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的美食中,哪些东西让你永远忘不了?

贵阳新东方烹饪学院


南雄鹅王


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赣南地区,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

鹅王,是一道粤北山区南雄的特色美食,独具特色的客家菜肴,酸笋是一种味道很微妙的配料,味道如榴莲,喜欢的人特别爱,不喜欢的人则特别讨厌这股味道。酸笋焖鹅能去腥解腻,鹅肉鲜嫩松软,是秋冬养阴的良菜佳肴,是南雄地区一道邀请宾客的头号主菜。

因为鹅的体型较大,所以一般都用那种老式的搪瓷脸盆装,都是一整盆上桌,足够10几个人吃。

还是去那边旅游时,有幸吃过一次,到现在还真是忘不了那种集酸、辣、鲜、香等特点于一身的味道!


纪食频道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大概是零一年,零二年的样子吧。那时我七八岁,正是嘴馋的时候,可是因为家里穷啊,平时都是一锅烩的面片。我爸用100元买了两头小猪仔,当时打算养到腊月之后杀一头过年吃,一头杀了卖钱。可总是天不随人愿,小猪仔在我家没有几天就死了一头,大概是我奶奶给的猪食太多了撑死的吧,反正至此以后我妈就不让我奶奶给猪喂食了。这头小猪仔死了之后家里出现了两种意见:我爸妈主张扔掉小猪尸体,怕是病死的,人吃上对身体不好。我爷爷奶奶主张吃掉,他们的意见是这小猪肯定是撑死的,扔掉太可惜了。我和我弟一致赞同我爷爷奶奶的意见,最后当然是少数服从多数。我爸妈因为自己的意见没得到采纳,估计是在赌气,就没有参加小猪烹饪过程。全程都是我爷爷带着我和弟弟忙前忙后。他把皮剥掉,内脏去掉,洗干净之后用我和我弟弟找来的核桃树叶子包着,裹上泥放进了土炕里。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美味的出炉,那是前一天放进去的,直到次日的晚上才取出来。取出来的时候裹着的泥已经是白色的了,而且特别硬。我和我弟围着爷爷期待地跳着,随着我爷爷敲掉裹着的泥,香气也充满了整个院子。就连我爸也斜着眼看了过来。那是一个难忘的晚上啊,记得我整整吃了一个小猪前腿。那肉一撕就会流出鲜嫩的油脂,不同于大猪的肉那样柴,而是入口即化,只要你放进嘴里,就会感觉到整个嘴里都是肉感。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最难忘的菜了!虽然他没有菜名,我就叫它火炕烧小猪吧。

在此之后我在任何地方吃猪肉总是找不到当时的感觉和当年的那个味道了。因为我和我弟被那次肉吃的难忘啊,在那年后面的日子里总是盼着另外一头也快点死,我俩就秘谋把我两的饭省下来偷偷的喂它,力求把它撑死,可是这次天也没有如人愿,而且越长越大,直到土炕口放不进去它之后我俩才放弃,估计是我俩那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吃饭的缘故吧,消瘦了一些。我爸妈见我俩突然消瘦了些许,担心得了病,领着我俩去了县城医院检查了一遍,不过我俩谁都没敢告诉他们实情。

估计是我俩的饭大多数它吃了的缘故吧,在年底的时候它长的膘肥体壮的,我们过年吃了半头,卖了半头,也算是圆了年初吃一头卖一头的愿吧!


历史追踪人


奶奶从乡下带的琥珀核桃。

老家在农村,今年夏天,老家的核桃树大丰收,奶奶在家摘了好多绿皮核桃在那儿屯着,最近陆陆续续褪光了皮,晒干了。平时大家大多砸开吃,自己种的核桃,又是长熟后才采摘的,所以特别香。但是奶奶天生有一颗闲不住的心,看到别人的糖葫芦,所以模仿着给我们做了琥珀核桃,有人出钱买,50一斤奶奶不舍得卖。

