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识庞士元,差点失去良才。最终庞统为汉室江山做了哪些事?

天耀东方


正所谓“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如果凤雏庞统不死,对蜀国的发展和天下局势究竟会有什么巨大影响,为世人所争论探讨。

这句广告打的很响的话来自于《三国演义》,为水镜先生司马微所言。

而在正史中所记载的原话为 “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司马微这个老师,向招聘公司CEO刘备推荐两个同样优秀的应届毕业生。

很可惜,这样的英才,在辅助刘备攻取涪城时为流箭射中而死,直接导致诸葛亮等人不得不从荆州赶往益州支援。

刘备为什么不识庞士元

庞统在民间的名气很大,甚至远超诸葛亮,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不出茅庐,大部分人的态度都是不认同的。

而庞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但自从20岁的时候和襄阳名士庞德公一番会晤之后,被对方夸为“南州士之冠冕”,即南方士人中的顶尖人才,瞬间名声大震,这种名望,诸葛亮当时是没有的。

《太平御览》注引《荆州先德传》: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庞统出仕首先跟的老板是孙权,而且是被周瑜强迫入仕,在周瑜经理下担任小小的郡功曹,相当于秘书或者助理。

刘备亲自前往江东借取荆州南郡时,周瑜密表孙权扣留刘备,这事庞统也是知道的。

周瑜病故于巴丘后,庞统护送周瑜灵柩返还东吴,“吴人多闻其名”。临走之时,东吴的名士陆绩、顾劭、全琮都来为庞统送行。此时,庞统显露出他最擅长也是最喜欢的特长——品评人物。

《三国志•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汉末以来,品评人物成为重要的公众活动,关系到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

不仅获得正统的荣誉,还有民间的声望。比如曹操死缠烂打从许劭那获得“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直接抬高曹操的社会声望,史书称这成为曹操仕途的起点。

刘备是个什么人呢,正史中记载其“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可见刘备年轻时候一个不爱学习的古惑仔,虽然日后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爱放嘴炮的名士,刘备打心眼里还是不屑一顾的。

只闻其名,而没充分了解过的庞统,刘备觉得只是无用的人物品评家,对兴复汉室又有何用?重用诸葛亮是认为他是有才能的实干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

刘备借得荆州南郡,在南郡当官的庞统也被孙权当做“赠品”给了刘备,改任区区耒阳县令,“在县不治,免官”。

表面上庞统连个县令当不好,笔者觉得他就是没心思当,治国大才会连县令事务都做不好吗?蜀汉后期的重臣蒋琬,首先也是当个县令,被刘备巡察时发现案上公务堆积,喝的烂醉。大怒呵斥拖出去斩,诸葛亮求情而罢手。

庞统被免职后,诸葛亮与鲁肃纷纷向刘备推荐庞统,刘备与庞统相见,十分投机,这时候刘备才意识到这不是个简单的评论家,而是助自己扫平天下、运筹帷幄的“张良”。

庞统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刘备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庞统的才能得到认可后,开始建议刘备进图巴蜀。“萧何”诸葛亮留守荆州,“张良”庞统跟随着刘备开始向益州进军。

英年早逝——刘备痛惜流涕

在这汉末乱世,军阀吞并,政治头脑单纯的益州牧刘璋也敢邀请刘备入蜀共拒张鲁,可谓引狼入室。

刘璋本身是个无能的庸主,手底下张松、法正两个益州高官暗通刘备,主动给刘备贡献益州机密情报,诸如各处驻军,兵器府库,险要地势等。

在涪县,刘备和庞统带着荆州数万步兵与刘璋会师,大家都是汉室宗亲,开始度蜜月时期,吃喝畅谈了一百多天。

期间庞统和益州内奸张松、法正建议直接动手擒拿刘璋,不废一兵一卒,瞬间拿下益州。而爱面子的刘备却以“此大事也,不可仓卒”为由拒绝了,刚受到邀请就劫持人家州牧,没有恩信益州民心怎会归附?

