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商鞅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商鞅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资治通鉴》中第一个霸占一个时代的是吴起,吴起去后,第二个霸占时代的人名气要比吴起大得多,谁呢——商鞅——商鞅变法的商鞅。

1980年以后出生的朋友在上学时都应该学过商鞅变法,强大秦国的故事,但老师应该没讲过商鞅最后的下场。

商鞅名公孙鞅,卫国人,跟吴起是一个国家,又称卫鞅。起初在魏国上班,不知大家记得公叔么?就是上回写到,娶了公主,阳谋坑吴起的那位魏国宰相。他临死时给魏主留了遗言说,卫鞅虽然年轻,却是天下奇才。他去了之后卫鞅能接他的班,如果主公不想用他,那便杀了他。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耳熟不?之前火的一塌糊涂的《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郭嘉临死时对曹操就这么说的司马懿,只是这是影视作品抬举司马懿,这魏公叔推荐卫鞅确是实打实的历史记载。

不过公叔这地位看来不行,魏王没当一回事,公叔自认为自己话有用,于是又找来卫鞅,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我把你推荐给了大王,还告诉大王,如果不想用你,一定要杀了你。这是公事。如今大王既然没有用你,就会杀了你,我特意告诉你一下,让你赶紧逃命去,这是你我的私情。”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卫鞅呵呵一笑说:“大王既然没听你话用我,又怎么能听你的话杀我呢?”

这段对话笔者反复咀嚼了数遍,卫鞅这迷之自信哪里来的呢?这两件事貌似真的关系不大,一个王不想用你很正常,杀了也就杀了。所以作者认为这是史官抬举卫鞅。

卫鞅在魏国觉得公叔的推荐都没让他上位,就去了秦国,通过嬖臣景监举荐得见秦孝公,受秦孝公赏识,一步登天,变法强国。

众所周知,自古变法都是受到重重阻力的,什么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都比较出名。但历史上任何一个变法都没有像卫鞅这么实在跟主子谈的,他说了啥?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他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你品,你细品,你再品。民智未开,不足以用我智慧。什么事靠大家商量是没用的。有时候随大流,真的需要降维思考问题,秦孝公一听,说的有理,你就放手干。

就这一件事,足以说明秦孝公绝对是一代名君,其实所谓明君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就是用的人是名臣,第二就是自己不出幺蛾子。衮衮诸公可以仔细品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昏君明君,很难跳出以上俩点,而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七代明君,也就无非这两点,包括当了三天王的秦孝文王,也算到七代明君里,就是这个原因。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有了秦孝公的绝对支持,商鞅开启了他二十年的风云际会。多数人都听说过商鞅变法,可他究竟改变了啥?估计没几个能说清楚,我们可以看一下他做的改变。

第一,连坐制度。让五到十户互相监视,一户有错,大家一起受罚。

第二,严惩私斗,重赏军功,废除世袭,建立等级。

第三,强制分家。比如你生俩儿子,他俩成年了,你们三必须分开住。

第四 ,合村为县。设置秦朝三十一县。

第五,统一量度。

剩下的作者都不明白,写出来怕误人子弟就不写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查资料,在作者的知识面里大概就这些有用的,比如合村为县,沿用至今。成年后分家早已成了传统。这些都是卫鞅当年变法搞出来的。也不知是好是坏。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卫鞅变法立木为信,搬走给金子的事,肯定都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太子不尊新法,刺面太子一个老师又销掉另一个老师鼻子的事,也都略有耳闻,一个表诚信,一个表公平。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资治通鉴》原文。

十年后,当初说新法不好的老百姓,都来卫鞅这里说新法太好了。

诸位猜一下,卫鞅说了啥,他说,这些都是乱法之民,都抓起来发配边疆干苦力了,于是秦国之民,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如此可见卫鞅其人,根本不在乎世俗的看法。除了变法之外,卫鞅迁都咸阳,劝秦孝公伐魏,以争地利,称之为帝王之业。于是秦孝公拜卫鞅为将,开始了秦国东进的第一步。如此可以看得出来,卫鞅对于大势的洞察,是非常高端的,

再看卫鞅伐魏,怎么打的仗呢?他写信给魏国主帅公子卬,说咱俩是老朋友了,不打仗伤感情,坚决不能打,你出来叙叙旧,咱俩喝点,我退兵回去劝秦王,再也不伐魏了。

公子卬信了…上兵伐谋,结果也不用说了,卫鞅没费一兵一卒,拿下了魏国主将,战胜了魏国,拿到了魏国河西之地。魏国选这样一位主将,不败也是怪事,想起吴起百战百胜,再看公子卬,不禁感慨,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

秦孝公拿到了大秦东进的第一块踏板,把商於之地赏给卫鞅,号商君。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那个被销掉鼻子的太子老师的家仆告发商君谋反,惠文王于是派兵抓了卫鞅,并车裂了卫鞅。没错,就是五马分尸。这次是杀功臣么?不是,这次是纯报仇!

不知诸位可还记得,数年前卫鞅变法时,太子曾经触犯了卫鞅定的新法么?太子被禁足,太子老师孙贾被刺面,太子另一老师被削掉了鼻梁。那个太子就是现在的秦惠文王,你说能咋办?人家翻身了,耳熟不?这就是最早的王子复仇记啊。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纵观卫鞅一生,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极度自信,恃才傲物,文治武功,不拘小节同时也不择手段的人,这样的人一般是不会谋反的,这样的人一生都在寻找明主,一展才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卫鞅一般才华横溢的人太多,但能遇到明主的人太少,从这一点上讲,卫鞅是幸运的,甚至可以说其实卫鞅一生都是幸运的,包括他的死亡。

有看官会有疑问,为什么说他的死也是幸运的呢?五马分尸,幸运在哪里?

笔者说的幸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他没有落得兔死狗烹的结局,秦孝公一生对他都是信任的,他亦无愧于秦孝公的信任,这让笔者想起了二月河笔下的田文镜,称得上鞠躬尽瘁。


细品商鞅变法,五马分尸他也不冤

在吴起的时代,可以说吴起是众星捧月,但在卫鞅的时代,就只剩众星了,除了卫鞅之外,更有历史上最著名的阳谋之一,围魏救赵的出现。对于庞涓孙膑,有太多人说过,而笔者看完《资治通鉴》后,却认为事实也许跟我们一直知道的可能不一样。

究竟哪里不一样,请关注作者,作者将以年为单位,陪您读一读《资治通鉴》,聊一聊历史百态。让我们几千年的故事流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