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回:我國古代寫豔體詩的專業戶

俗話說,一枝獨豔,百花失色。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寫盡了天下豔詩,一枝獨豔於文學的花海中,被袁枚在《隨原詩話》三番五次提到,稱其詩為“絕調”,被現代文學界也是推崇備至,稱其為中國的“波德萊爾”。

這個人就是明末詩人王次回。王次回一生寫了一千多首豔體詩。雖為豔體,但已洗淨了梁陳時期腐豔的風氣,創造了獨屬自己的香豔明澈風格。王次回創作的豔體詩,據說可以改變幾十裡習俗,這有點兒類似於柳永,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清人嚴繩孫分析說,這與明朝當時處於太平盛世,江南又是一片歌舞昇平,奢華靡麗有關。


王次回:我國古代寫豔體詩的專業戶

豔體詩早興於南朝,晚唐達到了創作高潮。我們知道的許多知名詩人都曾寫過豔體詩,比如溫庭筠、李商隱、杜牧,以及後來的李煜。這些詩人只是偶爾染指,並沒一以貫之地專注創作。王次回是唯一專注於豔體詩創作的詩人。他的豔體詩不僅表現在內容上,還表現在形式上,後人評價說:“然脂以寫,殊似妖淫。”比如”粉跡著書新指暈,翠痕沾袖舊眉圖“、”筵前笑顧櫻桃擲,燭下偷分茉莉穿“、”有霧不曾遮別路,隨風想得過花叢“等等。


王次回:我國古代寫豔體詩的專業戶

他的詩作主要收於詩集《疑雨集》。他的作品影響後後世許多人,包括王士禛、納蘭性德、沈德潛等。就是到了現代文人,許多人對他的詩作也是情有獨鍾。郁達夫就是其中之一,談詩必談次回,對王次回的“秋夜河燈淨業庵”這一句也十分欣賞。如果讀郁達夫的古體詩,就會發現文字裡有著王次回的影子。許多人也往往借王次回的詩來追求女孩,冰心表兄抄王次回的詩給表姐當情書;沈從文文采好,更是模仿王次回的文風寫情詩。


王次回:我國古代寫豔體詩的專業戶

王次回的豔體詩這麼流行,這麼影響大。但是並沒有很流傳,以致於現在許多人對王次回這個名字也很陌生。究其原因,沈德潛說,王次回的詩太沉溺於豔了,簡直是一個溫柔陷阱鄉,詩篇竟是你儂我儂之情,沒有一點理性情趣,是毒害人心的作品。說得再明白點就是,茶餘飯後的娛樂,這是甜品,上不了正席,類似於五四時期的鴛鴦蝴蝶派作品。在他編選的《國朝詩別裁》,就故意不選王次回的詩。

另外,清朝時比較注重考察古代的經驗來治理社會,相對比較重視教育,士大夫們也是崇尚學術研究,對於王次回那種率性而為,情感豔膩的詩當然不提倡了。乾隆年間,在編《四庫全書》時,雖然朝廷收穫了大量藏書,但乾隆要求撤出像唐人韓偓之輩寫的那些倚麗之詞,號為香奩體詩。這樣,王次回的豔體詩失去了一次官方宣傳的機會,以至於鮮為後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