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和曹雪芹誰是《紅樓夢》的作者?

紅樓夢真神


紀曉嵐和曹雪芹誰是《紅樓夢》真作者,十大歷史證據面前一目瞭然。



《紅樓夢》百年研究史上的兩大難題,賈寶玉家的故事是誰家往事,賈寶玉的原型是誰?《紅樓夢》原名《石頭記》,《石頭記》改名為《紅樓夢》的時間是1784年,1784年夢覺主人為《石頭記》作序的時候,才將其書名更改為《紅樓夢》。此事發生在《石頭記》問世三十多年之後!

《紅樓夢》書裡的100條歷史常識已經告訴讀者,賈寶玉家大院就是皇宮大院,賈寶玉的原型就是廢太子,保成二爺,愛新覺羅胤礽。知道賈寶玉的原型是誰,知道賈寶玉家族是誰家,就算看懂《紅樓夢》了,最後也就能知道《紅樓夢》的真作者是誰了。紀曉嵐和曹雪芹誰是《紅樓夢》真作者,十大歷史證據面前一目瞭然。

證據一:紀曉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紀昀(1724年7月26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而曹雪芹這個人物是《紅樓夢》問世160年後才出現的,曹雪芹這個人是胡適先生猜出來,胡適先生先猜曹雪芹是曹寅的兒子,沒多久又說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這樣的胡亂猜測很是奇葩,純屬瞎胡鬧!曹雪芹是歷史上無法證明存在的人物。

證據二:《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它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是一部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堪稱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原作者一定是文學大家,詩詞大家,戲曲大家,美食大家,還熟悉佛學,醫學等諸多雜學。這樣一個人一定是大名鼎鼎,名聲在外的人物。

紀曉嵐以博學多才著稱,他閱歷廣博,性情詼諧。他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野史上說他是個風流才子,喜歡用大煙袋鍋子。他是清代政治家、文學家,官員。歷任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曉嵐具備漢文學第一高手寫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的能力和條件。

再看曹雪芹這個人物,因為曹雪芹本身就不是真實歷史人物,所以曹雪芹不可能在歷史上留下任何文章和詩詞。《紅樓夢》的作者是漢文學第一高手,這樣文學修養極高的人物就是文學草稿都是珍品,就跟唐寅畫作一樣,不可能一篇文章,一首詩詞都沒留下的。

證據三:曹雪芹是曹寅的孫子的證據是一條也沒有,胡周先生連瞎編的證據都沒有,這太清楚了。但是曹雪芹這三個字在《紅樓夢》批語中出現過,看看甲戌本《紅樓夢》第一回。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此批語清楚明瞭,《紅樓夢》全書裡的人物名字也好,批語裡的名字也好,沒有一個是真名實姓。假定曹雪芹三個字是代指一個人,

曹雪芹這個人名下的著作是《金陵十二釵》,既不是《紅樓夢》,也不是《石頭記》,歷史上好像沒人見過《金陵十二釵》這本書?又是歷史上查無證據的情況。

證據四:假定曹雪芹三個字是代指一個人,文學常識是證據四的基礎。批語裡的最後一句話: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披閱,是一個漢語詞組,意思是翻看(書籍),展卷閱讀。在《紅樓夢》等著作中多次出現。增刪的意思是增補和刪削。這兩個詞組可沒有寫作和創作的意思,假定曹雪芹三個字是代指一個人,這個人也不是寫作和創作。

證據五:對照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這句批語,看看《紅樓夢》書裡批語裡明確說出寫作和創作的這個人。

庚辰本眉批雲:開生面,立新場,是書不止《石頭記》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讀去非阿顰無是佳吟,非石兄斷無是章法行文,愧殺古今小說家也。

第六回一句:“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下此書,另覓好書去醒目;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細細言來。”“待蠢物”三字下,甲戌本有雙行夾批雲:妙謙,是石頭口角。第二十回寫到黛玉抽抽噎噎的哭個不住,寶玉欲以溫言勸慰時,不料自己未開口。庚辰本有夾批雲:石頭慣用如此筆仗。

第十七回:“此時自己回想當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淒涼寂寞”一段,庚辰本有眉批說:如此繁華盛極花團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語截住,是何筆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絕。是閱歷來諸小說中有如此章法乎。

研讀一下《紅樓夢》裡的脂批就會非常清楚的,脂硯齋與《紅樓夢》作者有共同生活經歷,脂批說石頭即作者。假定批語裡的曹雪芹三個字是代指一個人,那批語裡幾十次提到的石兄(石頭)就是《紅樓夢》的作者。

證據六:《紅樓夢》原名《石頭記》,《石頭記》書裡是有脂硯齋批語的,這就好像現在的語文閱讀理解題庫一樣,是帶有解釋和說明的!《紅樓夢》書裡的批語其實已經告訴讀者:《紅樓夢》作者就是石兄。

“石兄”的小名叫石頭,《石頭記》裡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王熙鳳為中心的故事就是他講述和記錄的,所以書名就叫《石頭記》。“石兄”有個雅號:石雲。

紀曉嵐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紀曉嵐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石頭記》就是石頭說,石頭說就是石雲。《石頭記》裡的故事就是寫在一塊孤獨的石頭上,孤石老人就是那塊孤獨的石頭。

