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张苞是张飞之长子,不过他在正史中却去世的早,有一子名为张遵。而在《三国演义》中,张苞和关羽之子关兴,他们不仅都有武艺超群,而且又是结拜兄弟,被称为“小关张”。



在《三国演义》中,张苞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位勇猛之将,当时蜀汉的五虎大将已经死的死、老的老,故而勇猛的关兴、张苞在诸葛亮北伐时,成为了重要的将领。

但是后来张苞跌落山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诸葛亮闻知后,放声大哭、口吐献血、昏绝于地。

那张苞死了,诸葛亮为什么大哭呢?

因为在刘备驾崩后,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他身感责任重大,一心想要恢复汉室,所以他坚持要北伐曹魏。而当时曾经的蜀汉大将多已故去,尤其是五虎大将,死的死、老的老,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能征善战之将越来越少,也对北伐非常不利。


蜀汉人才匮乏,诸葛亮身感为忧,故而他要尽快恢复汉室,不然时间拖的太久,人才会更少,要是等到他自己也老的时候,那北伐更加困难的。

而这时关兴、张苞出现了,他们如关羽、张飞一样,都是勇猛之将,同时诸葛亮也认为他们是忠义之士,可以担负起北伐的重任。这让诸葛亮很欣慰。

诸葛亮本想以张苞的勇猛加以重用,然而张苞却在风华正茂之时去世了。这对诸葛亮来说,打击是很大的。

一是因为蜀汉人才本就不多,如今又失去了勇猛的张苞,这让诸葛亮颇为痛心。二是张苞正值风华正茂之时,本是建功立业的时候,然而就死了。这让诸葛亮觉得如此忠义之士张苞却天不假年。三是因为诸葛亮由此觉得北伐曹魏、恢复汉室何其困难!


张苞虽死,然而诸葛亮身负刘备三顾茅庐之情、托付重任,又不得不北伐曹魏,只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张苞之死,却是忠义之士天不假年,此时诸葛亮的心里是悲痛的,想到如此的种种,又想到北伐困难重重,故而诸葛亮在得知张苞去世后大哭。


中孚鉴



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张苞,历史记载其早夭。《三国演义》说张苞在一次北伐战争中追赶郭淮等人,不小心滚下山崖致使头部受到撞击,回成都养伤期间不幸去世。

张苞死后,诸葛亮悲伤过度,又是吐血又是昏绝于地。有人感觉五虎上将死的时候,诸葛亮也没有如此悲痛。为何张苞之死令诸葛亮哭得死去活来呢?

张苞之死是蜀汉的巨大损失

《三国演义》中张苞的出现是在关羽死后,张苞真正的表现在关张死后跟随先主刘备伐吴。张苞在对吴作战中和关兴一直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屡破敌营而受到刘备称赞。


张苞可以说是在蜀汉真正成长起来的将二代,以作战威猛著称。随着以五虎上将为代表的蜀汉将星不断陨落,新生代的张苞、关兴崭露头角。他们跟随诸葛亮东征西讨,深受诸葛亮器重。蜀汉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人才,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少之又少。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张苞之死,无疑对于蜀汉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对于以中兴蜀汉江山为己任的诸葛亮来说,张苞之死犹如伤筋动骨般巨痛,怎能不过度悲伤!

张苞和诸葛亮的私人感情深厚

A.政治支持:张苞的父亲张飞是蜀汉前车骑将军,姐姐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后,张苞无论在朝中还是在蜀汉军营都有一定的威望,他是诸葛亮北伐的铁杆支持者。


B.军事支持:大家从《三国演义》可以知道,五虎上将可以说是刘备的御前大将,只有刘备用得转。诸葛亮初出茅庐,调兵遣将的时候,关张心里根本不服气。就是后来的蜀汉第二梯队的大将魏延,对诸葛亮也是心里有所不服。张苞就不同了,诸葛亮的令箭一出那是指到哪打到哪,从来都是唯诸葛马首是瞻,从无半点推脱或者怨言。


C.人身安全的护卫:一般两军对阵的情况下,张苞、关兴总是列马于诸葛亮之侧。从这种排列不难看出,万一敌将要想擒拿或者袭击诸葛亮的行动,必先过了张苞、关兴这一关。以张苞、关兴之勇,一般敌将很难伤到诸葛亮。对于诸葛亮而言,张苞相当于董卓之吕布,曹操之典韦、许褚。

相对于蜀汉五虎将来说,他们基本上大多时间只听命于刘备,而且后来各自镇守一方,他们生前无论从蜀汉的角度还是个人的角度,都和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交集。张苞则是寄托了诸葛亮太多的希望,掺杂了和诸葛亮太多的感情色彩。不用说,诸葛亮对张苞的死更加悲痛、伤心、绝望。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欢迎转发、留言!