刘璋非常厚道,把刘备当真兄弟,热情地给他增兵增粮,负责驻守益州汉中交界的葭萌关。也就是充当讨伐张鲁的前锋,甚至给予部分益州部队的兵权——令督白水军。荆州军部队扩张到三万多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前线就这么交给刘备,刘璋带着信任的目光跑回成都了。

开什么玩笑,枭雄刘备怎么可能大老远跑过来给你刘璋当小弟呢。刘璋让刘备去打张鲁,刘备不傻,不可能去白白消耗兵力。且不说汉中险峻,就算成功打下来也是块飞地,不好守,没法守。

在关城,刘备压根不管张鲁,甚至假装袭击张鲁的军事行动都懒的搞,专注于收买人心,“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拖到第二年,刘备以曹操南征为由向刘璋表示要撤军回荆州,狮子大开口,请求补充军队一万人及军资供应。明摆着收钱不干事,刘璋哪里肯接受,出于情面只给四千人,军资给半。

眼瞧刘备要走,张松即刻给刘备写信“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张松兄弟广汉太守张肃是个怂包,惧怕牵连举报张松。张松被斩,刘备与刘璋正式翻脸。

此时,刘备将对下一步军事行动如何抉择呢?庞统献出平蜀三策,刘备选择了最稳妥的中策。这是庞统唯一对汉室做出的贡献了,因为他在之后攻打雒县时为流箭射杀,年仅三十六岁,刘备的反应是“痛惜,言则流涕”。

上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中计: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下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

可惜了一代谋略大师,夭亡在蜀道征途。正如罗贯中有诗云: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谱写历史长歌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当时人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在曹操占据荆州之后,避难于江东。鲁肃将他推荐给周瑜,但两人还未来得及相见,赤壁之战便爆发了,于是周瑜请庞统入曹营献连环计。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赘述,赤壁战争后,鲁肃就把庞统引荐给孙权。结果孙权看庞统长得比较怪异心里就有点不太喜欢,又见他在言语中轻视周瑜,就更不愿用庞统了。鲁肃和诸葛亮便写信将庞统推荐给了刘备。

刘备也是久闻庞统大名,结果一看之后,就想:这人怎么长得这么丑啊!再加上庞统没有拿出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信,就也有点轻视庞统,不过刘备比孙权好点,虽然不喜欢但也给了庞统一个耒阳县宰的小官。

结果这庞统到了耒阳之后,天天喝酒不理政事,就被人举报到了刘备那里。刘备大怒,派了张飞和孙乾带人巡视荆州诸县,看到有不法之徒就严惩不贷。

张飞来到耒阳,见庞统大白天的还宿醉未醒,当下就怒了要治他的罪。可是庞统却不慌不忙,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积累了一百多天的公事处理完毕。这下张飞傻眼了,啊呀,这可是个人才啊!

至此刘备终于知道庞统是个真正的大才,于是拜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同为谋士。可是庞统还没有来得及展现才华,就在随刘备入蜀时遭到张任的伏击,被流矢射中,陨落于落凤坡。

以上,是大家一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庞士元的生平。其实这之中有很大的漏洞!

庞统入曹营的时候,不光蒋干,就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听过凤雏庞士元的大名,结果不光就在隔壁的孙权,连每天心心念念卧龙凤雏的刘备都好像不知道凤雏是庞统一样。估计连罗贯中先生也觉得不合理,就把原因归在了庞统的长相上。

于是庞统的风评就这样被害了,光《三国演义》电视剧就算了,甚至连以正史自居的一些三国影视作品也是把庞统定位为一个绝世丑男。

其实历史上的庞统长的不丑,只是小时候看起来比较“朴钝”,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孩子有点老实木讷,和长相完全没有关系。正是因此庞统小时候没什么人认识,也就没什么名声。

不过荆州名士,庞氏大族的领袖人物庞德公却非常看重自己这个亲侄子,并评价他为“凤雏”(卧龙诸葛亮,水镜司马徽也是出自庞德公的评价)。不过这在别人眼中就有点家中长辈拔高自己子侄的嫌疑了。

所以庞统十八岁那年,就亲自去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在采桑叶,两人就坐在桑树下交谈了起来,这一谈直接从白天到了晚上,并让司马徽大为惊异,称赞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有了水镜先生的评价,庞统在荆州的名气就慢慢的大了起来。

于是郡里就任命庞统为功曹,这点同民间故事和演义中就有了很大的不同。之后庞统一直在南郡担任功曹,无论是曹操来了,还是周瑜来了,都没有变过。至于诈献连环计,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周瑜死后,庞统作为他的功曹,护送灵柩回东吴。当时庞统在东吴已经有了很大的名声,陆勣、顾劭、全琮都与他友好。

庞统回荆州后,刘备提拔庞统以从事任耒阳县令。前面提到,演义里庞统是故意不理政事的,但现实中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全才,也许庞统真的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因为政绩不佳,被免官。

