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用户发展真死了吗?

1.广电网络市场及发展形势趋紧目前大部分广电网络的窘迫状况用"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形容不算为过。在国内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边缘贫穷地区;用户季度报表都是下滑的,一个字就是掉!掉!掉!情况稍好的地区也有10%左右的用户流失。情况最差的几乎拦腰斩50%。全国几乎没有正增长的例子(除开发区集体建设除外)。那就更不要说发展了,能够保持住用户不掉已经是当地广电的最大喜讯了!

原因分析

A.新技术发展决定所致(主因),一个阶段=一个时代=一代技术广电经历过初期共用天线,同轴电缆和有线光纤,全光纤的高速发展。在当时对应的时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辉煌。那个时候电信还是拨号上网络.人民真正的娱乐就是吃饭看电视(广场舞坝坝舞估计都难以想象)。那个时代准确来说是电视时代。而网络在当时遥不可及甚至无法想象。因此片面的把目前责任归网络公司发展不力有失公允;时代造就了,没有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而目前几乎都是互联网和移动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和使用享受习惯。试问我们作为广电人,自己每天看了多少电视?想一下这个道理就明白了.技术发展所致这个应该是主要的.

B.广电体制决定了其效率不高.电信和广电网络性质一样,差不多同为央企.但一个作的风生水起,一个日落西山;除了网络发展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与人和体制有关.激励机制不够导致效率不高、主动性不够、危机使命感不强、不善于挖掘客户、享受集体严重等等。有想法做且技术可行的往往得不到落实,与其可能承担还不如退而避之。

C.技术上求高大上,但往往华而不实,无法推进。对技术要求太高,往往超出了普通用户的需求,更超出了集团用户的基本需求。需要的更是“高、精、尖”的东西,这样下来不但成本高而且费时费力。差不多样板做好后市场已“轻舟已过万重山”简单、高效、实用、快速是目前市场的主旋律。这块其他运营商做的比广电好。

2.集团用户的重新发展和找回不可小觑,或许是广电最后一个潜力!

广电以前的集团用户较多,一个市差不多至少都有几千上万个终端用户,主要原因不是业主没有使用而是“转移了”。转移到其他运营商了。而以前这些集团用户基本上都是自己上门缴费而广电坐等收费的方式,即使没缴广电基本上不会问津!

流失原因

1:广电解决方式单一,以前没有宽带网络,只能提供电视业务。而电信可以三网合一的方式解决。广电现虽然有宽带但是没有跟进这块。

2.投入大:每个房间一个机顶盒,光这块投入一个集团用户都得2W多,在投资运营这块电信联通比广电强。因此成本的问题和力度的支持导致广电赢不了,逐级败退和被蚕食!

机遇分析:

1.电视机现在均支持数字电视接收,因此可以节约机顶盒,广电可以做到0投入(即不再购买机顶盒发给终端)。而目前电信联通IP这块必须要IPTV机顶盒,这块是一个投入。

2.而且很多业主是不喜欢机顶盒和遥控器的,外观、操作、维护等都极不方便,这为广电赢得后来的一个机会!

3.入户采用数字透明流传输,收费方式采用包年签订合同的方式发展(原模拟方式)。这样简单高效无成本。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化,重复的事情规模化,这样能够赢得一些重要优质的集团用户,且投入几乎可以不计。我们广电千万不要既要监看流量节目,又要回传,还要考虑集团用户个性化,等你把这些方案考虑完了,成本就是一个问题还不用说发展了,基本上胎死腹中不了了之!做不上效应和规模。

3.广电网络对集团用户接入方式的剖析(案例)

方式一:40-60套节目透明传输(专纤传输),专供宾馆酒店学校医院等集团用户描述:前端传的节目数(一般是40-60套),解密传输;技术上采用国标调制方式便于电视机直接接收,走专用线路,终端不需要机顶盒即可收看标清或高清数字电视。每个分前端只需投入1台设备即可完成相应片区的集团用户覆盖。此种方式在国内广电网络中开始使用,主要是成本趋于0,终端接收低门槛花,发展用户极其方便。见下图

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用户发展真死了吗?

备注:透明传输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集团用户持开放态度,只要能够为我们广电带来效益就应该去做。守着一个加密系统对谁都不开放,用户不断流失那又有什么用?增收才是主旨,加密应该是策略!此种方案高效,成本极低,见效快,技术可靠!

方式二:40-60套节目加密流传输,集团用户(宾馆酒店学校医院等)取信号解密收看。描述:在每个集团用户的小机房(或广电分公司)配2台的解调调制一体机,解密后直接送入房间或终端,国标调制方式便于电视机直接接收;走原来线路;终端不需要机顶盒。每个分前端或集团用户小机房需投入2台设备即可完成响应用户覆盖。此种方式在国内集团用户中是实用的解决方案,成本略高一些,终端接收低门槛花,发展用户也很方便。见下图

广电网络数字电视用户发展真死了吗?

总结:个人认为此种解决方案为广电网络集团用户最佳解决方案,也是能够为广电网络带来增量的一个亮点。我们应该抛弃以前的传统思维和繁琐的流程,广电就是发展用户和提高收视。这个就是最简单的道理,只要产品能够实现这些功能就应该采纳。论证、上报、等候批准、走流程、谈判、试用等你把这些走完,市场已经不属于您了。我们一定要吸取以前的教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