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以教龄定职称高低的教师,是什么心态?

鸡肋


教师评职称时,教龄的积分只占很少一部分,而占积分大头的是各类获奖证书。你教龄再长,只要没有优质课证书,没有发表论文,你就永远也评不上职称。 但这在教育上已不是什么秘密:证书可以托关系、花钱买、可以造假,君不见一些代发论文的广告都打到了墙上,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所以,很多教师都比较倾向于教师评职称应该以教龄为主。教龄是硬件,证书是软件,教龄无法随便伪造,证书可以凭人情或金钱获得,如果以教师教龄为主,自然可以杜绝一切因职称产生的腐败问题。

但是也应该看到,单纯的按教龄评职称也有它的不科学之处——又回到了吃大锅饭的时候,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熬年头、论资排辈获得职称,这样的职称制度完全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它已根本发挥不出激励作用。但是可以适当增加教龄的权重,这样既可以鼓励年轻人终身从教,还给了专心教学但各类荣誉证书较少的老黄牛型的教师以机会。除了增加教龄在评职称时的权重,还要增加工作量、实际业绩等方面的权重。比如毕业班的教师,毕业班的教师无疑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因为没有教学能力,学校领导是不敢托付毕业班的。毕业班的教师工作压力是最大的,因为他们是学校升学率的保障。笔者认为,在评职称时,应该侧重于这些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而不是侧重于充满“水货”的各类荣誉证书。

必须要适当降低证书、职务、论文等在评职称时所占的比重。因为很多地方的一线教师反映,教师需要竞争学校的各类荣誉时,学校却从来不公开、不公示,教师有疑问去问学校领导,领导只推说学校没有分配名额。但到了评职称的时候,领导、关系户的各类证书用不完,普通教师却缺这少那的不符合条件。因为评职称的条件年年变,导致教师年年缺证书,年年报不上。笔者还建议,学校领导不应该和教师一起竞争,领导应该有他们的评职称途径。试问哪一位教师证书比学校领导还要多?没有,所以普通教师根本不是领导的竞争对手,即使硬着头皮跟领导竞争,还害怕事后被穿“小鞋”。最合理的做法是,普通教师一起竞争,领导们一起竞争,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教师才无后顾之忧。



柒月0学历提升


  • 要求以教龄定职称高低的教师是什么心态?
  • 当前,我国教育行业的职称评审评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很多教师有不满情绪。能否按着教龄长短定职称高低呢?肯定是不可行的。因为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时代一起不复返了。不可能再按资排辈,谁的年龄大谁就评上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
  • 出现这一心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吧。
  1. 教龄长的教师年龄偏大,与年轻人竞争不占优势。心理压力大,不想面对竞争。

2、年龄大的老师在讲优质课比赛中不占优势;在评选各类能手中获奖比例偏低;在评选各类先进中也不是学校推荐的首选。没有这些荣誉称号和证书,不可能评上高一级的职称。所以,他们畏惧每年的职称评审评聘,特别是连续几年评审不过的教师,遭受心理打击很大,有些甚至轻度抑郁。

3、教龄长年龄大的老师,家庭经济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评聘不上高一级职称,工资待遇就不会提高。所以他们渴望评审评聘成果,解决生活压力。所以,发出这样的呼声可以理解,也是当前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工资是定数,没有灰色收入,不能校外补课赚钱。


小宝奶奶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一定是因为职称而困扰。

要求以教龄定职称容易理解,就是想希望干了工作得到承认,多拿一点工作罢了。

现在进职称非常难,不同地方对进职称的政策不一样。

第一,有的地方,进中一和副高,要求教师必须拥有班主任经历。对于女教师来说就有些困难。传统习惯要求女人对家庭多付出,照顾家庭和孩子。女老师做班主任很难。尤其在农村中学,要求班主任住在学校,白天黑夜的呆在学校里。她们不当班主任,她们不能进职称。但是她们认真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让她们进职称,我认为不公平。

我认识的一位女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所带学科成绩在全县前三名。临近退休,仍无法进副高。原因有二:一是她老公身体不好,她需要照顾家庭和老公。二,前些年,没有五花八门的各种比赛,她手里证书不多,只有教学成绩奖,现在年龄大了,无法和年轻人竞争了。而她们学校晋级初选时,把所有证书加分累加,即使她成绩优秀,也无可奈何。

第二,不合理现象在不同学校上演。有的学校,每年都变筛选政策,根据人定制度。所以造成教师的心理不平衡。

总之,教师工作是良心活,老师们认真完成教学工作,应该得到公平对待。



小雨淅淅1987


一言难尽啊!