核桃褪绿皮是个说慢不慢、说快不快的过程,等到核桃裂的差不多的时候,放在大太阳晒一晒,很轻易就光了。

琥珀核桃听起来很难,实际上做法简单。只要准备好上好的核桃,做出来一般都不会难吃,毕竟核桃本身就是美味又营养的食物。

琥珀核桃

准备好核桃仁

用热水泡一会捞出,经过开水泡,核桃仁的皮会容易脱落。

泡过水的核桃,双手轻轻一搓,就能轻易地把外皮搓掉。

食用油入锅烧至130摄氏度左右,刚冒青烟时,将核桃仁放入锅内油炸;

炸好后捞出,晾一晾,控控油,这样做好后不会太油腻。

锅里倒入清水和白糖,等煮开后慢慢搅拌,煮至糖色泡沫浓粘时,将核桃仁倒入轻翻匀上糖色。

核桃仁熟后,捞出摊开,撒上芝麻,冷却后便可食用。

做好的琥珀核桃,色似琥珀,香酥脆甜,甜、酥、香、脆,具有桃仁的浓郁香味,醇厚、甘爽。

不过因为是油炸的东西,所以吃多了还是会上火的,但不怕。农村是个神奇的地方,自给自足,奶奶在秋天时还专门刨了黄花苗,也就是蒲公英,择干净晾干,冬天用来泡水喝,特别下火。

做法可能不是特别正宗,但是说到记忆中的美食,非他莫属。


食材大搜罗


还真别说,在我吃过的美食小吃里,还真有几样小吃,到现在还忘不了的,首先就是淮安的毛蛋了,这个就是那种外表是鸡蛋,但里面确是末孵化好的小鸡那种,而且小鸡还是毛绒绒的那种

还记得当时把毛蛋给去壳后,犹豫了好一会还是不敢去吃,但我朋友吃这个比较厉害,他多是蘸点调味料,然后一口吞下去,还嚼的带劲,说是吃这个最有营养了,我最后可以说是闭着眼睛吃了一点


还有就是烤全羊了,这个是我前段时间去新疆那边自驾游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要了这个,用的是那种小羊,肉质非常不错,烤的直冒油,闻起来多是香味,说实话要到新疆去旅游的话,烤全羊还是值得大家品尝的

湖南酱板鸭了,这道菜是我在湖南朋友家吃的卤菜了,这个酱板鸭在湖南那边,也是比较出名的特产了,说实话酱板鸭吃起来,要比什么盐水鸭好吃的多了,吃起来不会有油腻的感觉,不像吃盐水鸭那样,吃不了多少就不想吃了

广式烧鹅了,这道卤菜在两广地区,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存在了,我到那边出差的第一天,朋友请我吃饭的菜品中,就有这广式烧鹅,这烧鹅的做法,可不是卤菜那么简单的,这需要专门的烧腊师傅来制作,而好一点的烧腊师傅工资和厨师长是一个级别的

这广式烧鹅和湖南酱板鸭,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了,口味虽然不同,但多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了,其实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美食就是指适合你胃口那就是美食了,不论它的价格高低,只有对胃口了感觉好吃了,吃过了还能记住了那就是美食了


七哥美食记


赣南脐橙,广州鸡仔饼,是我人生的治愈系

曾在广州念书四年,要好的同学有两个,一个在广州,一个在赣州。

我们很少联系,偶尔一两年见一次面,一见面就亲得超过姐妹。感情的浓度与联系的密度,真的可以没有关系。

赣州盛产脐橙,一箱箱的脐橙总在每年的十一二月如约而至。现在的物流发达,收到橙子的第二日,总会收到这样的一条微信:“我亲手去果园摘的,绝对绿色,今年的橙子比往年的甜。”


有了赣州果园的直供,我觉得超市里的橙子都不好吃了,又不新鲜,又不甘甜多汁。走过水果区,我成了最吹毛求疵的人。要是赣州同学知道,我这份趾高气昂耀武扬威的架势都是慷慨的她滋长出来的,也不知道她今年还去不去给我摘橙子。

广州酒家的点心备受推崇,在全世界都有粉丝。广州酒家最出名的当属它的月饼和鸡蛋饼。月饼自不用说,“中国月饼第一家”、“中华老字号”……,太多金字招牌了。鸡仔饼可能不如月饼这么出名,确也是一道不得不说的美食。

