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玉梅,48岁带同镇妇女办服装厂致富,一个残疾人也有大目标


#自拍我的故事# @自拍 我叫陈玉梅,今年48岁,因为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从小就是右腿残疾。我的丈夫、公公,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这几年给儿子看病,公公车祸等,花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我们家一度成为曹县安蔡楼镇最让人担忧的一个贫困家庭。

家庭的重担重重地压在我一个弱女子身上。为了生活,我让娘家给买了台锁边机,在镇政府附近的街头为村里人缝缝补补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我这半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从小就得跟着我们夫妻到处赶集,困了就睡在身后的三轮车里。每天半夜回家,一家人喝碗凉水吃块干馍就算过了饭时。所以,孩子从小就很瘦弱……现在孩子长大了,已经成为我的小帮手。

这是一部小型打面机,它是我们一家人的功臣,我们赶集用的面粉都是用它一点点磨出来的。每天赶集回来,我们两口子就先用它磨好面。然后制馅,最后团元宵,或者做粘糕。一忙就是大半夜。逢年过节,我就和丈夫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去卖粘糕和元宵。

这辆三轮和三轮上的簸箩,还有这杆秤,都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了。就是这杆秤,白天被城管缴了好几次了,到晚上他们又会给我送回来。——我也理解他们的辛苦,可有时候一看来生意了,也是想争着多卖一份儿……他们缴我的秤,我就和他们大吵大闹,撒泼那事儿我也会……


这是我们家的厨房,空间不算小,放着几个锅碗瓢盆。锅里还有半锅稀饭,已经凉了多时。到中午吃饭时候热一热就行了。

冰柜里面放着一个咬了一口的黄色苹果和半只烧鸡。那是十天前公公去世时剩下的供品。那苹果不是咬的,是破供时用手抠的痕迹。儿子宁宁不啥的吃,一直放着。

不管家里有多苦,我从来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也最不愿意别人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刚过门时,公公曾说我腿有残疾,我烦了有小半年吧。我发狠挣钱过日子,正常人的那些活计,我都不肯拉下。

渐渐地,我也理解了当初公公是体谅自己的不方便,是对自己的关心而不是嫌弃,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谁家有事情,我就利用自己的缝纫技术前去帮工。村里远远近近的人家,几乎都穿过我这个坡脚女人做的针线活。

其实,我家的困难,也牵挂着镇政府的心,他们希望通过小额贷款这种方式帮助我尽快脱离贫困,给我送来了五万元的小额贷款,又协调镇里为我租赁了两间临街的楼房做门市,还帮助我儿子宁宁干起了淘宝经营。

那一天,村里的街坊邻居知道我要开服装加工厂,也七手八脚的给凑了两万多元。就这样,在一个艳阳高照,阳光明媚的早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宁宁服装加工厂”顺利开业了。

服装厂的店面并不大,既是车间又是展示平台。楼上有空间,可是我有着先天的恐高症,上得去下不来。现在诺大的二楼,都是儿子宁宁的淘宝店操作平台和仓库。

算起来,我才上了两年学,可是现在要记账,你看,我也有自己的记账方式,就是通过这种简单的记录,给上班的工人姐妹计算当月的工资。下一步企业发展起来了,我还得聘用一个专业的会计。算账这玩意儿,真不是我要强就能把它做好的事情。

服装厂的房间不大,我每天的20多个小时就在这个空间里穿梭着。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把关,容不得一点瑕疵。

现在,我和我的团队负责加工,儿子宁宁负责电商销售,服装加工厂已初具规模,越干越红火。仅仅是开业半年,我们就实现了销售收入3万元,不光自己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现在还有镇里的七八个贫困妇女来我这里打工。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走出贫困,奔上小康的。

通过办这个小小的服装厂,我现在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的人生虽有不同,但幸福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