我虽然还算是青年教师,但是晋级~。

原因是,

一,不想当班主任,拿不到较好的考评分

当班主任,你需要具备超人的素质。

时间上,你需要从5:30起床或更早,6:00到学校,看学生跑操。学生跑完操,班主任看第一个早读。晚自习,基本上也是班主任看,大多数是自习课,没有任课老师的,持续到晚上11点,到学生入睡。

事情繁杂,你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法官、心理辅导师、50~60孩子的保姆…你是学校里最小的“官”谁都可以来管管你。

二,写论文,要持续输出

我正在尝试,难度不小,比如现在我写点问答,练一练文笔。

三,教师各种大赛获奖

很遗憾,别的老师一过来听课,我就紧张,别说公开课了。参加过几次没有得好名次,竞争激烈,那么多人才,难度不小。以后还是要多练一练,现在我拍一些生物知识讲解,也是为了练一练这方面。

四,以上条件满足后,再比较教师两年学校平均考核分。那么多超人那么多领导,僧多粥少!

难…难…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请问,我们普通教师干的最多,最勤快,而没有晋级,这就是公平吗?

我是坚决赞同:年龄到了就可以晋级。

老师也是人,搞那么多弯弯,人的精力上怎么受的了?

专心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就好了嘛?

本来只想教好书,做好一件事情,现在事情那么多且复杂,至今我脑瓜子嗡嗡的


静思学苑


说实话我们这种大城市以外的边缘小县城及农村的一线老师都是这种心态原因如下:

1、没进上的老教师活也没少干,教的班级也很优秀,但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不行,所以优质课,课题等证书没有不符合晋级条件,加上又快退休所以希望以教龄定职称高低。

2、证件齐全的老师托关系找门路还不一定进的上,进上的文件下来了,没有上进心了退二线了拿着高工资不干活,有的年级轻轻进上级就不担课了。一线教学的都是进不上级的。

鉴于以上情况本人认为取消职称,加大教龄补贴与课时补贴,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一线教师积极性,又避免了拿高工资不担课现象的存在。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凯旋1980


教师职称评定,一般以教龄和工作绩效作为标准。

教龄长说明你在教育战线,服务多年,对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工作绩效说明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学生,不同老师,教育教学效果有异,这和教师的能力、投入、责任心…有关。

教育教学好的老师,理应在职称评定中,占得先机。这是奖勤罚懒的基本体现。

这也为,教龄短,能力強的老师,抜尖评定提供了机会。

要求以教龄定职称高低者,一般有二原因:1在较偏远的地区,学校职称评定名额少被评的机会也少,如果以教龄,则有自然评上的机会。2、工作水平一般,希望有南郭先生的机会。 除此想不出其他理由。


被叫作黄老师的1948


笔者曾在《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让教师职称不再“痛”》,前面也曾以此篇回答过“悟空”发送的“如果你是中小学一线教师,你支持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吗?”这一问题。现在转来回答此问,大家阅后可能就会了解,为何那么多老师呼吁取消职称评定或者以教龄定职称高低。

标题:让教师职称不再“痛”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在教师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也点燃了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聘改革的新期待。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这牵住了教师队伍机制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既然是“国家公职人员”,新一轮教师职称改革必然会“医痛点”“通堵点”,真正做到让广大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那么,当前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痛点”何在?

“痛点”一:不患寡而患不均。目前实行的职称评聘政策说是“评聘分开”,但实际执行的是“评聘合一”,即学校有岗位才能评聘,无岗位即使个人条件远超评聘标准也不能评聘。这就导致出现以下状况:

一是同样年龄、同样学历、同时入职的教师,因当年分配在不同学校任教,受学校岗位所限,职称会相差甚远。甚至出现“一步落下,十年难赶”的局面。而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必然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二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老教师多,由于过去的职称评聘政策倾斜于年龄、资历,高级岗位被占满,加之以前实行多年的“内退政策”紧急刹车,不少占岗老教师因身体、精力、能力等原因已退居二线,致使中级岗教师晋升无望,也阻塞了初级岗青年教师晋升通道。这也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骨干教师流失、难以吸引新教师的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的老教师扎堆的学校,工作年满30年评不上高级职称。这些老教师大多数是当年村办学校民办教师转正,为教育作出过很大贡献。虽然国家提出了乡村学校工作30年以上评聘职称不受岗位限制,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区域已“无乡村”,自然享受不到这一政策。

“痛点”二:以“出身”论英雄。各地现行岗位设置大多数以高中、初中、小学为单位,按不同比例设置岗位。中高级岗位学段越高岗位越多,这样就造成了同等学历、同年入职却因分属不同级别学校而拉开了职称差距。

让人欣喜的是,如今已有地区以“学历+从教年限”划定初级、中级、高级基准线,而非以学校层次定岗位比例。这样就避免了以“出身”论英雄的问题,让同等资历的教师无论在哪一学段职称都会大体相当,很好促进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有序流动。

“痛点”三:被逼的“功利”。由于职称评聘有许多硬性条件和加分项,让教师不得不去“追名逐利”。这也就出现了为了评职称自掏腰包发表论文等现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应改革当前的职称评聘制度。

“痛点”四:成长因职称而却步。教师优亦可仕,即可成为学校中层乃至校级管理者。既然公务员有基层遴选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有权从基层遴选优秀教师或学校优秀管理者从事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当然,在如今的现实情况下要打通这一渠道,唯有实现教师职称评聘与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政策相一致。

