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與陳意映:一段歷經百年,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絕美愛情

林覺民與陳意映:一段歷經百年,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絕美愛情

林覺民(1887年-1911年),福建閩侯人。早年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1911年4月27日(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與革命黨人一同進攻總督衙門,不幸受傷被捕,其遺體血肉模糊,陳屍於街頭示眾。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鬥志,成為辛亥革命的前奏。

像林覺民這樣的革命黨人,他們把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放置在個人的家庭幸福之上。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譜寫出一曲悲壯的史詩。林覺民從容就義後,其懷孕數月的妻子收到他生前所寫的《與妻書》,霎時淚如泉滴,痛切心骨,隨之暈厥倒地,只見散落於地的書信開頭寫著: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1887年,林覺民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其父親叫林孝穎,是當地有名的學者,以詩賦著稱於時。他十分重視兒子的教育,親自為他講授國文,對他寄予厚望。

小覺民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1891年,以優異的成績從侯官高等小學畢業,並考入全閩大學堂。期間,他接觸了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先進思想,常常與同學一起討論時局,並且認為“中國非革命無以自強”。其校長在他父親面前大加讚賞:“是兒不凡,曷少假寬,以養其剛大浩然之氣。”

覺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他非常關心天下大事,不僅加入一些學生愛國組織,還與友人一同創辦進步書刊,甚至發表演說。他在閩縣城七星廟作《挽救垂亡之中國》的演講時,捶胸頓足,聲淚俱下。當時大學堂的一個學監聽完肅然而嘆:“亡大清者,必此輩也!”

可他的行為令其父深感擔憂,一方面希望兒子成才,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後有危險傍身。為了讓兒子的心安定下來,林孝穎作了一個決定——讓林覺民娶親。

林覺民與陳意映:一段歷經百年,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絕美愛情

1905年,18歲的林覺民聽從父親的安排迎娶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陳意映。意映幼年受庭訓,耽詩書好吟詠,嘗著《紅樓夢》人物詩一卷。覺民後來在日本留學時,在一篇回憶兩人繾綣感情生活的文章《原愛》裡,深情地寫道:“吾妻性癖好尚,與君絕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他們雖初次相遇,卻彷彿相識相知已久,緣分註定他們要走在一起。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

覺民在《與妻書》中回憶了與意映新婚之時的甜蜜,信中提到的“雙棲之所”指的是福州鬧市區楊橋巷十七號的一座精緻的二層小樓,後來這座小樓也稱“雙棲樓”。

林覺民與陳意映:一段歷經百年,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絕美愛情

夫妻倆感情融洽,覺民挑燈夜讀,意映便在一旁陪著,不時交流。初冬的時候,稀疏的梅枝漏出月亮的影子,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覺民與意映並肩佇立窗前,雙手牽得緊緊,低頭共耳語。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一天晚上,覺民望著眼前心愛的妻子,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如果可能,我希望你比我先死。”面對丈夫突如其來的這句話,意映顯得不解又有些生氣。覺民連忙抱住她,解釋說:“如果我先死,以你瘦弱的身子肯定承受不住這份悲痛,我不捨得把痛苦留給你獨自承擔。所以我希望你先我而去,讓我來承擔失去即可。”意映看著覺民俊朗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該作何回答,她從沒想過會與丈夫分開。

雖然身處溫柔鄉,但林覺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志向。新婚不久後,他又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了……其實他又何嘗不想與妻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可是生在當時戰火喧囂的中國,所有人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他不願到時候看著妻子在自己面前死去!就算有幸活了下來,也可能面臨著夫妻分散不能相見的痛苦。

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在《與妻書》中,他向妻子袒露心聲,令人讀之不忍泣淚。

1907年,林覺民告別了溫柔體貼的陳意映,隻身前往日本留學。他十分珍惜在日本學習的機會,常常手不釋卷,廢寢忘食。而一同在外留學的同學在談到國家的頹勢時,紛紛唉聲嘆氣,聲淚俱下。林覺民憤然而起:

中國已到了危難關頭,我們是堂堂大丈夫,怎能空談和啼哭呢?我們既然都是革命志士,就應該仗義執劍,以死報國,爭取從根本上解救祖國,改變瀕臨滅亡的現狀!每一個有血氣的中國人,難道能夠坐視和忍受第二次亡國的慘狀嗎?

