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2月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僅一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新能源汽車遭遇“八連跌”。

受疫情影響,2月汽車產銷數據不出意外地跌落谷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3月1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

中汽協:2月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僅一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各細分市場產銷均大幅下滑,乘用車尤為明顯。2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9.5萬輛和22.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6.4%和86.1%,同比分別下降82.9%和81.7%,高於汽車產銷總體降幅。新能源汽車遭遇"八連跌",2月產銷分別完成9951輛和12908輛,環比下降77.3%和72.4%,同比分別下降82.9%和75.2%。

2020年初的車市寒冬,顯得格外難捱。

僅一汽實現正增長

無論是車企還是經銷商, 整個2月都籠罩在陰霾之下。

受疫情影響,2月上半月整個汽車產業幾乎停滯,即便下半月有少數車企或經銷商復工,但由於汽車鏈條較長,且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沒有同時復工,最終實際復工率僅20%。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同比上升27.7%至81.2%,截至3月4日,經銷商綜合復工效率為37.34%。

中汽協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3.1萬輛和183.1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8.1%和43.6%。

從具體車型來看,1-2月,轎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50.4%和47%;SU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2.3%和37.3%;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65.7%和58.6%;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分別同比下降53%和49.7%。

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樣壓力不小。純電動汽車2月產銷分別完成8342輛和10680輛,同比分別下降80.5%和72.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09輛和2228輛,同比分別下降89.5%和82.9%,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均為零。

中汽協:2月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僅一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各車企銷量均呈不同程度下滑。據中汽協數據,銷量排名前十五名的中國車企中,僅一汽一家實現正增長。上汽集團2月銷量47365輛,同比下滑86.95%;本田中國2月銷量11288輛,同比下滑85.12%;豐田中國2月銷量2.38萬輛,同比下滑70.2%;比亞迪2月銷量為5501輛,同比下滑79.5%。

在疫情和資金的雙重夾擊下,各大車企經歷了一場"生死劫"。

近日,上汽大通的一紙降薪調整說明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調整方案稱2月是大通曆史上首次負增長,根據薪酬福利和業績掛鉤的原則,不得不進行薪酬調整,包括績效獎金打折扣、取消年休假補貼、取消技術中心服裝費及書報券等福利。緊接著,上汽通用泛亞、上海匯眾也被曝出裁員降薪消息。

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的造車新勢力同樣步履維艱。未來汽車日報近日獨家獲悉,威馬汽車全體員工被取消年終獎,13薪也被延後到今年6月發放,理由是"去年公司年度KPI不達標"。一直深陷停擺、欠薪傳聞的博郡汽車,則被曝出要員工自繳社保。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此前表示,如果國家層面沒有強力的刺激政策,2020年車市的負增長幅度可能進一步加大,目前預計2020年零售為同比下滑8%,較此前預期下調9個百分點。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也在日前表示,中汽協已向相關部門提交了推遲全國範圍內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建議。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輕型車國六排放標準實施存在較大難度,應給予產業適當的過渡期。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該建議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但最後結果還未回覆,需要相關部委最終確定。

3月將迎來觸底反彈

中國車市面臨的形勢雖然嚴峻,但已有積極的信號開始釋放。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乘用車2月銷量同比下降77%至11.8萬輛,但市場份額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至52.6%。

中汽協:2月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僅一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提高 來源:中汽協

具體到細分市場,中國品牌轎車2月銷量為3萬輛,同比下降75.4%,市場份額提高10.9個百分點至31.4%;中國品牌SUV銷量為7.3萬輛,同比下降76.3%,市場份額從58.4%提升至65.4%;中國品牌MPV銷量為1.2萬輛,市場份額為80.4%。

中汽協密切跟蹤23家汽車企業集團(年銷量合計佔比超過96%)復工復產情況,截至3月11日,整體復工率為90.1%,員工返崗率為77%。具體到車企,截至3月11日,調研統計的23家整車企業中,長安、奇瑞、吉利、江淮、華晨、重汽等18家已全部復工。

陳士華表示,2月銷量已經觸底,根據目前復工的情況,3月的前10天的銷量雖然仍然會有50%-60%的負增長,但3月整體產銷將比2月有明顯增長。

同時,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也已經箭在弦上。

2月20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發佈會中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

佛山市政府成為首個出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地方政府,提出鼓勵"國六"標準排量汽車消費,直接給予消費者2000-5000元不等的購車補貼。廣東省政府在相關文件中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廣州市政府宣佈,2020年3月至12月底,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深圳市則在國家補貼之外,額外給予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補貼。

湖南省則鼓勵車企啟動"汽車下鄉"活動。3月4日,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胡偉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將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同時鼓勵車企和經銷商在省內組織開展"汽車下鄉"促銷活動。

在促進汽車消費的背景下,也有不少聲音認為應該為"限購"鬆綁。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技術中心總經理原誠寅表示,一旦限購城市真的"鬆綁",可能會帶來100萬輛的新車銷量增長。

"促汽車消費是要促普及,才能有拉動消費效果。"崔東樹表示,如果未來汽車消費的稅收能夠中央與地方共享,地方用汽車消費獲得的稅收來支持汽車消費,資源來源充足,將更有利於刺激汽車消費。

作者 | 秦章勇


中汽協:2月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僅一家企業實現正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