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果時有這個習慣,怨不得你腸胃不好

我們在談到均衡飲食的時候,總會提倡大家多吃水果。這話沒錯,大量研究也證明,水果中確實也含有對人體中有益的物質。但是,水果應該怎麼吃,不同人群應該如何選擇水果種類?水果到底能不能減肥呢?壇妹今天就來說說吃水果那些事。

吃水果時有這個習慣,怨不得你腸胃不好

一、胃不好應該怎麼吃水果?

水果(蘋果、梨這一類)帶皮吃好還是削皮吃好?不少人面臨這個糾結的問題。其實,吃水果削不削皮其中一個考量因素還包括胃的狀況。

如果你的身體沒有任何消化系統方面的問題,並且也確定已經把水果洗乾淨了的話(確保果皮中的農殘都已經去掉),建議水果帶皮吃,畢竟這樣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而膳食纖維也算是一種營養素。

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可溶性膳食纖維存在於比如燕麥、豆類、胡蘿蔔、燕麥等食材中,有助於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控糖、降膽固醇。

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存在於果皮、獼猴桃籽、火龍果籽等,這種膳食纖維能幫助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蠕動,減少便秘,有助於降低總膽固醇。

總之,這兩種膳食纖維都會對人體健康有好處,而且帶來的益處不同,如果腸胃都可以接受,就都要吃。

但是如果你的胃腸不太好,經常有胃脹的情況,還是建議吃水果把皮去掉,以可溶性膳食纖維為主。

這是因為果皮的纖維通常屬於不可溶解膳食纖維,不太容易被人體消化,尤其是獼猴桃籽等部分,消化會更困難一些,比如胃腸不好的人群和有腸易激綜合徵的人群,在吃蘋果、梨等水果的時候,還是建議把皮削掉吧,減輕腸胃的負擔,讓它更舒適一些!

吃水果時有這個習慣,怨不得你腸胃不好

二、吃水果可以減肥嗎?

很多人聽說吃水果利於減肥,就一天吃很多水果,沒想到卻變胖了,這也不奇怪。

水果通常含水90%左右,其他物質含量並不太高,除了榴蓮、牛油果富含脂肪外,多數水果所含脂肪較低,通常在1%以下;除了葡萄、大棗、香蕉含糖量高一些外,多數水果的含糖量在10%以內。100克蘋果的熱量比100克米或面、100克點心的熱量低。因此,如若喜食餅乾、蛋糕等零食的人用水果替代點心,確實是可以減肥的;甚至替代部分主食時,也有利於減肥和瘦身,如果再配合其他減肥措施,瘦是必然的。

然而為什麼很多人吃水果反而胖了呢?有可能和吃水果的量或選吃的水果有關。比如西瓜與米飯相比,讓一個女性多吃一碗飯很難,但如將一把小勺放在半個西瓜裡,邊吃邊看電視,很快就能吃下去。半個中等的薄皮西瓜約含碳水化合物140克,而一碗米飯約含碳水化合物75克,半個西瓜約相當於兩碗米飯。如此一比,若正常的三餐外,再吃大量水果,減肥只是個美夢。如果再喜歡吃榴蓮這類高熱量水果的話,那就只能是越吃越胖了。

吃水果時有這個習慣,怨不得你腸胃不好

三、糖友應該怎麼選擇水果?

血糖控制平穩是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的前提。當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在7.8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在7.5%以下,近期沒有血糖“過山車”的現象(忽高忽低),就可以適量食用水果。

當血糖控制不理想時,應暫不吃水果,可以將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當水果吃,等血糖平穩後再酌情選用水果。

糖友選擇水果,應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GI)、低血糖負荷(GL)的水果。大部分水果,如蘋果、梨、鮮桃、櫻桃、葡萄、柑、柚等,GI與GL值均較低,糖尿病患者可以經常食用,每天200克左右;高GI的水果中,菠蘿、西瓜、芒果、獼猴桃的GL值比較低,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食用100 克左右;香蕉的GI與GL值均較高,不建議糖尿病病人食用。

另外,成熟度不同,水果的GL值也不同,成熟度越高,GL值也越高,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水果時儘量挑選偏生一點的水果。

還有,吃水果的時間最好選在兩餐之間、飢餓時或者體力活動之後,作為能量和營養素補充。通常可選在上午9點半左右、下午3點半左右,或者晚飯後2.5小時,以錯開血糖高峰期。不提倡餐前或飯後立即吃水果,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致使餐後血糖過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