庞统被免官后,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不是治理百里之地的人才,请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的官职,才能展现他的才能。”同时诸葛亮也这么和刘备说,于是刘备亲自招来庞统,交谈之后发现果然有才,便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诸葛亮和庞统好像不太熟悉,甚至都有一种竞争关系,其实诸葛亮和庞统不光认识,甚至两人还是亲戚关系。庞德公有一个儿子叫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二姐,所以庞统是诸葛亮姐夫的堂兄弟。

从此之后,刘备对庞统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接刘备入蜀帮助抗击张鲁,于是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则随同入蜀。

当刘备和刘璋在涪会面时,庞统曾经建议道:“趁这次会面,将军把刘璋抓了,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占据一州之地。”

刘备说:“我刚到别人的国家,还没来得及确立威信,这个办法不可行。”

会面结束,刘璋回到的成都。庞统又建议:“我们暗中挑选精兵,径往成都,刘璋没有防备,一举便定,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把守关口,而且数次谏言刘璋送将军回荆州。我们可以谎称荆州告急,要回去救援,杨怀、高沛听说一定高兴,亲自前来送行,可以趁机抓住他们,吞并两人的兵马,再进军成都,这是中计;退回白帝城,联合荆州,缓图益州,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去,就会有大变故,不能持久。”

刘备听取建议,选择了比较稳妥的中计,果然斩杀了杨怀、高沛,并向成都进军。后来在围攻雒县,庞统亲自率兵攻城,结果运气不好被流矢射中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对此非常痛惜,一谈起庞统就会流泪,为了表彰其功勋,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后来又升为谏议大夫。庞统追赐为关内侯,谥号靖侯,儿子庞宏为人比较刚直,与刘禅的宠臣尚书令陈祗关系不和,受到打压,卒于涪陵太守任上。

庞统之后,庞氏在蜀汉的发展并不顺利,相反在魏国发展的反而不错。庞统的堂兄弟,诸葛亮的姐夫庞山民,官至魏国黄门吏部郎,但早卒,其子庞焕,西晋时任牂牁太守。庞统的弟弟庞林在夷陵之战时以荆州治中从事随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兵败后随黄权一起投降魏国,后来官至钜鹿太守,封列侯。


潘不安讲究史


司马水镜先生力荐了卧龙、凤雏,但刘备还是没有重视庞统。都说刘备善于识人、用人,由此可见一般。但经过诸葛亮的大力推荐之后,刘备终于认识到了庞统的才能,与诸葛亮一起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

由于庞统早亡,他就为蜀汉,不能说是汉室江山,就做了两件事,但其意义,在豹眼看来,甚至要超过诸葛亮的隆中对。

01

力主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川。

这件事,豹眼多次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喜欢看豹眼问答的友友,耳朵都出老茧了,再絮叨就惹人烦了哈。

只强调一点,刘备认为接受邀请而图谋益州不地道,拉不下这个脸。诸葛亮是不会去劝刘备做这样的不义之事的。

当初诸葛亮劝刘备攻占襄阳,刘备以为与刘琮都姓刘,不好意思噻,弄了诸葛亮一个大红脸。刘璋也姓刘,这次诸葛亮就保持沉默了哈。

庞统以“逆取顺守”来给刘备一个台阶,让刘备冠冕堂皇的去占据益州。这是庞统为了蜀汉做得第一件大事。

没有庞统给刘备这个台阶下,就可能没有刘备入川,那么猴年马月取益州呢?

02

建议上中下三策取成都

刘备入川一年多,刘璋派给刘备攻打张鲁的两万人马,被刘备归化的差不多了。

庞统适时提出了夺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刘备采纳中策以夺取成都,决定与刘璋翻脸。

这三策是:出奇兵偷袭成都,一举而定,此为上策;斩杀白水军将领杨怀、高沛,吞并其部队为中策;退守白帝,连引荆州,徐图益州,此为下策。

刘备采纳中策,顺利攻占涪城。由于刘备得意忘形,与庞统闹了个大红脸。或许庞统为此纠结,在攻打雒城时还记着这个茬,贸然率军攻城,被流矢射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代表刘备,与孙权建立联盟,为刘备取得荆州南四郡立下了汗马功劳。庞统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不管咋说,庞统为刘备夺取益州,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从鼓动刘备入川,到谋取成都,这两件事都是庞统一手策划。这也是庞统为蜀汉所做的、最具影响力的事,其他方面也乏善可陈。

庞统自己也很谦虚的认为,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而且八字还没有一撇,没能最后成功,以下图为证。这是人家低调,后世不能这么看待吧。