面对教师职称评聘的诸多“痛点”,如何“医痛点”“通堵点”,考量着一个区域教育主政者的智慧。

一是在实施新一轮职称评定时,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教师数量总体确定高、中、初级岗位数,由县统筹各级职称评定,学校(或学区)按照岗位设置聘任使用。对于第一轮未聘上的教师,组织第二轮、第三轮聘任,直至所有教师评聘到校。对于确实有困难的教师、因身体等客观原因已不能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妥善安置,或者在职期间“高职低聘”,退休时再享受相关待遇。

二是参照广东深圳等地政策,依据学历、任教年限设置申报各级职称基准。只要够年限都可申报,但评定由县(市、区)组织统一进行。甚至教师若教学达到一定年限,只要提出申报,并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评议,再通过第三方专业化的答辩或即兴说课、上课,即可晋升高一级职称。这样就不会有纷争,大家都会潜心教学。当然,为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政府可以另设教师评优序列,单设奖励基金,实施评选、表彰、奖励不与职称挂钩。

对于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只要各方评定合格,无论城乡均可自然晋升高级职称,而不占岗位。同时允许这批人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申请提前退休,腾出更多岗位给中青年教师。可以规定截止到哪一年,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既然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师队伍也正在推行“县管校聘”改革,如今公务员职级职务并行政策已经出台,新一轮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让人满怀期待。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17日第14版


山间清溪


目前教师职称评定方法,一言难尽。

教过书的人,应该了解学校老师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心里想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个同学的作业,把自己带的每个同学都尽力教好。他们在学校默默无闻,不善表演,或是有点害羞,有人听课反倒上不好课。所以那些竞赛课、公开课,以及各种比赛都参加不了。或是勉为其难参加,也拿不到好名次。这样就导致他们没有证书或是证书含金量不高,职称评比毫无优势可言,教了一辈子书,临到退休还是个初级职称。学校大部分是这样的老师。你觉得这样的老师不中?恰恰错了,他们是一个学校的支柱。正是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支撑着学校正常地开展工作。对他们来说,以教龄定职称再合适不过了。

2,既能像前面的老师一样认真工作,又能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各级各类证书,早早拿到高级证书。这种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但是少,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如果他们搞个什么名师工作室啊什么的,学校领导就会青眼相看,喜欢的不得了。对这样的老师来说,以教龄定职称会让他们很生气。

3、工作一般,不是很愿意趴桌上备课批改作业的老师。他们往往颜值尚可、能说会道、善于表演。因此,虽然平时工作做得不怎么样,监考的时候还经常漏收试卷、装订时前后颠倒,时不时空个堂,检查教案、作业都不是很到位,家长还对其颇有微词。但是他们关键时刻能顶上,比如说外校来参观他能上个表演课、校际联合集体备课他说的头头是道……具有很多领导喜欢的品质,也能拿到不少证书,职称评定也很快,他们也不希望以教龄定职称。当然,这类老师在学校也是少数。

4、负能量爆棚,天王老子都敢骂,学校领导他经常怼,总觉得学校欠他很多很多。口头禅经常是:我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搞那么好干什么,我只能做某某事某某事,其他的叫我做,那就别怪我不客气。领导也很怕他们,因为他会随时给你难堪,工作量在同类老师中是最少的,但是待遇决不少,大型活动他们要是到场了,领导会主动上去打招呼。这类型估计每个学校有那么十个八个,他们无口碑无业绩无证书,目前职称评定办法下他们也很难评,他们希望以教龄定职称。

至于还有其他关系户啊假证书啊把别人名字扣掉写上自己的啊把老师们交上来的论文改成自己名字的啊估计每个学校也都有那么些。

嘿嘿,职称到底怎么评呢?还真不好说。


左手一指


提倡以教龄为依据评职称,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老师提出的。因为,在年轻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没有评到理想的职称。而现在年纪大了,没有机会去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就是给机会,颜值也不行了,理念也落后了,精力也不继了,获得荣誉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要想获取得那些评职称的材料比登天还难。别指望评上自己满意的职称了。

想想自己毕竟是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把全身心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做出来的贡献不比那些比自己职称高的年轻教师少,而评不上只是因为比他们少了几本荣誉证本本而已。

于是发出自己的心声,表示自已的愿望而已。对他们这种想法,我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琦轩妙数学


以教龄评职称我觉得也要分情况,有人倚老卖老,混吃等退休,导致毫无上进心,丧失斗志。但是评职称要论文,科研这些指标,真的闹心。

现在发核心,一篇差不多两三万,没钱。搞科研,这个也难,我身边能申报成功的都是有点点官职,有点点关系的。普通老师报科研都会想方设法把领导拉进去,目的就是增加成功率。要评职称,先要当领导,这话一点不假。

脚踏实地教书育人 , 专注于课堂的老师,把太多的精力给学生了,这样的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好评率,年底考核来作为职称评定指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