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回:我国古代写艳体诗的专业户

俗话说,一枝独艳,百花失色。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写尽了天下艳诗,一枝独艳于文学的花海中,被袁枚在《随原诗话》三番五次提到,称其诗为“绝调”,被现代文学界也是推崇备至,称其为中国的“波德莱尔”。

这个人就是明末诗人王次回。王次回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艳体诗。虽为艳体,但已洗净了梁陈时期腐艳的风气,创造了独属自己的香艳明澈风格。王次回创作的艳体诗,据说可以改变几十里习俗,这有点儿类似于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清人严绳孙分析说,这与明朝当时处于太平盛世,江南又是一片歌舞升平,奢华靡丽有关。


王次回:我国古代写艳体诗的专业户

艳体诗早兴于南朝,晚唐达到了创作高潮。我们知道的许多知名诗人都曾写过艳体诗,比如温庭筠、李商隐、杜牧,以及后来的李煜。这些诗人只是偶尔染指,并没一以贯之地专注创作。王次回是唯一专注于艳体诗创作的诗人。他的艳体诗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形式上,后人评价说:“然脂以写,殊似妖淫。”比如”粉迹著书新指晕,翠痕沾袖旧眉图“、”筵前笑顾樱桃掷,烛下偷分茉莉穿“、”有雾不曾遮别路,随风想得过花丛“等等。


王次回:我国古代写艳体诗的专业户

他的诗作主要收于诗集《疑雨集》。他的作品影响后后世许多人,包括王士禛、纳兰性德、沈德潜等。就是到了现代文人,许多人对他的诗作也是情有独钟。郁达夫就是其中之一,谈诗必谈次回,对王次回的“秋夜河灯净业庵”这一句也十分欣赏。如果读郁达夫的古体诗,就会发现文字里有着王次回的影子。许多人也往往借王次回的诗来追求女孩,冰心表兄抄王次回的诗给表姐当情书;沈从文文采好,更是模仿王次回的文风写情诗。


王次回:我国古代写艳体诗的专业户

王次回的艳体诗这么流行,这么影响大。但是并没有很流传,以致于现在许多人对王次回这个名字也很陌生。究其原因,沈德潜说,王次回的诗太沉溺于艳了,简直是一个温柔陷阱乡,诗篇竟是你侬我侬之情,没有一点理性情趣,是毒害人心的作品。说得再明白点就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这是甜品,上不了正席,类似于五四时期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在他编选的《国朝诗别裁》,就故意不选王次回的诗。

另外,清朝时比较注重考察古代的经验来治理社会,相对比较重视教育,士大夫们也是崇尚学术研究,对于王次回那种率性而为,情感艳腻的诗当然不提倡了。乾隆年间,在编《四库全书》时,虽然朝廷收获了大量藏书,但乾隆要求撤出像唐人韩偓之辈写的那些倚丽之词,号为香奁体诗。这样,王次回的艳体诗失去了一次官方宣传的机会,以至于鲜为后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