豹眼看历史


庞统早传于孔明齐名,可孙权一看其貌不扬,不以为然。到了刘备,刘备不经意,给了他

一个县官。刘备想,自己当年历经曲折,才

好不容易带领关张在沙场上冒死奋战,才得

到平原令,总不能阿狗阿猫一张嘴出将入相

吧。

在庞统下放时,刘备握着他的手:庞公是与

卧龙齐名的凤凰,今特让你下去搞市场研究,

希望看到你的好成绩。庞统一脸困惑,要做

县令早在曹操处,至少副处到厅吧。

有半年,刘备不见庞统,无一文一字,连干

部联席会都不曾出席。就吩咐张飞去看一看,

再三关照:你只能动口,不能动手。

张飞一到,找不见人影,后来在后花门园烂

醉如泥。

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可人家照样安静如故。

等到老庞醒了,张飞才一连责怪:公务堆积

如山,你倒独自快活。

庞统说毛毛雨丶毛毛雨,一时片刻全处理完,

张飞倒是暗奇,分分秒秒解决了厅长处长每

天干不完的活、还用了一个连的干部。可毛

庞三涂二抹干净利落。

张飞拿着汇总向刘备汇报。诸葛早笑开颜:

主公,此时你可用庞士元,正是最佳时机。

后来老庞到曹操处,曹操大喜:老庞,孙

刘皆目光短浅,只有我识货,你先干个海

军参谋,等赤壁拿下孙吴,一定让你做大

官。庞统随曹操去看水师,向曹操献了连

环计,将铁船连在一起,成世上最早原始

特大的航空母舰,曹操大喜,何愁天下不

定。

后来火烧赤壁,曹军大败。曹操猛惊,再

找庞统,其已到刘备处:庞统前来报到!

刘备大喜,一手挽住庞统丶一手握着诸葛,

高声叫道:我有卧龙丶风雏,何虑天下!


夏雨风


诸葛亮、庞统、法正,是刘备创业的三个关键谋臣。

但庞统却只是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耀眼,却非常短暂!

庞统对刘备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了取西川中。

庞统为刘备设计计策,利用杨怀、高沛迫切希望刘备出川的心理,擒拿了刘璋的这两位名将。《三国志》记载:

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刘备因此打通了去向成都的通道。

但庞统为刘备服务,并不等于为汉室江山立功。

事实上,当时的曹操、刘备、孙权没有一个人为汉室江山着想,他们都是实质上的军阀。

而刘备取西川的对手,同样是汉室宗亲:刘璋。

所以,庞统于汉朝是没有实质性功劳的。


历史迷猴神通


庞统字士元,号风雏,汉时荆州襄阳人,是水镜先生的门徒。其貌不扬,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与“卧龙“孔明一样文才武略轰动天下。三国里曹操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候",孙权占据江东,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刘备乃汉室正统血脉,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庞统原投奔东吴,被鲁肃推荐给周瑜,献上连环计,把大小船只搭配,首尾用铁环链接,后又周旋于曹操处,使赤壁之战大获全胜。周瑜去世后,孙权有眼不识泰山,再者东吴政治生态及孙权安于现状不适应他。于是他投奔刘备,刘备仁义宽厚,又是刘皇叔,乃是汉室正统。刚投奔刘备的庞统,被刘备不屑一顾后才得以重用。

“风雏"的庞士元为刘备进取西蜀,而得三分天下,献上计谋以战死身躯邦刘备夺取益州牧。后在进围雒县时,率领功城时不幸被流矢所中而死亡,亨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庞统为关内候。





一帆风顺jxh


从《三国演义》上看,庞统就是大汉的丧星,庞统加入刘备集团,未成一谋,未立一功。无他,或许荆州不会丢失。荆襄名士司马微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为了复兴汉室,为把稳起见,得了卧龙又得了凤雏,喜不自禁。庞统与刘备、黄忠、魏延取西川,身为军师的庞统不知办的什么事,多使无用之谋,将刘备兵马陷入困境,自己还大意身死。这也不的全怪庞统无能,也许命中定数。。。若刘备不结识庞统,取西川直接由诸葛亮任军师统兵,成都会提前占领,可在争战汉中之前发展壮大。荆州防守也会做出妥善安排,取西川带上孙乾做参军,带上糜芳、傅士仁就万事大吉了,留下魏延助关羽守荆州,刘备老班底留守荆州,荆州丢失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刘备用庞统真是吃了大亏,司马微为什么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司马懿才是有真才实学,机谋万千。若卧龙冢虎联手,相得益彰,刘备复兴汉室的机率在八成以上。





刘坤忠120


庞统、孔明同为旷世奇才,为何二人境遇大不相同?

