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苜蓿是一种古老的饲料作物,有着“牧草之王”的美称,为北方人所爱。


2000余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神秘的苜蓿,从此在中国扎根繁衍。


苜蓿,它生命力顽强,不怕严寒霜冻;它生生不息,“百刈不饶”,一茬又一茬;它明艳动人,常年被蜜蜂追逐;它营养可口,是盘中美味。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明艳动人的苜蓿王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苜蓿是骄傲、高贵而美丽的“牧草之王”,却未曾看到苜蓿成功背后所隐藏的哲理。


苜蓿的成功源于它的不甘现状,敢于舍去安逸;源于它的脚踏实地,“先下后上”;源于它的百折不饶,奋勇拼搏;源于它的审时度势,敬畏规则。


任何植物,任何动物,任何人在人世间生存,都需要把握这些生存之道,才能成功。


动植物是理性的,他们本能的遵守这些法则,而人类是早已跳出了理性的范畴,更多的是以感性为主,往往会背离这些原则。


今天,我们就跟“苜蓿王”,一起来学习

生存之道、成功之路


一、“破除硬实”,丰富自我


种过苜蓿的人都知道,苜蓿的部分种子具有“硬实性”,也俗称这些硬种子为“铁豆子”。


自然界赋予种子硬实特性的本意是为了保护种子,传播种子。它能够让种子长期的保持活力,直到种皮的通透性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后再发芽。 同一批种子可能会因为环境差异和种皮差异在不同的时间发芽,以此增加种族繁衍的概率。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长的像肾苜蓿种子,它具有硬实性


但也正是这种保护,让苜蓿种子常常与阳光、雨水失之交臂,最终化作了泥土。好在人类的出现帮助了它们,毁掉了它们的小窝,破除了它们的障碍,让它们都能茁壮成长。


而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是常常安于现状,等待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从苜蓿的“硬实性”,我们应当学到三点:


——卸去保护,破除障碍


俗话说:“没有伞的人跑的更快。” 安逸、舒适是沉默的杀手,无形中消磨人的斗志;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古有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亡了蜀国;今有沉迷游戏的网瘾少年,坐吃山空,忘了青春。无论是刘婵还是当代青年都是被富足安逸的物质生活迷乱了眼,忘记了江山和粮食是从何而来。蜀国必灭,网瘾青年也必悔。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乐不思蜀的刘婵成功灭了蜀国


谁也不知安逸舒适的生活还能持续多久,谁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有居安思危,不断输入,不断变强,才有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应对危机。而我们需要做第一件事情就是破除自己“安全舒适的思想”,在本来安全或者不安全的环境中,寻求更强的自己,更好的明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一个道理,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华为艰苦奋斗,终于创造出了5G技术,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如今还是被三星给超越了,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吗?并不是,只是因为尚未取得突破,取得进步,被人抢先一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同样如此,即便我们很努力也可能会被别人给超越,更何况不努力。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就是财富,我们要不断输入,扩充自己的内涵,才能同时代共进步,越来越成功;否则就只能像“铁犁牛耕”一样逐渐被淘汰。


——学会借力,打破困境


白蛇化形,向天雷借力;苜蓿破壳,向人类借力。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会借力。那么如何借力呢?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学会借周围人的力


首先,别人要愿意借给我们。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需要先发掘自己的“”和特长,让自己有“力”可借给他人;同时我们也当处好人际关系,与人和善。如此,我们便成为了他人愿意投资的对象。


其次,要发掘周围能借的“力”。我们就需要注意观察周围同事、朋友的特长,以及他们的社交圈。


其三,要敢于开口。如果不说,别人永远不知道你的需求。而且,主动借力是一种示弱,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的走入别人的心中,拉近自己和朋友的关系,何乐何不为呢?


二、“先下后上”,厚积薄发


前段时间,木木做了一个“等离子体”处理苜蓿种子的实验。发现苜蓿种子在发芽后的一周内,它的根系就长到了近10cm,而它的芽还不到2cm。看来苜蓿将种子里大部分的养分都给了根,是一个“先根后芽”、“先下后上”的“实干家”,也难怪它能够在干旱、盐碱、瘠薄的土地上生长。


苜蓿是一种深根型的作物,生长2个月时,籽苗的根就可深入土壤90公分,5个月时可达180公分(6尺);特别是当苜蓿植株达到20年时,主根能深入地下15米。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苜蓿是典型的深根作物


可见苜蓿的高蛋白、高产、极强的适应性不是捡来的,而是通过扎深根,厚积薄发而来的。就如同成功一样,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深入积累,需要千锤百炼。


从苜蓿的“先下后上”中,我们也应当学到两点:


——夯实基础,逆天而行


人生就好像就好比修房子,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基础,基础扎实程度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高度

庄周曾在逍遥游中写道: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大风托大翼


这句话表达含义是水深方能载大舟,风大才能负巨翼。在未来,我们如果想要“展巨翼、负大舟”,取得大成就,就必须要“

积小流、聚弱风”来扎实我们的基础,提高我们的上限


——愿做冰山,不做浮萍


苜蓿就如同冰山一样,露一藏九,根基深厚,却仍谦逊有礼。做人也应该做一个冰山般厚重、谦逊、具有丰富内涵的人;而不是如浮萍一样,毫无底蕴,却要去班门弄斧。我们要做冰山,而不做浮萍,因为谦虚使我们内敛,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提升我们魅力,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朋友。谦虚已然是成功路上一个必要的品质。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冰山内敛,谦逊,露一藏九


