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口罩在防治多种流行病或瘟疫中,具有很好的阻止细菌、病毒传播的作用。最近,在全国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斗争中,口罩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是中国。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在中国的见闻,其中有一条这样的记录:

“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这样蒙口鼻的绢布,可谓是原始的口罩。

现代意义的口罩始于外科医疗。19世纪,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医生口鼻腔中的细菌会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1895年,经德国病理学家莱得奇建议,当时的医生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时,戴上了一种用纱布缝制的掩住口鼻的罩具以防止细菌传播,此举大大降低了患者受感染的几率。

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得奇的建议,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口罩开始出现。

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云南省防空协会关于送防毒口罩式样给龙云主任的呈

我国第一位发明医用简易口罩的是伍连德医生。1910年,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的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进行疫情的调查、防治。伍连德通过调查大胆提出,在哈尔滨流行的鼠疫病菌可以通过呼吸之间的飞沫传染,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为了防止鼠疫通过飞沫传播而造成更大的疫灾,伍连德发明了一种纱布口罩。这种口罩制作工序简单,制造原料取材方便,用双层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可以有效隔离病菌。这种口罩成本低,当时民众纷纷戴上口罩,感染率大大降低。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为防止疾病传染而改造发明的医用口罩,被称为“伍式口罩”。

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扬,据档案记载:“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让中国军民有效防护日军毒气,1937国民政府军工部兵工署编印了一本《简易纱布防毒口罩制法》下发各省,对简易纱布口罩制作作出了具体指导:

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民国档案中的简易纱布防毒口罩制作方法

“士兵,以作防御毒气之用,此种口罩虽不能防御一切毒气,但有此口罩,决不至为毒气毒死矣。兹述其简易制法及用法如下:

一、纱布。取医用消毒纱布四十层,裁成十二公分见方之小块,以备浸渍药剂之用。另取阔十五公分、长一公尺半之纱布一条,以备缚扎口罩之需。

二、药剂。经试验所得最切实之处方,计有二种:

甲、优洛托品、碳酸钠(粉状)、硫代酸钠、水、酒精。配成溶液。

乙、优洛托品、碳酸钠、水。配成溶液。

三、浸渍。以十二公分见方之纱布四十层,浸入上述药剂甲或乙,任取一种。待完全湿透后取出,挤至半干(按上述药方所开之分量,适足配制一个口罩之需,故不应有多量之药液挤出,如欲多制口罩,则所配之药量,依上述处方昭照加)。

四、缚扎。以浸渍药剂之纱布,覆罩口鼻部分,外以纱布围绕缚扎,松紧适度,要能完全缜密,使吸入空气,必须经过口罩透入。

五、效力。如浸甲种药剂之口罩,其抗毒时间(以光气浓度千分之一计算)为十五分钟,战地之毒气浓度较淡,约可支持一小时以上。如浸乙种药剂,则口罩之抗毒时间为二十分钟,战地浓度较淡,约可支持二小时以上。

六、卸除。口罩用久后,如察觉有毒气侵入,必须更换,如已无毒气存在,则应取下,以清水洗涤,再浸药剂,仍能复用。”


据档案记载,当时云南省政府共收到250册《简易纱布防毒口罩制法》小册子,省政府主席龙云立即下令分发各地、各局遵照执行。当时的五十三兵工厂开始制备这款口罩,挽救了许多抗日将士的生命。

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五十三兵工厂王献芬关于研究制备防毒口罩药品情况的呈

当时,云南电气制铜厂还结合云南本地情况,制作了一款较高端的防毒口罩,“使用薄铜片压成鼻型,着肉部分用本省熟皮紧镶鼻型之上,即与橡皮制者无异。至出货数目若不赶工,每日可交一千套之谱,倘需要紧迫,尚可多出。”这样的面罩制作成本高,需“新币三元”,不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

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原来古人这么制作口罩!一起来侃侃云南口罩运用小史


云南省建设厅关于自行制备骡马简易防毒口罩给景东县政府的指令

当时,骡马是云南运输抗战物资的主力,为防止骡马感染疫病,云南省建设厅还为骡马设计了简易口罩。据档案记载,1938年2月,景东县长呈请省建设厅,要求核发骡马简易口罩及使用说明,但建设厅仅向该县下发骡马口罩简易图案及说明,让其自行制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