庞统外号风雏,相信看过三国历史的人并不陌生。庞统见过孙权、曹操和刘备。除了曹操能与之相谈甚欢,并采用了他的连环计。孙权和刘备见庞统第一面时均不喜欢。论才华,庞统和诸葛亮在伯仲之间。论名气,两人不相上下。但庞统的运气似乎要差一些。先是孙权放话:吾誓不用之。后是刘备打发他到耒阳做一小小县令。全没有孔明受刘备三顾茅庐的风光。刘备以仁义宽厚著称的,对他却虚以委蛇。可见庞统身上却有着先天不足的毛病。

一、庞统看重功名,孔明淡泊明志

诸葛亮是刘备上门去请的,庞统是主动上门来投的。这一请一投就拉开了两人在刘备心里的敬重感。庞统为何急于相投呢?因为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雏形已形成,此时再不出山,待三国都稳定下来,就没有什么机会了,这一点庞统作为一流人才是看得清的,所以当鲁肃将他推荐给孙权时,他立即答应,孙权不用后。鲁肃又介绍他去刘备处,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为破曹。庞统当即表态:“此某平生之素志也。”

乃求肃书,(请注意这里是庞统求鲁肃写推荐信的)。

一一上图为庞统

刘备早闻庞统大名,然庞统来到刘备面前,刘备虽客套一番,但全没有当初三顾茅庐渴求孔明之情。只让他任一小小的县令。一是此时的刘备已拥有一定实力,不是起家落魄之时,对人才的需求已没有当初那种迫切心情了。二是对这种主动上门自我推荐的人信任度不高。古时圣贤隐于山中,多半是欲有人相请才肯出山,一半是提高身价,一半是让对方重视,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

而庞统急于出山,无非是借平身所学图世俗功名。一个按捺不住,急于表现的人多半是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借机以得到自己的利益。

庞统到耒阳上任后,由于不满意这个低级职务,闹起了情绪,整日喝酒不理政事,尽管后来他展现了能力,令张飞佩服,但他求取功名之心已暴露无疑。后诸葛亮巡视回来,刘备启用庞统做了副军师中郎将后,再也没见他天天喝酒烂醉如泥。

二、庞统心胸狭隘,孔明重情重义

在孔明吊丧周瑜时,江边遇到庞统,面对老友在东吴不得志的状况,诸葛亮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把他推荐给刘备。体现了孔明对朋友的情谊。

在攻打西川雒城时,诸葛亮来信提醒夜观天象,在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庞统不但没有感谢之情,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书中写道: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尔。”

当刘备告诉庞统,自已梦见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其右臂,醒来还觉臂疼。怀疑此行可能不佳时。庞统大笑曰:“主公被孔明所迷惑了,他是不让我独成大公,故以此言骗你。”

庞统死于落风波皆因他贪功冒进所致,如果没有抢攻私念,也不致于落此下场。庞统死后,孔明痛哭亡友。

孔明关心庞统,而庞统却猜忌孔明,两人的胸怀大不相同,人品高下可知。

一一此处为三国时落风坡

三、庞统行事促狭,孔明做事正统

刘备是刘璋看在同宗的份上请来抵抗张鲁的。刚刚入川时,刘璋待刘备诚心诚意,同时刘备想图川也需时间在民众中立恩树信,刘备打的是仁义招牌。刘璋和刘备见了一面后,庞统就建议刘备下次宴请刘璋时,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杀之。这个提议毫无人情,属下作手段,不符合刘备的处事原则,这样做会毁掉刘备的声誉。后来庞统又自作主张让魏延登堂舞剑,寻机下手,后被刘备责之:“公等奈何欲陷备于不义耶?今后断勿为此。”

而诸葛亮做事是依照刘备心思走的。刘备三让荆州,诸葛亮也未有异常举动,只是劝谏刘备收取,从未有违刘备仁义宽厚原则。这样一比,庞统和诸葛亮行事手法高下立见。

一一上图为孔明

四、庞统狂妄自大,孔明虚怀若谷

庞统外貌不中看。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孙权见第一面就不喜。孙权问他:“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回答:“不拘于某一项,随机应变。”当孙权问他和周瑜相比如何?他毫不谦虚说比周瑜强。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见庞统轻视周瑜,心中越加不快乐。于是礼貌地拒绝了他,事后孙权对鲁肃讲,这人是狂士,用之无益,吾誓不用之,从此断了庞统东吴这条路。

