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時期的黨爭和明朝中後期的黨爭有何異同?

仇乾


美國實行的是兩黨制,兩黨輪流坐莊。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一種執政形式。此外,資本主義社會的執政方式還有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等等。黨派既然多了,那也就代表其執政理念和方式不同,矛盾也就必然會存在其中。雖然他們有矛盾,但他們都代表了資產階級,大資本家的利益。不管是民主黨的奧巴馬,還是共和黨的特朗普,他們都只會處心積慮為大資本家服務。



而明朝中後期的黨爭比起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之爭則更加複雜殘酷,非我一黨,其心必異,明末黨爭鬥起來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自萬曆三十三年,東林黨誕生後,一些黨派相繼問世。楚、浙、齊、宣、昆,還有天啟、崇禎年間的閹黨,這些黨派代表不同階層利益,但他們有一個共性,都希望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明朝的皇帝,好像挺樂於看到大臣們互相爭鬥,而自己則穩坐釣魚臺,坐享其成,殊不知,他們鬥來鬥去,沒有一個是真正為了朝廷,為了百姓,到頭來,遭殃的,仍是朝廷和百姓。

就好像天啟年間,開始東林黨挺強勢的。等到魏忠賢上了臺,東林黨人如楊漣、左光斗等人,都相繼被魏忠賢迫害致死。明朝的黨爭也到了極致化,東林黨也是越戰越勇,終於等到了崇禎上臺,閹黨徹底倒臺。沒了閹黨,東林黨自此一家獨大,最後連崇禎也沒控制住。你以為東林黨真是為了朝廷,他們大多為了自己,為大地主,大鄉紳們代言。這就導致普通百姓生活仍就困苦不堪,再加上後來明朝又天災瘟疫不斷,老百姓日子沒法過了,只能鋌而走險造起反來,明朝在內憂外患下,也就敗亡了。


總的來說,美國式的黨爭是為了爭奪執政權,從而更好的為代表的大資本家服務,這是他們的政體,無可厚非。明中後期的黨爭則是皇帝的昏庸,無能所導致。如果萬曆如唐宗宋祖一般,東林黨是沒有出頭之日的,其他黨派更不會出現。愚以為,一位偉大的君主需要的只有一個信念,一個信仰,所謂亂則生變,只有同心同德,一個國家才能止亂制暴,從而邁向更好的明天,如果都這樣爭來爭去,天下豈能安寧,百姓又何以安居。人們常說,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這也道出了黨爭的可怕嘴臉。


風雪夢不逝


特朗普時期的黨爭和明朝中後期的黨爭有何異同?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政治制度之下產生的一個表面看相似,但有實質區別的問題,他們二者都是黨派跟黨派之間爭論,都是黨爭,卻有著本質區別。

美國黨爭不同地方:

美國近現代兩黨政治是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的兩黨政治制度,是一種設計好的政治架構。通過兩黨各自推出不同的候選人代表本黨參加選舉,形成一種競爭機制,意在通過兩黨交替執政啟到互相制約監督的作用,從而達到三權分立的原則。民主黨執政共和黨監督,共和黨執政民主黨制約。美國兩黨歷史上一直存在的“驢象之爭”,美國的兩大黨派特色鮮明:民主黨提倡大政府,共和黨提倡小政府。民主黨提倡鼓勵移民,共和黨提倡傳統價值觀。兩黨分別代表美國階層不同的利益和價值觀。但是兩黨之間只是政見不同,可以互相攻擊指責對方,但是無法具有能力干涉美國行政權,行政權在美國總統,無論總統是共和黨還是來自民主黨,美國總統只對國家和憲法負責。美國是憲政國家,兩黨一切政治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來進行,必須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美國政黨政治是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服務的,是建立在資本主義政治體系下的一種遊戲規則。無論怎麼爭誰也都不能破壞規則。

明朝黨爭不同地方:

這裡所說的明朝黨爭主要是指明末東林黨與宦黨、浙黨之爭。明朝中後期以後,政治日趨腐敗,黨派林立,黨爭迭起。萬曆三十三年(1605),被明朝政府革職的吏部郎中顧憲成,與同好高攀龍、錢一本、薛敷教、史孟麟等人,在他的故鄉無錫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諷議朝政,品評人物,抨擊當權派。一時“士大夫抱道杵時者,率退處林野,聞風響附”(《明史》卷 231《顧憲成傳》)。部分當朝在職官吏如趙南星等也遙相應合,東林黨以此得名。如此同時,另一批官員士紳又組成浙、齊、楚、宣、昆各黨派。這些黨派相互之間也有矛盾,但他們都與大地主集團相互勾結,“務以攻東林排異己為事”(《明史》卷 236《夏嘉遇傳》)。宣黨首領湯賓尹是宣城人,昆黨首領顧天峻是崑山人,其他各黨皆以鄉里命名。在這些黨派中,以浙黨勢力較大,浙黨首領沈一貫、方從哲都先後出任內閣首輔,權傾一時。

