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足之我見,足球我們心中的痛!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但是中國男足永遠都是國人的痛。一直以來,中國曾經提出向巴西、德國等國家足球風格學習,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為目標,但是多年來著實未能實現。“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只能淪為口號,自02年在米盧率領下衝進韓日世界盃後,如今甚至連在亞洲也未能站穩腳跟,已多年未能進入亞洲區預選塞最後階段,淪為亞洲二流球隊已是不爭之事實。論中國男足之我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1)態度——對待比賽的態度,對待勝利的態度,對待榮譽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是米盧當年執教國足時最為看重的一點;無獨有偶,現任中國男足教練裡皮,也多次強調“態度”,讓世界名帥頭痛的不是別的而是球員場上的消極態度;試想,在場上對待比賽是消極的態度,談何言勝,談何對得起身上的戰袍。因而,場上必須有端正的態度,不然一切空談;

中國男足並不是沒有好苗子,曾經在2001世青賽湧現的黃金一代曲波、孫祥、杜威、高明、嚴嵩、王新欣、徐亮等耳熟能詳球員,1/8決賽僅1:2憾負阿根廷,但是轉為真正職業球員後,因工資待遇等水漲船高似乎失去更大的動力往上爬,在當打之年這幫球員並未能助中國男足再一次衝出亞洲。安於現狀求高薪之職業態度,嚴重製約中國球員之發展;態度決定了球員發展高度,自然影響國家隊的戰鬥力;

2)中國註冊球員基數少,選材難

據中國足協統計,中國的註冊球員僅為5萬人左右,俱樂部只有100家左右,遠遠不及巴西、德國、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足球強國,甚至與鄰國日本、韓國相比也有較明顯的差距;註冊球員基數少導致選材難,說明中國足球底層的建築仍十分薄弱,面臨無人可挑之困境;改善此問題,可向鄰國日本學習,注重校園足球。將足球納入學校體育課程之一,讓校園成為足球人才搖籃;在校園推廣足球,讓學生從小發覺自身天賦,從小培養其興趣,更純粹的態度愛上球員,有利於拓寬球員選材面;再者建立完整從小學——中學——大學省市級比賽,訓練時間長難免枯燥乏味,比賽乃其釋放其能量之處,讓比賽來指導訓練;再者,完善青訓體系建立,在校園發掘苗子,讓其在適當時間進入職業隊進行訓練,從而切實改善基數少選材難之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