面见刘备时,庞统长揖不拜,刘备见庞统貌陋,心中亦不悦。孔明当时出山时,对刘备是拜服并口称主公的。而此时的刘备己非昔日刘备,拥有一批文臣武将及数万兵马,且拥有荆州、南郡等地,已经成为一地之主。而庞统未见寸功,对刘备却不施君臣之礼,只象朋友见面作个揖,怎么能让刘备高兴呢?可又不能失去天下人才来投奔的积极性,于是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刘备本意是让他知趣而退。可这回庞统竟然去上任了。因为投曹操会毁了自已名声。所以庞统只能忍气吞声,先留下来再图认后。看来庞统也真的是无路可走了,不抓住这次机会,不然以后的功名就全没了。

诸葛亮一表人才,人设就比庞统胜了一筹,且无论在哪里,又从不玄耀自己才华。以德服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上下左右无不拜服,就连关羽那么傲气的人,对诸葛亮也是敬重有加。

有以上四个对比,为何庞统和孔明境遇大不相同,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金全有


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人长得帅,确实可以加分不少。

特别是面试的时候,假如你是面试官的话,想招养眼的美女呢,还是招相貌一般的女生呢?

应该都想招个美女吧!

以貌取人是天性使然,三国时期更是如此,像诸葛亮、周瑜、孙策这样的帅哥,广受欢迎,而像庞统、张松这样的丑男,只能靠才华了。


庞统刚出来找工作的时候,先是找到了孙权,可是孙权是个颜值控,他觉得庞统长得太磕碜了,有碍观瞻,就把他撵走了。

随后,庞统来到了荆州找刘备,刘备也是个颜值控,随随便便地就把庞统打发到了耒阳县干县令。

庞统相当不爽,哥这么大的才能,你让我干七品县令,这不是埋汰我嘛!庞统到任之后,啥正事不干,晚上胡吃海喝,白天呼呼大睡。

刘备听说了之后,非常恼火,大骂道:“这庞统啥玩意啊,什么凤雏,我看就一丑鸡!”。

第二天,刘备就派张飞前去“兴师问罪”,刘备担心张飞把庞统打死,于是派了老成的孙乾一同前往。

到了县政府,张飞发现庞统不知去向,一问方知昨晚喝高了,正在家里睡觉呢!


张飞大怒,当即便要捉庞统,胖揍一顿,孙乾赶紧拉住了张飞,劝道:“怎么滴人家庞统也是个名人,咱们得尊重人才。不如让他先过来,听他如何解释?”

不一会儿,庞统晃晃悠悠地来了,张飞质问:“你这个鸟官,怎么天天睡大觉啊?”

庞统笑道:“耒阳小县能有多少公务啊,将军稍坐片刻,看俺处理公务。”

这时候,下官抱来了一堆一堆的材料,不一会儿,堆满了半个大堂,庞统一边听下官汇报,一边刷刷地写着,一个上午,居然全部搞定了!

张飞看的目瞪口呆,回去之后,就把这事和刘备说了,刘备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我的失误,我以貌取人了!快把庞先生请来!”

当天,刘备就把副军师将军的大印交给了庞统。



庞统跟了刘备之后,做了哪些贡献呢?

一是,劝刘备取西蜀。

刘备得到了荆州之后,庞统极力劝说刘备攻打西蜀,但西蜀是刘璋的,刘璋也是汉室宗亲,刘备不忍心夺走,这时候庞统来了句狠的“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刘备说“好吧!”。

二是,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计是佯装回荆州,待杨怀、高沛过来相送,趁机杀了他们。

中计是先打涪城,再打成都。

下计是暂回荆州,以后再说。

刘备认为上计太过冒险,下计太不靠谱,所以选了中计。


一半秋色


庞统因为寿命较短,36岁就死于箭下,所以与“卧龙”诸葛亮其后的耀眼相较,未免让人觉得“凤雏”名不副实。但实际上,庞统在刘备帐下不过五年时间,却也立下了绝大功劳。

“隆中对”名扬天下,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但是促成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正是庞统。可惜天不假年,不然“卧龙”“凤雏”分驻荆、益,蜀汉的发展犹未可知。

庞统二十多岁就成了南郡功曹

庞统死得早了一些,他其实比诸葛亮还大两岁,成名乃至入仕更是在“养望”的诸葛亮之前。两人之所以“卧龙”“凤雏”并称,倒不是天下英雄无敌手了,而是两人是一个“朋友圈”的,而且两人还有那么一点没有血缘的亲戚关系。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住的地方离庞统家很近

荆州的名士圈里声望最隆的就有一位叫庞德公的,而庞统就是庞德公的从子,也就是家族子弟。诸葛亮呢,他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卧 龙”“凤雏”之名,就有史书说的庞德公点评的。

