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炉》,忆故乡

新年伊始,笼罩在神州大地上的肺炎瘟疫慢慢的烟消云散了,农历春节已远,很快便是春分。 话说春天是草长莺飞、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但福州这片土地压根就没冬眠过,所以也算不得复不复苏了,因为它四季如春的花草树木相对于其它城市的草木凋零的景象来说,让人一年四季都感觉到春的常在。福州的冬天,气温相比于其它城市来说也算不得低,但因为福州湿气重,所以让人感觉到湿冷了。

周末闲来无事,便在书房整理自己的书籍,偶然的机会在一角落发现了一本书,书名叫《围炉夜话》,随手翻了翻,书是一位清朝的大器晚成的老学究王永彬老先生所著,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述说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为什么叫《围炉夜话》呢?就是说每当雪夜晚饭后,一家人围在火炉旁,一起天南地北的谈笑风声,或传授人生的经验,有好事者把这些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对于物资贫乏和业务生活枯燥的古人来说,寒夜挑灯读书和围炉夜话乃是人生的两大乐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忙碌了一天,送走了白天的喧嚣,在温暖的空调房内,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能有一会片刻的安宁,静下心来读读书、品品茶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读《围炉夜话》,看着书名,不禁勾起了我童年故乡的回忆来。东飘福州已十年有余,因福州冬天不太冷,在冬天不围炉烤火已十年了,不禁让我追忆起故乡农村的美好时光来。故乡的冬天,草木凋零,寒风凛冽,大雪粉飞,北风呼啸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在这样的天气里,没什么事,乡亲们宁愿一整天不出门。在屋子的中央,放置一圆柱形的煤炉(炉内烧的是三个正在燃烧的藕煤,煤饼内有许多圆形的孔,可以让它充分的燃烧),在煤炉上架上农村特制的木制的四方火架,火架上方再盖上木条状的盖子,最后在火架盖上方再盖上一层火被就大功告成了,这时一家人三三两两的搬来木制椅子围着火架坐下来,把鞋子脱了,手脚放开来便可以伸到火被里去取暖了。这时一家人围着炉子或天南地北的谈笑风声或唠家常或玩扑克牌或嗑瓜子、剥花生,其乐无穷也。不管是呛人的煤气味还是熏人的脚臭味,大家也丝毫不在意。这种生活状态往往可以维持到半夜大家有睡意了才会依依离去,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看到满地瓜子花生壳和燃烧殆尽的灰白色藕煤饼,让人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幸福、温馨和知足常乐的满足感。而当我们远离了农村的纯朴、简单而粗犷的生活方式,在城市里又是怎么样的呢?城市里有的只是钢筋水泥,有的只是车水马龙,有的只是高楼大厦,有的只是喧嚣和嘈杂的人流和冷漠的人际关系。在城里如今过年已没了往日的年味,或在干净和狭小的厨房里,在煤气灶上做几个菜一家人冷冷清清的坐一起吃完饭,年就算过去了。偶尔在哪满天星空的遥远天际,传来阵阵辞旧迎新的花炮声,显得是多么的单调和孤寂呢?而儿时的故乡总是充满了年味,春节每天都是炮竹声声辞旧岁,万家灯火,家家户户都是炮竹声烟花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都是亲朋戚友好十几号人聚在一起围炉烤火或嗑瓜子花生或玩扑克,而老人或父母都在满屋柴烟燎绕的宛如仙境般的厨房里忙上忙下准备着年夜晚,时不时传来小孩追吵声,或在漆黑寒冷的夜晚无所拘束的放着烟花炮竹,烟花在夜空绽放着那光彩夺目的绚丽的色彩,那白雪皑皑的大地之上的夜空,烟花炮竹此起彼伏,争先恐后,把黑夜染得跟白昼似的。小伙伴们无不拍手称快好不高兴! 这,才是年的味道!

前年年末,一次偶然机会回了趟家乡,发现故乡早已物事人非,人去楼空了。一个二十多户村队,如今只剩不到十户人家了。好几户人家只能看到几片砖瓦的颓壁残垣的景象了,二十多年来,家乡似乎没什么变化,除人烟越来越稀少,田地荒芜,之前的鹅卵石乡间小道如今修成水泥路,其它似乎没什么变化。这还是我认识的生我养我的家乡吗?这是何等的凄凉呢?啃着记忆里曾经香脆可口的油炸红薯片,总觉得是那么难吃,那么的难以下咽如同嚼蜡,怎么就没了往日的味道呢?中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背井离乡,离开农村涌进城市,那乡村曾经美好的回忆和浓郁的乡味也将渐渐离我们远去,剩下只有无边的回忆和惆怅了。我们或许再也回不去了,一直生活和游离在城市的边缘,一直拼搏下去直至生命的尽头。等到年老的时候,我还能自豪的对儿子说:看这就是老爸生活和长大的那片美丽的土地吗?

读《围炉》,忆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