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電商平臺——實現“新““老”互利共贏


老字號+電商平臺——實現“新““老”互利共贏

從兩人搭檔,到百人團隊;從原來僅有的天貓專賣店,到如今的多渠道齊下;從年銷售40萬元,直至破億。這是老字號張小泉的線上發展軌跡,更是中華老字號群體電商之路的縮影。

目前我國約有1.5萬個老字號品牌,隨著互聯網消費市場的衝擊,部分老字號品牌將面臨倒閉的命運。隨著各種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老字號們也不甘落後,通過嘗試網絡直播、與大V合作等方式,開始打破老字號“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運營現狀。

今年雙11期間,京東大快消事業群11天共賣出中國老字號商品320萬件,食品飲料中華老字號銷售總額是去年同期170%。相當於每天每秒超過5件被送到吃貨手中。

在佈局老字號方面,京東並不孤單。去年9月,天貓超市與30家北京品牌啟動“京城天字號計劃”,為老字號的創新搭建平臺。根據阿里研究院日前發佈的《老字號·新零售報告北京篇》顯示,今年1-8月北京老字號十強銷售已超過8億元,包括北冰洋、百花等多個北京老字號品牌,已經藉助天貓出海銷往境外。去年12月,在2017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上,蘇寧與謝馥春、松鶴樓、穆義豐等11家老字號企業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並定下2018年衝刺整體1個億的銷售目標。

可見,電商將老字號視為新的掘金地,這對電商平臺和老字號來說,可謂一場雙贏。

老字號+電商平臺——實現“新““老”互利共贏

眾多老字號企業帶有區域性特點,電商對於這類老字號來講,不僅是作為渠道商,更能通過大數據改造老字號的傳統運營模式。五芳齋藉助阿里的大數據和新零售技術,開設了智慧餐廳。據資料顯示,該智慧餐廳內堂食座位減少了20個,但門店營業額同比增長約40%。電商會為其提供各區域的時實消費參考數據,而且當企業推出新品以及精準產品落地的區域時,電商大數據所展示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口味偏好等成為企業分析市場定位的依據。

而這一切的數據彙總,又為老字號企業提供著更為精準的營銷。企業可以“定向”捕捉消費人群:在哪裡投放廣告,如何投放廣告,什麼形式效果最佳等等。電商成為企業營銷宣傳以及品牌形象塑造的重要平臺。

與此同時,電商構建起的物流網絡,已經成為吸引老字號企業入駐的一把利器,以王老吉為例。王老吉是罐裝飲料,屬於重貨,需要依託電商的物流系統進行配送,否則難以拓展線上渠道。而入駐電商,不僅為王老吉增加了新的銷售渠道,電商平臺中的大數據是王老吉進行品牌升級和分析用戶需求的基礎,企業會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品類的調整、預估銷量以及針對不同客群設計定製化產品,為產品創新提供依據。

老字號因為有品牌背書,要比很多新誕生的品牌,在互聯網的快車道上有著更高的起點。而作為各大優秀品牌“搬運工”的電商平臺們,也通過依靠一個個成熟品牌的口碑累積,才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

老字號+電商平臺——實現“新““老”互利共贏

截至今年,“雙十一”已經走過了整整十年,它為消費者提供了越來越多樣化的選擇,消費品牌豐富度也大大提高。十年前,“雙十一”只有27個品牌,到2017年,已包含14萬品牌的1500萬種商品。2010年僅有11家店成交額超過千萬,181家店超過百萬元;到2017年,已有7個品牌交易額破10億元,其中前3個品牌突破20億元。

而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上滿足高性能存儲需求的移動固態硬盤銷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效果更逼真精細的4K高清顯示器銷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最暢銷的電視尺寸從50英寸擴大到了55英寸;體驗更加震撼的全高清投影儀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3倍;戴森捲髮棒首批15秒售罄;大容量嵌入式洗碗機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智能大屏冰箱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5倍。

顯然,相比早些年人們對於“雙十一”希望購買到打折的低價商品,已經轉變到現今消費者對優質商品的更加認同,人們更願意買哪怕價格更高的高質量商品。

對此,老字號們也不甘落後。為了保持產品創新的速度,張小泉每年都會上新50個左右的新品,雖然都以刀剪為主,但不斷挖掘市場需求,開發新生兒蝴蝶指甲剪、秀春整枝剪、火鍋大漏勺等產品;北京稻香村與故宮淘寶合作推出的宋徽宗畫作月餅,5天售罄;已有165歲的布鞋品牌內聯升,借鑑潮牌的代言、限量銷售、聯名款等方式進行推廣,與設計師品牌“昕·東京”共同推出合作產品……

歸根結底,電商平臺只是銷售、營銷的手段之一,只有真正的創新突破,才能實現老字號群體的“自救”。不過近年來的老字號,已經開始實現角色轉變上,即從跟風營銷轉變到產品創新,從講求品質轉變到樹立品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老字號想要重新贏得消費者的喜愛,需要打破的東西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