走着聊着


关于二人之死,先看看原著《三国演义》诸葛亮是什么反应。

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 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二人身死,诸葛亮都哭了,只不过张苞之死,诸葛亮反映更强烈,吐血了嘛!~

之所以有如比大的差异,是有三点原因。

一、心里准备

1、赵云是病故,不是突然死亡。这之前一定有个重病在床的时段,作为合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诸葛亮看视、询问病情是少不了的,赵云病情如何?诸葛亮心里有个了解,毕竟赵云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老年人最怕生病,当知道赵云二子前来,就知道赵云大限已至,心里已经有了准备!



2、张苞正值壮年,是蜀汉的中坚力量,因坠马而负伤!原指望张苞能痊愈归队,突然接到张苞身亡的消息,心里一时接受不了。当然这不是吐血的主因,原主因第三点说!

二、人才凋零

诸葛亮经营汉中以来,先后损失赵云、阳群、马玉等连同曲长屯将共七十余人。可谓人才凋零。突然又损失张苞,用人上更加捉襟见肘,北伐大业又增难度。一些普通将亡故,还感觉不出很难,得心应手的张苞突然身死,这个困难感会徒然上升!

三、年岁不饶人

诸葛亮六出祁山,第一次是公元228年,这一次成绩最好,连下三郡,几乎打到长安城下,因马谡丢失街亭而撤军。这次失败,诸葛亮自贬三级,努力经营一段时间,紧接着第二年九月再次出山,赵云在此期间去世。同年十二月第三次出山,这期间日夜操劳是可想而知的。身体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出现了问题。张苞死亡的噩耗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虽然后来经过调理,身体有所恢复。但应该来说还是落下了病根。四年后,还是因为日夜操劳的原因病故。



事必亲躬,给人的感觉是敬业!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就是浑身是铁又能碾几颗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门的人做专门的事,才是上位者该做的。即能锻炼人才,又能解放自身!


虹猫大侠


三国赵云死后,诸葛亮没有太过悲伤,为啥张苞死后诸葛亮却大哭一场?

这个问题是说,赵云的资历,地位,武力等都比张苞重要一些,相形之下,张苞要差点,为啥诸葛亮却表现悬殊?我觉得,赵云虽然在当时不论蜀国国内,还是在三国,其影响力很大,张苞作为后起之秀,确实国际影响有限。但是,赵云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多了,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高龄的老人,诸葛亮肯定早有思想准备。



赵云虽然重要,但从第一次北伐力斩西凉韩德,韩琪,韩琼,韩瑶,韩瑛等五将之后,已经基本退居二线了,加上当时正在筹备新的北伐,各项事务千头万绪,诸葛亮政务,军务都很繁忙,没有时间精力在赵云之死这件事上耗费,只好向前来报丧的赵统,赵广表达哀悼,向刘禅报告丧讯之后,继续忙于自己的职责。



而张苞则不同,与关兴是诸葛亮依靠的主要力量,当时正值壮年,正是为国家作贡献的最佳年龄,一下子突然出意外死亡,诸葛亮思想上难以接受。 想到还没有眉眼的北伐大业,作为一个事业型的当家人,心中的无奈,悲痛不亚于丧失亲人,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正如演义第九十九回的一首诗:“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假如在这个时候,罗贯中先生写诸葛亮无动于衷,那前面耗费那么多笔墨,塑造的诸葛亮形象就等于作废了,岂不可惜哉?


