我们优先采用本地务工人员。工人大多是沛县、铜山周边居民,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物料也是从本地采购,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据了解,徐州管廊项目部严格职责分工,第一时间成立项目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压实各级责任,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在岗、联系畅通,督促疫情工作防控,确保防疫工作部署到位,复工复产工作落实到位。


每天不低于三次对驻地、办公区进行全面消毒。施工现场出入专人登记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作业。管理人员实行分餐制,通过网络办公、视频会议等部署施工。采用分批、分时、分区域施工,合力打开施工作业面。


徐报融媒记者:颜子舒/文 陈艳/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