證據七:《紅樓夢》開篇告訴讀者,書中故事是一塊石頭記錄的,這塊石頭會說話。石兄讓空空道人抄錄此故事去傳世,傳世用現代名詞解釋就是出版發行。空空道人聽從石兄的建議,抄書傳世。。

《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現實生活中是誰抄書後讓讀者看到的《紅樓夢》呢?是脂硯齋老先生,《紅樓夢》書裡的空空道人不是別人,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脂硯齋。空空道人,空是多音字,空這裡取四聲比較合適。有空的意思。道就說的意思,也可解釋為講解,人就是指讀者。脂硯齋有空寫批語給讀者講解《石頭記》。

空空道人是從石兄處得到的故事,脂硯齋是從作者處得到的故事。石兄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作者無疑,脂硯齋就是從石雲手中得到的《石頭記》。石雲就是紀曉嵐。

證據八:紀曉嵐的仕宦生涯和學術活動展開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正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一個重要的樞紐時期。紀昀一直是官方學術工作的領導人,凡有編輯之役、修書之事,他必在其間。他一生中領導和參與多部重要典籍編修。因此,紀曉嵐是中國文化史上有重大貢獻的學者。

一個人的習慣成自然,每個人的習慣都是規律性的行為。文學家的行文習慣也是一脈相承的,紀曉嵐的很多行文技法和習慣在很多作品裡都是有影子的,對照紀曉嵐的其它作品,讀者會發現《石頭記》裡的行文技法和習慣,跟紀曉嵐的很多作品裡的行文技法和習慣幾乎一模一樣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紀曉嵐喜歡用春這個字,他是字曉嵐,別字春帆。紀曉嵐的作品裡用春字很普遍,《紅樓夢》書裡的春字用的也很普遍。賈府四春: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都帶春字的名字。元迎探惜(原應嘆息)。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三春過後就剩下嘆息和可惜了。

證據九和證據十都是實物證據,這兩件實物證據都能到世界大拍賣行叫價的,這兩件證據小編雖然知道,但它們可不屬於小編,這是紅樓夢真神的珍藏,有緣或許一見。


紅樓夢真神


題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

肯定是曹雪芹啊!

事實上曹雪芹、紀曉嵐雖然是同一個時期的人物但他們兩確實沒有什麼交集!紀曉嵐和《紅樓夢》也沒有什麼關係,真正欣賞《紅樓夢》並讓它有機會推廣的是和紳。和紳編撰《四庫全書》的時候發現了《紅樓夢》並且非常喜愛,但由於當初紅樓夢在清朝是禁書,於是在對紅樓夢進行修改後他把《紅樓夢》推薦給乾隆,乾隆讀後非常讚賞,和紳趁機提出對《紅樓夢》解禁。

《紅樓夢》從此得以刊行天下。電視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紅樓夢的故事是張冠李戴了,本來這個電視劇就美化了紀曉嵐,歷史上的紀曉嵐雖然文采出眾,但是其他方面可沒那麼厲害。



深夜o讀書


當然是曹雪芹啦,紀曉嵐是《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晚年時期箸有《閱微草堂筆記》



黃段強


《紅樓夢》是我們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文學價值與內涵可算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反映的是當時歷史背景下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興盛到衰落的過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深刻反映和揭示了封建社會深刻的階級矛盾和社會現實,也契合了文學愛好者對書中豐富浩瀚的人文情感畫券的深度認同,雖然是小說,卻彷彿置身於當時真實的社會生活當中,賈寶玉,林黛玉,賈母,賈政,王熙鳳,薛寶釵等等,作者通過深遂的人性洞察力,一個個刻畫的是那麼的真實,似乎觸手可及[呲牙]

這樣一部古今中外都影響甚廣的巔峰之作的文學名著,作者當然是曹雪芹,著作上介紹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後四十回是高鄂。


XZY高安


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好笑呢?《紅樓夢》的作者但凡讀書人都知道吧,誰不知道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只能說紀曉嵐是和曹雪芹齊名的大才子。


西花苑侍


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

據史料記載,曹雪芹大約於乾隆九年(1744)寫的《紅樓夢》的初稿《風月寶鑑》,此年曹雪芹三十歲。

直到曹雪芹晚年,友人敦誠安慰他並勸說他專心著書。至此,曹雪芹隱居北京西山十多年,將舊作巜《風月寶鑑》增刪修改五次,寫成了名著《紅樓夢》。


經典圖書


從古至今,各種教科書都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哪有紀曉嵐之說?!


生石花637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又名《金陵十二釵》,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著,後四十回相傳為高鶚續著。


藍關古道


當然是曹雪芹,歷史上的他的家景與紅樓夢中的一樣富有,他是在寫自己。由富及衰,祖先是江寧制織造,到他在一輩,家道中落,潦倒而死。


夢迴蘇思達裡


曹雪芹,小說主人公賈寶玉是現實中曹雪芹的真實寫照,曹雪芹父親和祖父任江寧製造,祖父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父親同樣也是,家境富裕,可惜在九子奪嫡中站錯了位置,雍正上臺後曹家沒落,落得抄家的後果,這時曹雪芹還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