流誉后


蜀国建兴六年,蜀国老将赵云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赵云去世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图谋北伐大业,赵云二子突然上门禀报赵云的死讯,诸葛亮痛哭流涕,久久不能释怀。

蜀国建兴七年,张飞之子张苞贪图功劳,为了活捉郭淮不顾一切,摔下马去重伤。诸葛亮把张苞急忙送回成都医治伤势。没过多久,张苞就因为伤势过重而死,死讯传到诸葛亮耳中,诸葛亮吐血晕倒。

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别,有几个原因。第一,赵云已经七十多岁了,这在当时已经是长寿了,再加上赵云是因病去世,所以诸葛亮心里早就有了准备。而张苞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诸葛亮本以为张苞好好养伤便可痊愈,结果突然听到张苞死讯,自然无法接受。

第二,蜀国北伐过程中,将领兵士都死伤无数,尤其是特别缺乏将领,像张苞这么强势的年轻将领是少之又少,所以诸葛亮痛惜阿,没了他们,北伐大业何时才能完成阿。

第三,诸葛亮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况且为了北伐心力交瘁。张苞的死就像是导火索,让诸葛亮一下子就病倒了。


一个看历史的小小



既然题主将三国中赵云和张苞的死拿来作比观察出诸葛亮的伤心程度并不是相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孔明对两人的态度不同呢?难道是孔明认为赵云不那么重要了?

自从刘备大举兴兵伐吴败亡在白帝城之后,蜀国几乎没有厉害的上将可言,刘备特立的五虎上将只剩下赵云等一些后继上来的年轻的一辈,如魏延,张苞,关兴等。

赵云虽然依然生还,但其体力肯定大不如以前,诸葛亮怎会忍心让其继续为之征战沙场呢?

据知赵云七十多岁的时候依然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诸葛亮怎会不心疼子龙呢? 谈到赵云不得不多介绍一下这位来自常山的英雄赵子龙。

赵云曾是公孙瓒手下的一员大将,但由其主去世离开,不久后就投靠刘备,为其效力。

赵云一生屡立战功,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救得嫂子和阿斗赢得曹操赏识,保护阿斗安然无恙地回到蜀国。刘备赞誉道:“浑身都是胆。”

在诸葛亮准备北伐之前,忽然起了一阵风将门前的一棵树吹倒在地,孔明算到子龙命不久矣,果然,其两儿前来报丧,此时孔明失声痛哭,并说道:“子龙已去,我又损失一臂膀。”

毕竟此时的赵云年过七十,已到高龄,其死亡也是正常轮回,不必过于哀伤。

而张苞是如何过世的呢?在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攻破阴平之时。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其回川养伤,不料最后不治身亡。

孔明听闻到此消息,口吐鲜血,失声大哭,甚至捶胸顿足,头撞壁墙。

那为何孔明对张苞之死如此急火攻心呢?可知自赵云过世之后,蜀中已无多余大将,而蜀国北伐事业全倚仗这些后辈人的发展。

此时一心培养出来的张苞就这样白白牺牲,而且如此年轻,孔明不仅觉得可惜而且觉得自己北伐成功已希望渺茫。毕竟已知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然不多,对此急火攻心,口喷鲜血与赵云之亡的行为就截然不同了。


易水不寒


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厥于地,自此卧床不起。这几个词说明诸葛亮是真伤心了,伤心里透出了深深的绝望。蜀国那么多人为什么诸葛亮只有对张苞感情如此之深。请看少校一一分析:


1.情感角度的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在刘备和五虎大将先后去世后,诸葛亮在蜀国已经没有知音了。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的子侄,寄托了诸葛亮对刘备和五虎上将的怀念,同时张苞本人也把诸葛亮当成长辈一样去尊敬和爱戴,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诸葛亮怎么能不伤心?

2.政治角度的伤心:无人再能继承诸葛亮北伐的政治理念。

可能很多人会说,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意愿的是诸葛亮选择接班人。实际上诸葛亮真正选择的政治继承人应该是张苞,少校这么说有三点原因:

(1)张苞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后期被蜀国政坛接受的程度比较高。

(2)张苞和刘禅的父辈是结义兄弟,所以张苞和刘禅的关系会非常好。

(3)张苞另一个身份是皇亲国戚。他的姐妹嫁给了刘禅,并先后被立为皇后,张苞作为皇帝刘禅的小舅子,以后能够更好的实现诸葛亮的遗志。


3.军事角度的伤心:

赵云去世后,蜀国的将才只剩下了一个魏延,而魏延和诸葛亮又是极端不对付的(他们矛盾的起源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而诸葛亮不采用),诸葛亮作为当时蜀国的政治和军事统帅,已经意识到了蜀国最大的隐患:没有将才。张苞出现后,诸葛亮一直在重点培养张苞,他想把张苞培养成蜀国新一代的将帅之才。谁知天妒英才,张苞三十四岁去世了。诸葛亮看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悲惨结局。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与张苞一起出现的,还有关羽的次子关兴,为什么诸葛亮不培养关兴呢?

