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 战“疫”在行动

连日来,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共克时艰的时刻,我市非遗传承人们以剪纸、泥塑、五谷粮食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抗“疫”非遗作品,讴歌最美英雄、宣传疫情防控、提供文化资源,展现非遗力量。

泥塑作品刻画战“疫”故事

社区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纷纷上岗执勤,坚守在小区门口登记、测量体温,为公共区域消毒……这一幕幕场景被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袁秀慧记在心里,一块块泥团在她手中一搓、一揉、一捏,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抗疫战士”便呈现出来。

袁秀慧是泥塑制作技艺传承人,师承天津“泥人张”。1996年,她拜在“泥人张”第五代传人王宝臣的门下,得到了泥人彩塑技艺真传。在王宝臣的精心指导下,袁秀慧掌握了高超的泥人彩塑艺术。

非遗传承人 战“疫”在行动

袁秀慧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许多白衣天使奔赴武汉抗疫,备受感动,为此创作了《天使的印记》《企盼》等泥塑作品。《企盼》中的小男孩手拿“武汉加油”的小旗子,寓意盼望疫情赶快好转,为武汉加油。“我想创作一些鼓舞人心的作品,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在致敬医务工作者的同时,也表达对抗疫胜利的信心。”袁秀慧说,“我也应该像一个战士,虽不能奔赴前线,但求坚守在后方,用虔诚的艺术作品给大家以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袁秀慧还制作了一个《武汉加油》泥塑作品的教学视频,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和教学,为广大群众提供足不出户学习泥塑制作的机会,为抗“疫”路上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五谷粮食画致敬“逆行英雄”

3月7日,在白卡覆膜纸上,刘永山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描绘着钟南山的肖像,逼真而生动。

“创作的这些天里,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可以用我的‘笔’向战斗在疫情一线的英雄致敬,我很自豪。”看着奋斗了多个夜晚才完成的《致敬钟南山》五谷粮食画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谷粮食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永山眼中充满敬意。

非遗传承人 战“疫”在行动

连日来,抗疫一线的英雄壮举、无数个催人泪下的画面在他的脑海浮现。

这些画面和人物激发了刘永山的创作灵感,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笔”,用了10天的时间,绘制了拼搏在最前沿的钟南山人物肖像画,并用五谷粮食“写”了一首藏头诗:“最苦不过险中求,美好生活一暂优,钟时分秒思其解,南北西东齐力协,山清水秀春以定,帅将兵行须必赢。”

刘永山介绍,画作长1092厘米,宽787厘米,以各类土生土长的纯天然、带有芳香气息的谷子、黍子、黑芝麻等五谷杂粮为原料,运用它们固有的形状、颜色及质感巧妙地构图、寻明暗、绘色彩等造型,经过粘、贴、拼等手法表现出钟南山坚定的目光,整幅作品浑人天成。

“其实可创作的题材很多,全国各地艺术家朋友们的专题创作也是各有千秋,最终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全国人民都非常敬重的钟南山院士,希望通过他坚定的形象,鼓舞大家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刘永山说。

巧手剪纸宣传抗疫

《祖国平安》《为祖国祈福 为英雄点赞》《抗击疫情 优化服务》等一幅幅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的剪纸艺术作品,在廊坊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传开了。

近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廊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华,将剪纸艺术与疫情防控知识结合起来,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防疫剪纸作品,大家争相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

现在48岁的孟建华自幼痴迷剪纸,他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并继承了剪纸技艺,从入门的简单窗花到复杂的人像,至今已经有41年。

疫情发生后,孟建华连续创作了4幅作品,有的描述医护人员的 " 众志成城 ",有的描绘社区工作人员的“万众一心”,还有描绘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

非遗传承人 战“疫”在行动

孟建华表示:“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这个特殊时期,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用剪刀和纸张将那些振奋人心和温情的故事融入剪纸作品中,提醒市民做好防护,传递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