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前言

初次認識東野圭吾,是從他為愛粉身碎骨的《白夜行》開始的,但我真正喜歡上他的作品,則是從他為恨萬劫不復的《惡意》開始的。


有人曾說,沒有讀過《惡意》就不算讀過東野圭吾,我對於此事是十分認可的。


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當大多數的推理小說作家還在為了給人物尋找一個犯罪動機而絞盡腦汁時,當大家一致認為有殺人案件發生,犯罪者一定會有某種意圖時,這時的東野圭吾已經跳出了一般人的思維圈,從而反其道而行之,顛覆傳統觀念,就這樣一本跨時代鉅著由然而生。


一位暢銷書作家在家中被人殺害,在加賀警官的詢問下,死者好友野野口修承認自己的罪行並對此供認不諱。但當詢問起他的殺人動機時,卻閃爍其詞,每次的結果都不相同。


“人是我殺的,動機根本不值一提。你就當是我一時衝動的魯莽行動好了”這是他的親口所述。

整部書都在圍繞著兇手的殺人動機展開,緊緊地牽動了著讀者的心。但文章最後揭示的結尾卻讓人內心一顫:我只是恨你,恨你比我好。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麼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當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恨我自己的懦弱,恨我自己運氣不夠才能不夠。我恨我自己還沒來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我對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


文章中的這一段話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由於日高得到了野野口所想得到的一切,所以在人的內心深處產生了嫉恨,我想得到的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而你卻恰恰又剛好全部擁有。這讓我怎能不恨你?


“有些人的惡意是沒有緣由的,他們平庸,碌碌無為,沒有理想,於是你的天賦,你的優秀,你的幸福和善良都是原罪。”看到這裡,令人內心十分震撼。明明你什麼也沒有做,明明你什麼都不知道,可不知為何就被人無緣無故的仇恨起來,你可能都不知道緣由為何?甚至還在自己的心中默默反思,但卻不得其解。


世間的人性何其巧妙,這可能會是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理解的東西,有人甚至說過,完成一道高難度的計算題,都比看透一個人要簡單的太多。

一、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讀懂的東西

前段時間的熱播網劇《唐人街探案》中,由王真兒飾演的“阿溫”這一角色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一場事故同宿舍的是四人都無法參加高考,而阿水卻因家境優異而過上了與其他三位不同的生活。阿溫因嫉妒和貪婪,與寢室其他三個女孩兒聯手設計,將阿水殺死並營造出其自殺的假象。阿水精心為他們挑選的禮物,在她們的眼裡看來就只是炫耀。


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阿溫


“本來我們大家應該是相同的命運,而你卻因為天生的優勢,比我們要過的好很多”這應該就是罪惡的根源所在吧。由於我們之間的不對等關係,造成了心裡的不平衡,從而引發的悲劇。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嫉妒心會在某些時候無限放大,尤其是那些你非常在意的、強項方面的表現,如果總有人試圖在這些方面碾壓你,那麼這個人就會讓你因嫉妒而變得面目可憎,從而做出一系列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由此可見,一個人如果不接受相應的教育,不及時去控制自己的內心。任由其發展下去,內心的小惡,逐漸會演變為大惡。


就像告白中所說,極善極惡只在一瞬間,沒有開頭的惡才是最讓你寒顫不已的。

每個人都該有每個人的命運,每個人都該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我們不應當只是一味地去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應當以一種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其實,仔細回想別人所得到的都是應該的。他們所得到的都是他們通過長期以來的努力和奮鬥積累的財富。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你看到的只是他成功後的樣子,要懂得去理解別人在漫長黑夜中度過的艱難日子。不要讓這種沒有源頭的惡意摧毀了你。

二、正確的認知,會是我們留給世界最大的回報

我們生而為人,但其實卻也是由動物演變來的一種。因此哪怕我們具備很高級的知識和思維,也都會是有人的本性的存在。


這一理論在《惡意》一書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作者一生都在挖掘複雜的人性。日高人格的高尚以及能力的優秀,都使野野口對他產生了極度的妒恨。他用一年的時間抄寫好了日高的書,並藏下了初美的照片。為了讓人們相信日高是一個冷漠暴力的人,他還提前毒死了鄰居家的貓。


我一直都相信人性本惡,只是看什麼事能把他激發出來。有時候明明可以讓別人過的好,但是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私心將那人一起帶入深淵。

然而這一切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他真正想要毀掉的是作家日高的一生。僅僅讓他失去生命已經無法滿足野野口的內心,他要讓日高活在人們的唾棄之中。即使他已經將日高殺害,他還要毀掉他生前的名譽,簡直已經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中國古代,荀子確實提到過“性惡論”的觀點。