原因有两个:

1.张苞公元231年去世,去世后诸葛亮因为伤心便已经卧病在床,无力再培养关兴。

2.关心是关羽的次子(关于长子关平,随关羽一起战死),而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张苞比关兴还大一岁,所以张苞死后,诸葛亮心如死灰,绝望,于三年后病死五丈原。


如果您看到这儿,觉得少校说的还有一定的道理,请动动发财小手,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少校柳下惠


据《三国演义》描述,在张苞死后,诸葛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过激行为:

“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失声痛哭,直至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追溯诸葛亮上一次的极度悲伤,莫过于亲自斩杀了自己的爱徒马谡,纵观诸多蜀将之死,也唯有马谡与张苞是最令诸葛亮心悲的了。“挥泪斩马谡”,诸葛之悲不言自明,然张苞之死给诸葛亮带来的悲痛却是更加的激烈,话说诸葛亮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在我看来,其因有三。

其一:张苞死得实在可惜

张苞是怎么死的呢?据演义描述,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期间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取了阴平、武都二城,随后诸葛亮又遣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攻杀来援的魏将郭淮,孙礼,再一次大获全胜。时魏将郭淮,孙礼大败,无奈弃马逃向山林,而张苞立功心切欲生擒二将,于是纵马前去追赶,怎料马跑得太急,竟连人带马跌落山涧,而不幸的张苞竟一头嗑在涧底巨石之上,一代勇将就此殒命。

其二:有愧于故人

张苞是蜀汉名将张飞之子,张氏一门忠烈,张苞随诸葛亮北伐不幸身亡,作为主帅的诸葛亮对此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对于没有照顾好故人之子深感内疚,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其三:感蜀汉人才凋零,叹兴复汉室无望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演义中,张苞是蜀汉后期有名的大将,与关兴并称为“小关张”,是为非常出色的将才,然结局竟是英年早逝且死得不明不白,实在令人叹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穷尽毕生之力,只盼汉室可兴,然奈何蜀汉国力不盛,人才凋敝!反观曹魏,国力日益强盛,人才辈出,实乃天意助曹不助汉也!

这便是为何诸葛亮在听闻张苞死讯后会失声痛哭直至吐血晕厥的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关于诸葛亮痛惜张苞一事其实只见于演义,不见于正史。正史中张苞的形象也与演义中有着天差地别。据《三国志》记载: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历史中关于张苞的记载寥寥无几,只知其英年早逝,从张飞次子张绍继承张飞爵位来看,或许张苞更死于张飞之前,可见张苞也不可能追随诸葛亮南征北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赵云儿子报告赵云病重而死,诸葛亮的表现:跌足而哭,曰:子龙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矣。

再来看看《三国演义》中,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赵云死的时候,诸葛亮哭了,跌足而哭。诸葛亮痛心疾首、十分悲伤。

两人几十年经历风风雨雨,感情一定很深。所以,哭是很正常的。

得知张苞死亡,诸葛亮大哭、吐血、昏绝,表现程度远远超出了对于赵云的跌足而哭,充分表明,张苞的死不仅让诸葛亮伤心,更是伤肝、伤肺、伤肠、伤胃、伤了元气。

张苞死了,诸葛亮之所以大哭,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太过意外,打击太重

赵云死的时候已经70多岁,而且病了一段时间,死亡只是早迟的事,诸葛亮虽然伤心,但是还能够承受得了。

张苞就不同了,死亡时只有34岁。张苞勇猛、刚毅、年轻,一人打败两名魏国大将,不是战死的,而是头跌破了。

孔明没有想到张苞会因为头破会死。诸葛亮送他到成都养病,以为不久就会痊愈,再回战场。

34岁,正是年轻力壮、精力鼎盛、血气方刚的年纪。张苞突然死亡,不亚于在诸葛亮头顶上猛然打了一个炸雷,使得诸葛亮措不及防、身心俱裂。

第二、身有疾病,承受不了

诸葛亮当时已经50岁。

由于长期废寝忘食、旰食宵衣、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劳累,诸葛亮身体器官都已经十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强。