《先贤传》:乡里旧语,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题也。

司马德操也就是司马徽的名气更大,因为他属于全国性人物,《三国志》说,“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司马德操从混战的中原到荆州之后,就去拜访了庞德公这般名士,于是也就认识了诸葛与庞统,所以也有说法,是“卧龙”“凤雏”是司马德操提出来的。

《清江三孔集序》:“诸葛孔明、庞士元隐约襄汉之间,不轻以身从人。司马德操曰: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先主用之,俱以为军师。”

《襄阳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不过,刘备一开始只是“三顾茅庐”了诸葛亮。如果排除刘备重视诸葛亮的刘表拐弯外甥和荆州豪族亲戚的身份,他没有当时招揽庞统,是因为庞统已经做官了。

南郡是谁的地盘 庞统就成了谁的手下

司马德操虽然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但是史料中记载,因为最先接触了庞统,所以他认为庞统是南州第一人。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南州这个词所以不确定地名,按照当时的史书,一说是南阳,也就是诸葛亮“臣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一说是整个南方,《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慟。”

那个时代流行“举荐制”,想要任官就需要好名声,名士的评价很重要,于是庞统就在刘表手下担任了南郡功曹。功曹是一郡主官的主要佐吏,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和选拔人才,什么时候这种职能可都是关键位置。

赤壁之战 南郡三易其手

刘表死了,曹操来了,刘琮降了,因为南郡几乎被曹操占据,所以这段时间,没有庞统的什么消息,但当时南郡的襄阳、江陵都落入曹操之手,很难说一郡功曹的庞统有没有在曹操手下继续为官,因为他当时并没有逃离。而曹操占据江陵没多久,应该还来不及了解当地的人才情况。

等到赤壁之战后,周瑜占据了江陵,这时候庞统摇身一变又在周瑜手下为官,而且应该是相当得周瑜器重,至少两人私人关系应该不错。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庞统可不是江东人士,所以能送葬一直到吴,要么是官阶够,要么是与周瑜亲善。不过,送葬只是送葬,哪怕很多东吴之人都慕名来见,但当时孙权麾下人才济济,想必也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荆州人士。

外国友人都认为庞统是大材小用

“卧龙”“凤雏”起名,两人对自己都是极为自信的。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庞统则自称能辅佐帝王。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只是,曹操、孙权都错失了这位“凤雏”。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庞统又到了刘备帐下。

怎么到的刘备处,史书无记载,但是可以推断一下。就是周瑜死了之后,孙权为了让刘备在前面顶着曹操干仗,于是将江陵那一块原南郡之地借给了刘备。庞统从孙吴回到南郡后,自然而言的就接着当官,只不过这一次当的是刘备的官。

刘备的势力绝对不是哭出来的

但是,四十多岁的刘备风风雨雨这么多年,对于庞统这种有名气的小青年也没怎么上心,

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

让庞统当县令,可是庞统还没干好,被免官了。不过很难说这不是庞统为了引起刘备注意而以退为进的计策。一般人不敢这么干,但庞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朋友圈更非一般。

先是外国朋友看不过去了,鲁肃给刘备写了封信说他大材小用,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这时候诸葛亮也发话了,刘备这才亲自接见了早就被司马德操推荐过的“凤雏”庞统。

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刘备的态度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庞统的亲善只在诸葛亮之下,而且和诸葛亮又在官职上并肩了,可谓一时统亮了。

一劝刘备借机取益州

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对”中已经明言刘备欲得势必取益州: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听了直接曰:“善!”就是这种战略也深得他的心。只不过当时只是两人在那叨叨。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了荆襄四郡半之地,实力还是很弱小。那该怎么办呢,自然是想取益州了。

刘备前后花了近五年才夺了益州

丞相一笑,还得有人在边上问您为啥笑呢,抢宗亲而且是派军帮自己抗曹的宗亲地盘肯定是不仁不义的,(张松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刘备自己不能说,总得有人挑头吧。这个人就是庞统。

当时刘璋因为曹操要征讨汉中,他怕汉中张鲁再反过来冲击益州,于是就向刘备求助,请他到北边帮着对付张鲁。当然不是白帮,刘璋不仅给兵还负责辎重粮草。

在刘备权衡利弊的时候,庞统说话了:

