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段历经百年,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绝美爱情

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段历经百年,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绝美爱情

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4月27日(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与革命党人一同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其遗体血肉模糊,陈尸于街头示众。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

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党人,他们把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放置在个人的家庭幸福之上。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悲壮的史诗。林觉民从容就义后,其怀孕数月的妻子收到他生前所写的《与妻书》,霎时泪如泉滴,痛切心骨,随之晕厥倒地,只见散落于地的书信开头写着: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其父亲叫林孝颖,是当地有名的学者,以诗赋著称于时。他十分重视儿子的教育,亲自为他讲授国文,对他寄予厚望。

小觉民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891年,以优异的成绩从侯官高等小学毕业,并考入全闽大学堂。期间,他接触了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先进思想,常常与同学一起讨论时局,并且认为“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其校长在他父亲面前大加赞赏:“是儿不凡,曷少假宽,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

觉民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他非常关心天下大事,不仅加入一些学生爱国组织,还与友人一同创办进步书刊,甚至发表演说。他在闽县城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时,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当时大学堂的一个学监听完肃然而叹:“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可他的行为令其父深感担忧,一方面希望儿子成才,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走革命的道路,怕日后有危险傍身。为了让儿子的心安定下来,林孝颖作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亲。

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段历经百年,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绝美爱情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听从父亲的安排迎娶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陈意映。意映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觉民后来在日本留学时,在一篇回忆两人缱绻感情生活的文章《原爱》里,深情地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

他们虽初次相遇,却仿佛相识相知已久,缘分注定他们要走在一起。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觉民在《与妻书》中回忆了与意映新婚之时的甜蜜,信中提到的“双栖之所”指的是福州闹市区杨桥巷十七号的一座精致的二层小楼,后来这座小楼也称“双栖楼”。

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段历经百年,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绝美爱情

夫妻俩感情融洽,觉民挑灯夜读,意映便在一旁陪着,不时交流。初冬的时候,稀疏的梅枝漏出月亮的影子,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觉民与意映并肩伫立窗前,双手牵得紧紧,低头共耳语。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一天晚上,觉民望着眼前心爱的妻子,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如果可能,我希望你比我先死。”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这句话,意映显得不解又有些生气。觉民连忙抱住她,解释说:“如果我先死,以你瘦弱的身子肯定承受不住这份悲痛,我不舍得把痛苦留给你独自承担。所以我希望你先我而去,让我来承担失去即可。”意映看着觉民俊朗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不知该作何回答,她从没想过会与丈夫分开。

虽然身处温柔乡,但林觉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新婚不久后,他又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了……其实他又何尝不想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可是生在当时战火喧嚣的中国,所有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他不愿到时候看着妻子在自己面前死去!就算有幸活了下来,也可能面临着夫妻分散不能相见的痛苦。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在《与妻书》中,他向妻子袒露心声,令人读之不忍泣泪。

1907年,林觉民告别了温柔体贴的陈意映,只身前往日本留学。他十分珍惜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而一同在外留学的同学在谈到国家的颓势时,纷纷唉声叹气,声泪俱下。林觉民愤然而起:

中国已到了危难关头,我们是堂堂大丈夫,怎能空谈和啼哭呢?我们既然都是革命志士,就应该仗义执剑,以死报国,争取从根本上解救祖国,改变濒临灭亡的现状!每一个有血气的中国人,难道能够坐视和忍受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吗?

当时在场的人听完,无一不被深深震撼。

不久,林觉民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每年暑假都会回来探望父亲与妻子,顺便与福州以及其他地区的同盟会成员秘密联系。

久而久之,意映便了解了丈夫的事情,因为深爱丈夫,她不但没有阻止觉民,反而主动帮助他。觉民与福州的同盟会成员在西禅寺秘密聚会时,意映就帮着在一旁望风。经过几次活动之后,意映体会到了觉民走这条道路的危险,不禁小声哭着求他:“今后夫要远行,一定告诉我,好吗?我愿随着你前往。”

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陈意映亦不是平凡之女子。最好的爱情莫过于汉乐府《上邪》里所写: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不负天下人,却负你一人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教?司马春(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的《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觉民手握颠抖着的笔,哽咽难言,他怕意映不了解他的心思,怪他忍心抛下她去死,于是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向妻子解释。他说他正是因为爱妻,才有勇气“舍小家为大家”,他不愿天下人受同样的离别之苦,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他多么渴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啊!写着写着,他伏在桌上,大放悲声。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林觉民准备回福州响应。

1911年春天,一向都是暑假才回家的林觉民突然回家了。父亲感到非常惊讶,他瞒着父亲说,学校放樱花假了,他是陪日本同学游览江浙风光顺便回家的。林觉民担心父亲年迈,接受不了他成为“革命党人”的事,所以撒了谎。

对于丈夫的突然归家,意映的心惶恐不安,她料到觉民不久将要行动了。意映虽然极力想与觉民同行,可此时,她已有了八个月的身孕,觉民硬是不肯她陪同。他摸着她的脸颊说:“你要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乖乖等我回来。”

1911年4月,觉民不舍地告别了爱妻与腹中的孩子。意映站在昔日同丈夫相守、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的庭院前,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由得心如刀割,刚肠寸断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残阳如血。林觉民臂缠白纱,脚着黑色橡胶鞋,手握步枪,与黄兴等百余人对着这象征着大清王朝的两广总督署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可当他们冲进去时,却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等人早已撤离,等他们迅速回撤时,与赶来镇压起义的清军相遇,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林觉民与陈意映:一段历经百年,令无数人为之感动的绝美爱情

林觉民,这位热血男儿英勇就义的时候才24岁。这一生,他不负天下人,却负了最爱的妻子一人。意映读完觉民的书信,悲痛欲绝,萌生自杀念头,欲追随丈夫而去。但觉民父母双双跪倒在她面前,望她念在腹中的觉民骨肉以及家中的幼子,坚强地活下去。意映泣不成声,含泪答应。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此后一直未走出失去丈夫的痛苦,在觉民去世不久,她因思念过度,郁郁而终。那一年,她才22岁。

后记

今天,我们透过林觉民的临终书信,看到了他当年慷慨赴死的时刻。即使心中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爱妻的眷恋,但为了民族大义、国之安危,它毫不犹豫地把团聚留给了人民,把离别留给了自己,毅然决绝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他的名字值得被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份唯美绝爱也将永久镌刻在历史的浪漫丰碑上。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