當時在場的人聽完,無一不被深深震撼。

不久,林覺民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活動。他每年暑假都會回來探望父親與妻子,順便與福州以及其他地區的同盟會成員秘密聯繫。

久而久之,意映便了解了丈夫的事情,因為深愛丈夫,她不但沒有阻止覺民,反而主動幫助他。覺民與福州的同盟會成員在西禪寺秘密聚會時,意映就幫著在一旁望風。經過幾次活動之後,意映體會到了覺民走這條道路的危險,不禁小聲哭著求他:“今後夫要遠行,一定告訴我,好嗎?我願隨著你前往。”

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如雪,陳意映亦不是平凡之女子。最好的愛情莫過於漢樂府《上邪》裡所寫: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不負天下人,卻負你一人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教?司馬春(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覺民的《與妻書》惟其感人,就在於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覺民手握顛抖著的筆,哽咽難言,他怕意映不瞭解他的心思,怪他忍心拋下她去死,於是強忍住內心的悲痛向妻子解釋。他說他正是因為愛妻,才有勇氣“舍小家為大家”,他不願天下人受同樣的離別之苦,願犧牲自己的幸福,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他多麼渴望得到妻子的諒解啊!寫著寫著,他伏在桌上,大放悲聲。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林覺民準備回福州響應。

1911年春天,一向都是暑假才回家的林覺民突然回家了。父親感到非常驚訝,他瞞著父親說,學校放櫻花假了,他是陪日本同學遊覽江浙風光順便回家的。林覺民擔心父親年邁,接受不了他成為“革命黨人”的事,所以撒了謊。

對於丈夫的突然歸家,意映的心惶恐不安,她料到覺民不久將要行動了。意映雖然極力想與覺民同行,可此時,她已有了八個月的身孕,覺民硬是不肯她陪同。他摸著她的臉頰說:“你要照顧好自己和肚子裡的寶寶,乖乖等我回來。”

1911年4月,覺民不捨地告別了愛妻與腹中的孩子。意映站在昔日同丈夫相守、留下無數美好的回憶的庭院前,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身影,不由得心如刀割,剛腸寸斷

4月27日下午5時30分,殘陽如血。林覺民臂纏白紗,腳著黑色橡膠鞋,手握步槍,與黃興等百餘人對著這象徵著大清王朝的兩廣總督署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可當他們衝進去時,卻發現兩廣總督張鳴岐等人早已撤離,等他們迅速回撤時,與趕來鎮壓起義的清軍相遇,雙方隨即展開了激烈的搏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林覺民與陳意映:一段歷經百年,令無數人為之感動的絕美愛情

林覺民,這位熱血男兒英勇就義的時候才24歲。這一生,他不負天下人,卻負了最愛的妻子一人。意映讀完覺民的書信,悲痛欲絕,萌生自殺念頭,欲追隨丈夫而去。但覺民父母雙雙跪倒在她面前,望她念在腹中的覺民骨肉以及家中的幼子,堅強地活下去。意映泣不成聲,含淚答應。覺民死去不足一個月,悲傷過度的意映早產生下遺腹子。此後一直未走出失去丈夫的痛苦,在覺民去世不久,她因思念過度,鬱鬱而終。那一年,她才22歲。

後記

今天,我們透過林覺民的臨終書信,看到了他當年慷慨赴死的時刻。即使心中懷著對生命的熱愛,對愛妻的眷戀,但為了民族大義、國之安危,它毫不猶豫地把團聚留給了人民,把離別留給了自己,毅然決絕地走向了生命的盡頭。他的名字值得被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份唯美絕愛也將永久鐫刻在歷史的浪漫豐碑上。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悲啼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生平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摹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尋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