广州酒家的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仅是外形,就让人一见钟情:娇小的身段,椭圆形略似美女的鹅蛋脸,在几乎清一色正圆形的饼饵中显出另类美。皮薄馅少的,吃起来比较脆;皮厚馅丰的,酷似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笔下正在俯首觅食的小鸡,外脆内软,很有嚼头。咬一口,只听“咯咯”作响,浓香像一股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一个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

每年时不时收到从广州寄来的鸡仔饼和月饼,不爱吃甜食的我,在这两样甜点面前,也毫无招架之功。女儿在吃到岭南来的点心,津津有味之余,对我心生羡慕,总说她长大了也要有一堆这样的同学。


去到广州,两件事一定要做,一见同学,二喝早茶。在广州喝早茶,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最恰当方式。广州把饮茶称为“叹茶”,早茶标配是“叹一盅两件”(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之意)。

腊味罗卜糕、鲍鱼烧卖、酱皇豉椒蒸凤爪、黑椒牛仔骨、鲜味吓饺皇、蓝莓酥、榴莲酥、芝士云吞、爽脆鲜虾红米肠、蟹黄流沙包,哪怕念一念菜单上的名字,都叫人流口水。广州的早茶,包罗万象,粥、粉、面、饺、肠、糕、酥、粽、包,一应俱全。凡是能想到的点心,酒楼都能供应。最不可或缺的,自然是茶。

三五人,不必太早,去早了,反而菜品上不全。一壶茶,几样点心,可以慢悠悠地坐一上午。好友见面,生活工作,老公孩子,统统拿来做谈资。


每喝一次早茶,就被治愈一次。生活再多的不如意,都在茶中泡一泡就寡淡了许多,再几口美味的点心,反而叫人从中品出不一样的人生滋味。

我们从不说相互鼓励的话,分手的时候一句:“得闲喝茶。”

就为了这一句“得闲喝茶”,我回到家将前尘往事一切归零。从头再来的日子,我更加斗志昂扬,要挣去广州的路费,要挣那可贵的早茶时光,要挣与好友的把手言欢。我生怕,再见了面,自己世俗不堪,在一笼笼美好的点心面前相形见绌。

岁月的光芒万丈,在与好友的高谈阔论中找到;生活的沉醉消遥,在每一次的美味佳肴中跌宕。二三好友,人间至味,都是生活的治愈系。


槛外散人


我出生在云南,18岁之前都生活在云南。对于家乡,我最喜欢的美食很多,甚至家乡的菜,没有什么是我不喜欢吃的。说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吧。

米线一类。小锅米线、姚安臭豆腐砂锅米线、凉米线凉卷粉是我最爱吃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家喻户晓的过桥米线。

