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齡化持續加深,常住老年人口達到371萬,將推出長護險制

日前,北京市公佈《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北京市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65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86.6%;常住外來人口745.6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4.6%。

北京:老齡化持續加深,常住老年人口達到371萬,將推出長護險制


《公報》顯示,北京老齡人口繼續增加。60歲以上人口達到了371.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17.2,比2018年增加了6.5萬人,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了246萬人,佔總人口比重11.4,比2018年增加了4.6萬人。


除了常住人口的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外,戶籍老人的規模也在持續增加。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49.1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5.4%。北京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居中國第二位。


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


此外,北京市老年撫養係數逐年遞增,每百名勞動人口撫養的老年人口從2012年的29.4人提高到了2017年的39.7人,意味著2017年北京市約2.5名勞動力在撫養1名老年人。


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北京市近年來的養老服務業發展迅速。在2019年8月,北京《醫療和養老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中指出,2020年規劃建成100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曾透露,截止2019年10月,養老專項資金由2012年的5.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億元,增長165.4%。目前已扶持建設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75家,建成運營192家,覆蓋了全市三分之二的街道(鄉鎮)。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已建成運營755家,其中農村幸福晚年驛站260家。全市建成運營的養老機構數量增長至526家,養老服務商達到近2萬家。


全北京的養老機構床位數在過去的7年裡,從7.4萬張增加到12.6萬張。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緒祥在《關於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中指出,2019年,北京制定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實施方案,全面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施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辦法,新建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2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60家,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覆蓋率超過95%。


儘管如此,北京的養老服務能力依舊不足,養老設施供給和適老服務還需進一步完善。床位不足、護理人才短缺、長護險制度缺失等問題依舊掣肘北京養老產業的發展。以護理人才為例,北京目前僅有7000餘養老護理員,缺口在20000人以上。


針對上述問題,談緒祥指出,2020年,北京將繼續推進養老服務發展,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格局。建設運營10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1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深化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試點建立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聯合體,出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總結石景山試點經驗,儘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出臺利用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設施工作指引,推動老年宜居社區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社區適老化改造和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此外,還將積極引進國際化、品牌化教育醫療養老機構。落實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引導本市優質健康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