明朝黨爭之亂像給明王朝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是一個沉重的歷史教訓,東林黨雖然能夠看到明朝社會積弊,提出系列問題,但是東林黨人多數實幹不行吵架內行,針對問題總是找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只是作空喊而已。宦黨擅權專政、禍亂朝綱、為了利益採取卑劣手段打擊政敵如魏忠賢之流被載入史冊。浙黨的成立是為了針對明神宗立儲之事,後來成立之後就一直與東林黨展開朝廷上的角逐。明朝黨派之爭是一個毒瘤,只要有朝堂就會有黨爭,一方提出自己的觀點,另一方提出辯駁,最後結果交由皇帝定奪。黨爭除了是各黨派要代表自己一方爭取利益之外,很多時候皇帝也會刻意培養堂上的各派系勢力,適當打壓適當提拔,玩弄平衡手段,以防止一枝獨大威脅皇位的情況出現。正是因為朝堂黨派之爭和宦官、權臣干政,導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軍事也漸漸衰敗,大家都不幹事一心搞鬥爭,導致經濟軍事一落千丈,後為了充實國庫,朝廷苛徵暴斂,人民起義的事情也經常發生,朝野上下都是動盪不安。由於明朝國力漸衰而喪失威懾力,崛起於關外的滿洲人開始不再服從朝廷的管理,發展到後來成為明朝的威脅。

明朝黨爭從明朝建立伊始直到明朝滅亡一直存在,它如同一個癌細胞不停的吞噬著明朝的精氣神,讓大明內部在不斷互相傾軋,不斷內鬥,不斷消耗著精力。當關外滿洲人崛起,他們還在內鬥,甚至國家危亡之時還在進行著,這是明朝之偒,也是其衰落和亡國的內在原因。

結論:兩種表面看似一樣,但有著本質區別的黨爭造成的歷史結果是不一樣的。美國兩黨政治下的黨爭為美國利益服務,黨爭形成互相監督制約,保證了美國政治經濟穩定發展,造就了一個世界強國。明朝中後期黨爭造成了國家的衰敗,動搖了國家的根基,是亡國的重要因素。


西江夜行


所謂的黨爭,其實大同小異,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多黨制有嚴重問題,因為中國的歷史已經證明。

相同點:1、都以爭奪執政權為目標。政黨或者準政黨(明末的“黨”不是現代意義的政黨,沒有明確的黨綱,沒有嚴密的組織,也沒有明確的議事規則,最重要的是沒有合法身份,明朝本身不允許“黨”存在,相反,歷代君主對“結黨”和“黨爭”都深惡痛絕)的目標都是爭奪執政權,無論是為了實現政治主張還是為了獲取政治利益,執政權都至關重要。因此,每個黨上臺都要進行政治分贓,排除異黨分子,安插本黨同志。

2、黨同伐異,鬥爭日趨激烈。黨爭一般開場比較溫和,因為不管美國的黨還是明末的黨,其骨幹都是精英階層,大家都保持基本的體面。但後期則鬥爭日趨激烈(2016年的美國總統競選撕下了美國政黨競爭的最後體面),主要是因為各自的隊伍日趨龐大,需要爭取的政治利益越來越多;面對的政治問題越來越複雜,甚至演變為危機,比如美國現在相對衰落,產業空心化、貧富差距加大、犯罪率高企、醫保問題、學費問題都積重難返,特別是最近的疫情更是一記重擊。明末危機更為深重,天災,寇虜交攻,財政崩潰,危難局面下很難統一思想;最後,矛盾和鬥爭烈度本身就有一種循環上升的固有趨勢。

所以,這種政治格局在國家的上升期問題並不凸顯,但一旦面對危機,不但無力解決,而且社會矛盾與政黨矛盾會交相呼應,政黨爭功諉過,導致解決問題的空間更加逼仄。

不同點:1、如前所述,明末的黨不是合法政黨,所謂的黨爭也都是地下鬥爭,雖然這種矛盾已經表面化,但不存在合法鬥爭途徑。而美國特朗普時期的政黨是合法政黨,有明確的黨綱,嚴密的組織,明確的議事規則,有合法身份,也有很多合法鬥爭手段,比如國會表決、各級競選、媒體交鋒。

2、爭奪執政權的手段不同。明末的“黨”通過攻擊對方的政策失誤、執行失誤來爭奪政權,一般大佬授意(比如內閣成員或黨的實際領袖),言官發動,御前爭辯,幕後關係運作,最後拉對方成員下馬,扶同黨上馬;或者運用“京察”這種制度化的績效考核手段,夾帶私貨,實現黨同伐異的目的。美國特朗普時期的黨爭主要通過各級競選,司法訴訟(比如調查特朗普通俄),媒體上抹黑對手、吹噓自己來施加輿論壓力等手段來爭奪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