野生菌。我比较喜欢吃青头菌、见手青、鸡枞和干巴菌,对于松茸倒是没有那么多的偏爱。

干巴。所有的肉里,我最喜欢牛肉,高中时候,炒牛肉我一个人一次吃个半公斤没啥压力。现在喜欢干巴多一些,炸干巴时候,喜欢放薄荷。

包浆豆腐。烧烤必点。云南的豆腐,比我去过的大多数地方的豆腐,都不错。

炸洋芋,遍布云南的街头小吃。

18岁之后,一冲动跑去新疆上学,爱上了西北美食。

拌面,过油肉拌面、西辣蛋拌面、豆角肉拌面、蘑菇肉拌面、家常拌面,每次不加一两个面都吃不够。

大盘鸡。大学时候跟死党经常吃,中份的,加一盘皮带面,两杯格瓦斯,分量刚刚好。

乌苏啤酒。说实话,不知道啤酒算不算美食。但是所有的啤酒,基本是只对夺命大乌苏情有独钟。

椒麻鸡。吃了很多次,大盘鸡勉强学会了怎么做,椒麻鸡真的学不会。

抓饭。有钱的时候,风干肉抓饭、羊排抓饭、羊肉抓饭。没钱了,一碗素抓饭也很满足。

炒面,比较喜欢干煸炒面。

汤饭,不是米饭,是面片子。

在成都呆过一阵。

回锅肉。据说不放盐。现在工作了也经常做,但是做不出成都的那种感觉。

夫妻肺片、口水鸡,川菜中独爱的两道凉菜。

钵钵鸡,很好奇为什么串串只那么涮一下,味道就很足。

毕业之后,去了北京工作。

卤煮、酱肘子、爆肚。吃卤煮时候经常点的三样。

炸酱面。炸酱是熬出来的不是随便炒一炒的那种。

今年三月去了趟武汉。

豆皮。吃早饭时候,我一个人吃了三份,半饱。


墨迹天气


在我的记忆里, 最让我难忘的一道美食,一定是奶奶煮的酱油水巴浪鱼。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一直都生活在外地。只有到学校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到奶奶的身边。奶奶每天从菜场买回最新鲜的巴浪鱼。在一个小煤炉上支一个小铁锅。巴浪鱼放在小铁锅里煎的两面金黄,淋入酱油.水,放入糖和盐进行调味。其他的事就交给时间了。记忆中的奶奶拿着一把蒲扇,一刻也没有离开小煤炉。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小火煨制,巴浪鱼吸收了酱油和糖的味道,又释放出鱼本身的鲜甜。仅靠汤汁拌着米饭我就吃了好几碗,最后才很有仪式感的单独把鱼吃掉。奶奶走了以后我也试了做这道菜,可完全不是记忆中的味道。我以为是炉灶的原因,也去买了一个小煤炉,最后还是不行。现在我也为人父母了,我才明白奶奶在那道菜里还放了什么?


阿菜随拍


小时候家在海边,爸爸的单位同事有自己的渔船,一天送来两条鸦片鱼,用一根棍子两个人抬来的,这两条鱼有接近一人高。

妈妈用它包饺子,刺和鱼子炖豆腐,还剩一条腌了晒干。那味道至今难忘,一条鱼的饺子五个大人三个小孩楞没吃了。还有那时候的调料,就是一点猪大油和盐啊。

有一年开春旅顺🐍岛海域上梭织蟹泛滥,用卡车拉着论铁锨卖,那铁锨是锅炉房上煤用的大铁锨一锨十八斤五块钱。买回家用蒸馒头的大铝锅蒸,满满一锅母的全是籽血受。

还有刚入秋的大乌鱼蛋里面全是籽,那时人们钓乌贼晒干把籽拿出了不要,有人送妈妈一饭盒回家一蒸那滋味现在哪找去?

小时候最惬意的就是灯笼红虾下来的时候,家离水产公司的晒场近,工人煮虾晾晒我一放学就跑到晒场上去《家里有人在那上班》吃晒的半干的虾,现在所有的虾都没有那时候的虾好吃。



73神牛


其实美食特别多,但记忆犹新特别有感觉和回忆的美食 却没有几个,下面我就说说我记忆的美食 忘不了的

1.鱼香肉丝 17 8岁那时候去饭店必点,那个年代12块钱一大盘。

2.三毛钱的羊肉串 以前小时候进城里 每次必吃几串羊肉串 3毛一串 铁签子的 现在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3.拔丝土豆 小时候农村坐席 这道菜都是小朋友最爱 每次都吃的甜嘴巴舌。

现在长大了 再好吃的也吃过,也尝过,但是永远找不到那种忘不了的味道。



不知名的大米哥


忘不了的美食~二民院大盘鸡

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我的母校,2001年至2005在此度过四年的时光,这个地方令我最怀念的美食就是二民院大盘鸡。二民院大盘鸡是一个总称,当时在二民院老大门的北面聚焦着好几家大盘鸡店,都很美味,有个有不同。主要有青青大盘鸡,老田大盘鸡,祁家大盘鸡等。有清真店,有汉餐店。选料都很优质,本地笨鸡,宁夏特有的土豆(沙地土豆),洋葱,青椒等,后来有的还在里面加入了粉带。鸡肉和土豆吃差不都后加入拉条子,回味无穷,想想就留口水。学生年代的我们,囊中羞涩,大盘鸡就成为我们各种聚会的首选。同样,二民院大盘鸡也名声远扬,银川市其它地方的人群也经常到这里来这里品尝美味。

梦中的母校,留口水的大盘鸡,我们改日再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