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線下藥店都買不到口罩,但是朋友圈的微商卻隨處可見的在銷售口罩,這個現象確實很有意思,我們在藥店都買不到口罩,在網上電商平臺也買不到口罩,但是朋友圈總是有人在賣口罩,N95這種難搞的都有得賣,和我們線下的市場完全是不同的,這是為什麼呢?筆者來分析一下:

1、只是為了騙取定金

比如最近山東青島市黃島區的警方破獲了一起利用微信賣口罩騙取定金的案子,這個案子的嫌疑人周某在朋友圈發了賣口罩的消息,而他的另外兩個朋友圈的人看到微信後就一共支付了4000元的定金給周某,但是當週某收取定金後就微信不回,電話關機了,想自己把這些定金花了,最後楊某和陳某聯繫不上就報警了。最後得知,周某的消息也是轉發的朋友圈的信息,但是最後發現對方可能是騙子於是就沒找對方買了,但是他也沒有想把定金退給對方,而是想佔為己有。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最近廣州市也破獲了一起類似的案子,嫌疑人發佈虛假的口罩銷售信息,並且提供了虛假的物流信息,然後就拒絕回覆信息,案子破獲後發現嫌疑人通過微信群騙取了8名受害人供給8000多遠的資金。

當然這些還只是小金額的案子 ,大一點的也有,海南海口市警方就接到了一起報案,對方稱在微信上買口罩被騙取了30萬,

2、賣假口罩騙錢

其實這個也能理解,當我們市場上都在缺口罩的時候,為什麼他會有口罩銷售?但是這確實是一個生財的機會,因為大家都需要口罩,而線下線上又買不到,於是機會就來了。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這種方式相比第一種了,是有貨的,但是這個貨是假的,有產品,只是產品是假的,比如最近吉林省長春市警方破獲的一起案子,嫌疑人也是在朋友圈發佈銷售口罩的信息,也確實有貨, 但是受害人最後發現這些口罩是假冒偽劣產品,這起案件涉及的口罩多大1.2萬隻。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當事人A以1.5元的價格購得口罩,然後再銷售給當事人B,當事人B再以3.5元/只的價格賣給C,當事人C最後以6元/只的價格賣通過朋友圈和其他網絡平臺銷售給最終的消費者。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3、可能是前期囤貨的

因為各地對疫情的反應時間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嗅覺靈敏,於是提前就囤積了一批口罩,然後在緊缺的時候通過朋友圈銷售出來,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這種是確實有口罩的,口罩也是真的。

當然也有有一種是通過各種特殊的手段拿到的貨源,比如捐贈什麼的,這種行為之前網上也有爆出,當事人說自己的口罩是通過特殊渠道得到的。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4、從經濟學上怎麼看?

從經濟學上來看,價格管制以後,必然會導致“黑市”的誕生,以前我們印象當中的黑市應該是有一個實體的陰暗偏僻的交易場所,其實現在不會了,銷售信息的發佈以及資金的交易通過微信朋友圈和微信支付就可以完成,所以不會有線下的實體交易場所了。

但是這種交易其實就是一種“黑市”,因為疫情導致需求量暴漲,供給不足,這個時候理應是通過增加供應來平抑市場,雖然口罩也涉及了很多產業鏈,但是口罩這個產品的生產本身並不是太難的事情,要擴大生產也可以通過市場的 力量辦得到。價格上漲後,銷售商自然會加大進貨量,而廠家也知道這個價格信息,會擴大生產,可以賺更多的錢。那麼這個價格信號會馬上傳導到整個產業鏈,那麼相關的產品價格都會上漲,最後就是擴大生產,增加供應,最終會供需平衡,價格肯定是會比平時要高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買得起口罩。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但是在我們對市場的價格進行管制後,而且還進行舉報,那麼本應該漲價的,現在不能漲價了,而他們銷售完已有的庫存 後,那麼銷售商就不會再進行進貨。之前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有人在藥店買口罩把過程錄下來發到抖音上,大家一致的口誅筆伐的聲討銷售口罩的商家。其實當我們這樣的行為就會對這些銷售商形成巨大的壓力, 最後的結果就是不會再進口罩了,出力不討好,沒有利益的事情是不會持續和普遍的。

而當我們這些人都買不到口罩的時候,生產商接收到的價格和需求量的信號也是扭曲了的,生產就不會那麼積極,但是那些沒有正規生產牌照的人就會鑽空子,和在微信朋友圈活躍的那波人結合在一起。最終構成了“黑市”的完整產業鏈。

為什麼藥店買不到口罩,微商卻一大堆口罩銷售?

剛開始說我們國家的日生產能力是2000萬隻,最近據說已經提高到了1億隻的產能,這個數據看似很大,但是還是不夠市場需求的,尤其是復工復工愈演愈烈的當下,復工越多,那麼需要的也越多。以前都待在家裡,使用就少了很多,但是現在要復工了,幾乎是每人一天一個,我們中國不可能一天只有一億人外出勞動的。

而現在疫情在全球擴散,全球的需求量都在暴漲,口罩依然還是緊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