诸葛亮很大可能肠胃脾脏有疾病,因为长期在外征战,饮食没有规律。

当听到张苞死亡的噩耗时,诸葛亮受到强烈刺激,放声大哭、血涌不止、急火攻心,导致肠胃疾病发作,所以口吐鲜血、昏绝于地。

后来,诸葛亮卧床不起,说明他早已得病,张苞死亡诱发疾病发作,并且就此沉重起来。

第三、前景绝望,情志成灰

诸葛亮一心想着北伐、希望克复中原,正是这样的理想与信念支撑着诸葛亮的身体、精神。

要实现打败魏国、克复中原的理想,必须拥有能征战、战能胜的精兵强将。

这时候的蜀汉精兵也许有的,但是,强将确实不多了。当年的大将们死的死、老的老,几乎没有人可以跟随诸葛亮北伐了。

而年轻的小将中,勇猛无畏、赤胆忠心、横扫沙场的真的不多,张苞算是非常出众的领军人物。

张苞一死,实力战将则是少之又少,蜀汉几乎没有能力继续北伐了。

一辈子禅精竭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很可能从此彻底化成泡影、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

诸葛亮对前景彻底绝望,所有的感情、意志,瞬间被焚烧成灰烬。

第四、感情失落、精神坍塌

诸葛亮一生对人、用人,都掺有很大的亲情。刘备的亲人就是诸葛亮在军中的亲信。

张飞是刘备的兄弟,诸葛亮看得比其他大将就亲近一些。张飞的儿子,诸葛亮看得比其他将军的儿子就更加爱护。

刘、关、张三人关系最铁,诸葛亮也就把所有精力和爱心都放在他们的后代身上。

张苞年轻力壮突然死亡,诸葛亮从内心深处觉得没有照顾好蜀汉的下一代、没有完成刘关张的未竟事业、没有实现克复中原的宏伟大业,实在是愧对先主、愧对后主、愧对自己丞相的职位。

张苞之死,使得诸葛亮精神支柱瞬间坍塌,怎么能够挺住?怎么能够不放声大哭呢?


岳飞的飞


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赵云与张苞是怎么死的,诸葛亮又有什么反应。赵云参与了诸葛亮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宣称从斜谷道出兵,由赵云和邓芝做为疑兵,占据着箕谷,吸引了魏大将军曹军的主力。

而诸葛亮亲率大军西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迎风而降,诸葛亮还收服了姜维这一位名将,可谓收获颇丰,可惜在驻守街亭的人选上面有问题,选了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导致街亭一战被张郃打败,三郡复叛。

而箕谷这一边,由于敌强我弱,赵云也被曹真打败,幸运的是,赵云亲自断后,所以只是小败。最终马谡被杀,诸葛亮自贬三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而赵云同样由镇东将军败为镇军将军。

第二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诸葛亮有没有哭就不得而知了,另外在赵云的年纪上面,因为赵云是在公元191年,被家乡人所推举,带着义兵投奔公孙瓒,如果我们算那个时候是25岁的话,那去世的时候差不多是63岁,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张苞的情况,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但是死得早,有一个儿张遵,后来随诸葛瞻抵御邓艾的时候一同战死,同样,我们也不知道诸葛亮对张苞之死有什么想法。

那我们再来看看三国演义里面又是什么情况呢?东吴与曹魏有石亭之战,诸葛亮打算第二次北伐,忽然一阵大风刮过,把庭院前面的松树给刮折了,诸葛亮占了一课,算出蜀军必损一员大将,很多人不信,

这个时候,就见赵云的儿子赵统与赵广前来报丧,说赵云昨夜病逝了,诸葛亮一听,跺脚哭着说:国家损失栋梁之才呀,我损失了一臂呀!由此可见,诸葛亮听到赵云死的时候是有哭的,所以这一点上,题主说得不对。

那么张苞的情况呢?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张苞在追赶郭淮孙礼的时候,掉入了山涧里,送回成都养病。没多久,就有人来报说张苞已死,诸葛亮听说之后,放声大哭,吐血昏迷,后来就得病卧床不起了。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与张苞并称为小关张的关兴,关兴是在诸葛亮打算第六次北伐的时候病死了,诸葛亮也是同样放声大哭,然后昏倒于地。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对赵云与张苞关兴的死表现差距这么大呢?

原因很简单,赵云已七十多岁了,这个时候老死也是常理之中,诸葛亮更多的惋惜与感伤,但是张苞与关兴二十多岁,正值青年,又是蜀国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却死了,诸葛亮自然是悲痛不已,也感觉到北伐无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