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新能源市场因为全面退补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历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无政策补贴下,外界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担忧。除了自身后劲不足,面对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未来也着实让人捏着一把冷汗。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斯拉已经由美国企业发展成为了一家具有国际属性的车企,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算是一方巨擘的存在了。除了品牌具有不小的影响力之外,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特斯拉作为先行者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诸多历史悠久的车企都会将特斯拉的技术视作标杆。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自全面入华之后,特斯拉仅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自有工厂的建设以及车型的量产、交付。除此之外,特斯拉Model 3在售价上迎来的大幅度官降以及品牌股价上升,在为潜在车主以及股民带来好消息的同时,特斯拉年底之前将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这一讯息的爆出,对于中国诸多新能源车企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了。毕竟零部件全部国产之后,意味着特斯拉还将有降价的空间。仅仅只是价格战,相信就会有很多的造车新势力都将熬不住。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特斯拉无论是在品牌还是技术以及价格上都很具有优势。而中国大部分新能源车企的崛起,多为依靠政策的补贴。也正是因为政策的补贴,所以在市场上失去了作为商品所应有的活性。而在品牌影响力度上而言,国产新能源汽车无出其右者。其次在技术上,目前能够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车企也是凤毛麟角。最后,特斯拉的最近大幅度官降,更是将许多新能源车企逼到了绝路。一直标榜特斯拉的蔚来,已经表示蔚来的产品已经没有降价空间,现在只能“以服务取胜”。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除了本身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市场的转变也将为众多新能源车企带来“阵痛”。车企为了多获得国家补贴,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多销往B端,甚至左手倒右手。如今网约车市场已经逐渐面临饱和,面向个人用户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下一个出口,但是因为本身新能源车型所具有的短板,例如续航、充电时间、电池寿命以及成本、电桩铺设率等问题都是个人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型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也制约了他们购买新能源车型的热情。退补之后的销量下降,已经足以证明阵痛的开始。并且很明显,这种情况也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面对自身的问题以及外来的冲击,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够以何取胜?无非是技术以及服务这两大方面,虽然品牌影响力作为车企整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品牌影响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对于大部分车企而言,目前做好产品与服务才是它们的最主要任务。只有产品与服务才是它们的立足之本。相信2020年的新能源车市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服务都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特斯拉国产化日益加深,自主新能源厂商如何应对?

中国新能源车企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转变,如何应对这场转变,特斯拉为中国新能源车企树立了标杆的同时,也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盘活。特斯拉的国产化进程,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场鲶鱼效应,诸如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活下来,“蔚来们”必需只能加快速度游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