“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他將人的本性看作是惡的,認為人生來就是邪惡的。人們都是自私貪婪的,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別人。


意大利著名“藝術行為之母”瑪麗娜曾差點為藝術獻身。她將自己麻醉,並對在場觀眾聲稱可以對自己做一切事情且不需要負任何責任。最後的結果令人驚恐,有人用匕首將她的皮膚刺破,有人拍下她的不雅照片,甚至有人想將槍放在她的嘴裡扣下板機。


事實證明,人性是經不起試探的。在面對這樣一個與自己沒有任何生活交集的陌生人之時做出這樣的行為,僅僅是因為不用負責任。這不禁引起人們的深思。但這個世界全都是這個樣子嗎?


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惡意》


大家別忘了,與此對應的還有孟子的“性善論”,人類本是正直,善良的,他們的品性受到生活環境以及榜樣的影響,到底能夠造就什麼樣的性格,取決於受到什麼樣的教育。


德國著名研究學家馬克斯·普朗克在《科學》這一雜誌中曾經發表了人類利他主義天性。研究員教會嬰兒各種各樣的小事之後,會假裝笨手笨腳需要幫助,嬰兒們表現的非常熱忱,他們好像都十分樂意幫助這個研究員。


這都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不是生來就是邪惡的。他們會在周圍環境的引導之下,發展出自己的性格特點。


這就告誡我們在教育方面應當做到完善。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是一刻也馬虎不得的,應當時時刻刻關注身邊的環境。儘量使這個社會都處於一個和諧美好的狀況,才是對人類最大的回饋。


其實在我個人的心裡,我更加偏向“性善論”這一觀點。我寧願相信這個世界原本美好善良的,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陽光的,我們應當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去仰望別人的優秀。

三、從善如流,才是這個世界原本的樣子

一個人不會討厭從小就站在高處的人,但他會討厭自己身邊原本平凡的人,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遠不及他,自私的人,內心的想法都是,我能容忍別人比我強大,但卻不能容忍我的朋友比我優秀。

大家還記得近日的熱播劇《下一站是幸福》的劇情嗎?講述的是由宋茜飾演的大齡優質女青年賀繁星的愛情故事。


當很多人都在感慨元宋和賀繁星的神仙愛情,並對自己的戀愛充滿憧憬之時。可我卻想到的是,

由虞書欣飾演的蔡敏敏這個角色,給人一種古靈精怪的喜愛之感,因此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一個20歲的女大學生,家境優渥,長相甜美,深受別人喜愛,但在宿舍之中卻受盡排擠。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發生呢?

你應該在我的預計之內,你不該是這樣的,你不該這麼善良,你不該知道我過去了還留下來,你明明比我笨,卻比我努力,比我幸運,甚至比我優秀,我恨我恨你,超出了我預支的一切,也恨我自己的倒黴懦弱,我把這些恨都放在你身上。

這段話形象的展現了人的心理,她們因為不滿,因為別人擁有的自己沒有,因為嫉妒,而轉變成的一種行為方式。


她們用著室友昂貴的洗髮水,沐浴露,護膚品。一面嫉妒著別人的家庭條件,一面又享受著別人寬容。她們想擁有蔡敏敏所擁有的這一切,因而不自覺地將她排擠在外。神說,嫉妒是原罪,憎恨是原罪。我想這便是最合理的解釋了吧。


這不僅僅是個別案例,許許多多的學生在集體生活之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每天都會遭受到被孤立的風險。甚至有些人本不該是這樣,但是為了從眾,為了不被大家所孤立,而被迫變成了這樣。這只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教育並不能改變人性,但可以改良人性。——亞里士多德

對於這樣的情況,學校和社會應當及時作出相應的政策。避免這種現象變得普遍,從而發覺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如果錯誤一旦發生,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你明明對我那麼好,為什麼我卻如此恨你?從《惡意》中解讀人性


我們應當給予別人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應當隨時關心愛護身邊的人,而不是去和別人一起同流合汙。選擇了什麼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其實,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屢見不鮮,相信我們大家的身邊也一定會有許許多多這樣子的案例,但當我們面對的時候,希望都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結語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柏拉圖

是非善惡只在一瞬間,我們應該秉持內心的想法,用自己的善念去抑制惡意。


善惡本同體,但隨時都可能會變道。其實有的時候是為了生存,有的時候是因為自己的情緒。一個人的本性不同,所經歷的事物不同。對於善惡的控制能力也就不盡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