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重啟2020?不現實、不可能,當年幻想的美好,現在都成為噩夢!

2020年初始,武漢新冠肺炎的爆發至今讓我們看到消息時而慶幸時而揪心,今年我們才剛認識奔赴一線多次的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

我時常告訴我的孩子:“媽媽什麼都不需要你做,只希望你能平安健康、勇敢無畏,媽媽希望你是敬業、誠信、善良的人。”

現在很多人說自己想上學想出去工作,但那些一線“逆行者”們此刻最希望的應該是早點回家,抱抱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以前上學的時候過於追求成績和分數,那時候總覺得我們是在跟分數做鬥爭。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現在很多家長看著自己孩子上網課不專心恨不得讓孩子趕緊長大,自己就能少操心了。隨著21世紀的發展,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們能贏在起跑線。

上高中那會,我和我的同學們不知為何要必須會背那“24字”的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直到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的爆發讓我重新思考:我們到底該培養什麼樣的人?

最近一直關注關注疫情有關情況,這世間還是很多自私的人存在。隱瞞病情這件事讓我明白,教育孩子重要的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愛國

2003年,鍾南山院士奮戰一線,2020年,鍾南山院士又奮戰在一線,17年過去,他變成84歲的老人,唯一沒變的是責任。17年前,他不顧壓力實話實說,17年後他依舊如此。

疫情爆發後,同鍾老一起奔赴武漢重災區的還有73歲的李蘭娟院士,他們成立專家組,沒日沒夜跟病毒鬥爭,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愛國讓我們深深敬重。

身處海外牽掛家鄉,15歲蒼南少年用揹包從印尼揹回1.5萬個口罩。少年強,則國強,這就是中國屹立不倒幾千年的脊樑,教育孩子愛國,從小就該開始。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敬業

新冠肺炎潛伏期長、傳染性強,目前大家在家不出門是對自己和別人的負責。有一些人在危難時刻選擇“逆行”,從放下家庭選擇“戰場”開始,她們就已經成為英雄。

誰家沒有父母?醫生護士們為何不顧危險?敬業的態度和身上的責任讓他們無怨無悔,舍小家顧大家的職業操守讓人肅然起敬。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2月20號,李蘭娟院士拿下口罩對著鏡頭微笑,滿傷的口罩印讓很多人直呼心疼。“我是醫生,我先上”這句話給予多少人安慰?他們不是神,只是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做好自己該做的。

疫情期間撤掉多少幹部?一問三不知的湖北衛健委主任,湖南張家界疾控中心慢性傳染疾病防治科科長李文傑,還有眾多失職幹部,等疫情過去,他們降一輩子被人看不起。

孩子們,無論你以後從事什麼工作,你都要兢兢業業,你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損害人民利益。

誠信

2月21日,湖北武漢女子監獄確診203例,湖北省湖北省沙洋漢津監獄確診41例,均為輸入型病例。兩所監獄新冠疫情發生後,湖北省武漢女子監獄因防控工作不力監獄長被免職,最終原因竟是因為沙洋漢津監獄一名幹警未如實報告生活軌跡導致眾多人被感染。

誠信就那麼難?2月3日,山東濰坊奎文區新冠肺炎張某芳1月17日去安徽返途中聚餐,回到濰坊隱瞞外出行蹤,1月21日因頭痛、咳嗽去醫院被確診,就醫時隱瞞病情導致與其接觸的68名醫務人員和某4S店的49名人員被全部實行隔離。

人無信不立,無論你們將來怎樣發展,都要把腰板挺直。行得正站得直,把誠信看的和你生命那樣重要才對。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友善

全國各地醫生馳援武漢,眾多不知名的市民在派出所扔下口罩、消毒酒精就走,你的善良終將成為照亮前行路上的一盞明燈。

疫情期間,有一線的醫生下班回家被拒小區門外,原因是他從醫院回家,擔心他把病毒帶回來傳給別人。這是在2月9號發生在河南鄭州某小區業主群的事情。2位奮戰一線即便再苦再累也沒有哭過的醫生留下淚水。

即便是他們體溫正常做過嚴密保護措施,還是被拒之門外。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了要記得:“涼什麼別涼人心!”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2月14號,在湖北襄陽某小區門口那位罵罵咧咧的業主嫌棄蘿蔔不好,張口就是“這蘿蔔都不能吃了”,罵罵咧咧讓志願者氣憤。這批蘿蔔是免費捐贈給湖北人民的,這位大媽不但不謝還罵罵咧咧讓人心寒。

我們現代教育一直都希望青少年做一位善良的孩子,不管將來做什麼,至少人品好。作為家長,我們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小康家庭,我們或許沒有能力讓孩子們獲得多高成就,給孩子多富裕生活,但我們可以教會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我們希望孩子們有所成就,但我們更希望孩子們能平安快樂擁有好的品質。有些行為習慣是孩子從小養成的,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影響了絕大多數孩子成為那樣的人。

家長們該明白的道理: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數,是把孩子培養成這種人

就像現在的網課,有的孩子不以為然甚至毫不在意,但作為學生就該有個學生的樣子。早上6點半在班級群裡打卡,你一次性多拍幾張照片到點就發然後繼續睡,你的不誠實害的不是別人。有時候家長看了忍不住發火,孩子卻不以為然。

家長為什麼大吼大叫?作為家長的我可以理解這種情緒的無奈。趁孩子正在成長,家長不能掉以輕心,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