——厚积薄发,生命持久


厚积薄发,才能经久不衰。灯泡中的耐用钨丝是爱迪生通过几千次的实验才找到的,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厚积薄发,就没有今天耐用的灯泡。书法大家王羲之从小喜欢在水潭边练字,时间一长,竟然将整池水都染黑了。王羲之作品传承千年也是因为厚积薄发和坚持不懈。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是爱迪生的厚积薄发造就了耐用的灯泡


对于学习而言,只有扎实基础、勤学苦练才能让你每次取得好成绩;对于工作而言,只有持续输入,你才能持续创新输出,成为老板眼里那个不可替代的人;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着重质量、服务,深挖特色,才能让你的产品打出好口碑。一时的小聪明,只能是昙花一现;只有厚积薄发,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百刈不饶”,连绵不绝


古代先贤范蠡,曾三次为民散尽家财,且每次都能东山再起。不得不说苜蓿和范蠡还是很像的。范蠡与苜蓿都有三散家财(苜蓿每年刈割3-5次)的经历,且每次都能东山再起,而且正是三散家财让他们的总资产远胜从前。


这一切都当归功于范蠡、苜蓿百折不饶的品质和即时清零带来的推动作用。走向成功不仅需要要百折不挠,更需要及时清零,用“零”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不屈不挠,愈战愈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诸多坎坷。有的人跌倒了,就换一条路,结果又失败了;但是苜蓿般的这一类人不一样,他们跌倒了之后,立马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愈战愈勇,最终名利双收。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再坚持一下,就快成功了


很多事情大部分人都能做,但是做成了往往很少,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下去。自媒体写作这件事情就是如此。大部分人都具有写作能力,可是真正坚持下去的人没有几个,成功者自然是寥寥无几。无论选择任何道路、做任何事情,困难、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逃避无法解决问题,放弃更是弱者的表现,唯有像苜蓿一样,不屈不饶,才能实现更高的价值。


——不骄不纵,及时清零


及时清零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因为常常有人自满于当下的成就,就止步不前;为了欣赏一片美丽绿叶,就错了整片森林;为了炫耀,就忘记了自己来时的本心。


我们需要有着及时清零的思想,让自己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我们要明白过去的事情是用来回忆的,而不是用来享受和吹嘘的;当下的事情和未来的结果,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心的。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及时清零,保持谦逊昂扬的斗志


四、“敬畏冬天”,能屈能伸


苜蓿不仅有百折不饶的品质,更有“能屈能伸”的好汉气度。苜蓿面对刈割,不畏艰难险阻,愈战愈勇;苜蓿面对冬天,又饱含敬畏之心,愿褪去华丽的外观,只留下明年的火种,待到春季,再茁壮成长。


——无视规则,头破血流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对规矩长存敬畏之心。如果无视学校、公司的规矩,那只能被开除;如果无视交通规则;那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如果无视法律;那必定下半生只能在小黑屋里面过。


学会遵守规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既能体现品德;又能护自己周全。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规则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有人无视规矩,无视法律,去猎杀野生动物,才将病毒带入人群之中,危害天下。


学会服务家庭的规则,能让家庭幸福美满;学会遵守企业的规则,能让事业步步高升;学会坚守国家的规则,能让国泰民安。


——抓住机会,茁壮成长


苜蓿不仅懂得在冬日蛰伏,还明白春季是一个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当我们戒掉了焦躁,鲁莽,学会了在深渊中等待机会,并能“一觅即中”时,成功自会向我们招手。机会总是垂怜那些隐忍的,早做准备的人;越王勾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五、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古语有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苜蓿草就深知此事,它在从土地汲取营养的同时,就在不断为母亲固氮补充氮元素。


在狂风骤雨袭来时,苜蓿为母亲遮风挡雨;并用手紧紧的抓住母亲;在烈日炎炎时,苜蓿用它的身躯为母亲遮阳,减少母亲的水分流失;再在冷的冬天来临时,苜蓿褪去外衣,给母亲披上御寒。


主根可达15公尺,厚积才能薄发,“苜蓿种植”带给我们的成功思考

长存感恩之心,方能自信应对未来


学会感恩,能让我们内心更强大,更光明。感恩产生的道义力量会让我们充满自信,高歌着去迎接前方的挑战,无所畏惧。无论是修生养性,还是建功立业,都应先修心修德。感恩之心会成为成功路上制胜的法宝。


苜蓿的“王冠”不仅仅是天赐神力,更是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世界观所造就的。种植苜蓿不应当仅仅种在地里,更应当种在心里;让“破除硬实”,丰富自我、“先下后上”,牢固根基、“百刈不饶”,连绵不绝、“敬畏冬天”,能屈能伸、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方法论在我们心中扎根并茁壮生长,指导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走在成功的金光大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