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古人做事有时候口是心非是难免的,刘备马上就大义凛然地说了,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庞统肯定知道刘备是怎么想的,不然劝刘备做失信于天下的事,刘备早就把他推出去砍了。于是他又劝了一句,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话说的有水平吧。先是替刘备给刘璋画个大饼,让刘备心理负担小点,就是说等您统一了天下后再封给刘璋一个大大的封国就行了。然后又吓唬刘备,您要是不去夺益州,小心益州就被人夺去了。

刘备马上就以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备遂行。”

二劝刘备袭杀刘璋

因为忠于建文帝而被朱棣诛了十族的方孝孺曾经评价诸葛亮与庞统:

然徽以孔明、庞统并称,吾窃有疑焉。论者惜统早死,故功业不及孔明;余谓使统不死,终非孔明比也。孔明之学,庶乎王道;而统之言,皆矫诈功利之习。

说的诸葛亮行王道,而庞统为诡道。认为庞统狡诈功利就是因为他劝刘备杀刘璋。

当然这只是方孝孺在为刘备漂白。因为他只是选取了庞统给刘备出的一个计策。

刘璋之迎昭烈,或说昭烈就取益州,昭烈恐失信于天下,统则请就其来迎而袭杀之;昭烈之不即从,所以坚益州之民服从之志,犹有王者之用心也。

而这只是庞统作为军师给刘备提的建议之一。可以说,若没有庞统的直抒胸臆,刘备还在那里扭扭捏捏的呢。

方孝孺说的这个计策,是在刘璋带了三万人去迎接刘备入蜀之后。刘璋这个地主做的好,一个地主之谊就让刘备全军吃喝了三个月。

三个月白白浪费了,庞统自然担心自己计策失效,于是劝说刘备,

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刘备当然不傻,这时候杀了刘璋,刘璋的儿子们还都在蜀中各地呢,就算有法正、张松这些带路党,可是一旦打起来,到时候他这万把人怎么可能得益州。于是否决了庞统的建议,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这话回答的也有水平,就是别着急啊,等我的仁义恩信之名传遍了益州再说。

而《后汉书》记载的则是蜀奸张松也劝刘备:“于会袭璋。”刘备的回答很有刘备范儿,“备不忍”

好吃好喝一顿之后,刘备就带着刘璋配给他的白水关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北上了。

刘备名为帮着刘璋打张鲁 结果在此待了一年多

三劝刘备速速拿下益州

刘备在葭萌关一待就是一年多,打张鲁那是不可能的,他就在那招牌似的“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刘璋虽然算是三国好亲戚,要兵给兵,要粮饷给粮饷,可是他也不是傻子,一年多了,你刘备来了个北线无战事,很显然是有问题的。

于是双方矛盾就有了,这回就该图穷见匕了。给刘备出主意的又是庞统,给出了上中下三计。

上策是挑选精锐孤军突袭成都做斩首行动;中策是抢了刘璋配给刘备的白水军,用这两万人掉头去打刘璋;三是退回白帝城再做图谋。然后说,可不能再犹豫不决了。

刘备选的是中策,用手段把白水军的将领杨怀高沛喊过来直接杀了,又把军中将士的家属扣在白水关作为人质,发兵南下攻打刘璋。给出的理由很强大:你刘璋答应给我的兵没给够,答应给我的辎重粮草也没给足。

先期趁着刘璋军没有防备,再加上益州东州派带路党的帮助,可谓势如破竹,但是一旦刘璋反应过来,他的儿子据守城池之后,刘备这个自己打仗很难打赢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被阻挡在雒城。没办法,刘备不得不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全招来攻打益州,而未能全功的庞统则在乱军中为箭所射杀。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

在庞统死后没多久,荆州二路大军一路攻城略地,终于三军会师,又得本投了张鲁的马超背主来助阵,成都开城投降。

刘备终于拿下了益州,“隆中对”似乎就落在了实处。可惜,镇守荆州的关羽身边没个得用的谋士,最终为东吴所破,将刘备势力压制在了益州一隅。

对于己方的背信弃义,庞统虽然是出谋划策之人,但是内心也许有所自责。《三国志》说,刘备在拿下涪城后,置酒作乐,还告诉庞统玩得开心些。庞统没客气,“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这脸打的,刘备也生气了,说武王伐纣还前歌后舞的,怎么就不仁了,你给我滚出去!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评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

而对于刘备,他则说: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

当臣子的内疚,当主子的毫无愧色,可见,刘备之前所谓的各种“不忍”全都是糊弄鬼的。而正是因为庞统早就知道刘备存了什么心思,所以在他的劝说之下,刘备终于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背信弃义地拿下了益州,终于才有其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对此,相较一直没有发言的诸葛亮,早死的庞统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九州春秋》《襄阳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