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育苗“種下”希望

科技育苗“種下”希望

□記者 段婷婷 報道 3月6日,在山東偉麗種苗有限公司大棚內,工人正在嫁接西瓜苗,近期平均每天約50萬株西瓜苗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

□ 本報記者 段婷婷

3月6日,在章丘區刁鎮山東偉麗種苗有限公司的兩個大棚裡,100多人正嫁接西瓜苗,他們戴著口罩,相隔1米多,安靜地忙碌著,呈現出“別樣”的春景。在相鄰的刁鎮,濟南東方驕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170多個哈密瓜新品種已破土,等待著被篩選,變成秋天的訂單。

春日勝黃金!當前正是育苗最繁忙的時節,章丘區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將科技滲透到育苗的各個環節,穩定生產、保障春耕。

大棚用上物聯網

“再有十幾天就成熟了。”在章丘區高官寨官莊村村民張明傑的大棚裡,元旦時栽下的甜瓜已長至兩個拳頭大。頭茬瓜豐收在望,他又忙著給二茬瓜授粉。目前,高官寨甜瓜種植面積已達4.5萬畝,擁有集散市場,張明傑預判銷路問題不大,“不過今年採摘應該會受影響。”

這是高官寨今年最早的一批甜瓜。“本地甜瓜集中栽種在1月1日、2月4日兩批。3月5日、4月5日前後則是西瓜集中栽種。”當地育苗企業濟南東方驕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林橋介紹,春天是育苗最繁忙的時節,趕上疫情,已經一個月沒回家了,不過農民的種苗都沒耽誤。

“前段時間,村裡設了卡口,送瓜苗的車進不了村。”張林橋說,政府部門陸續來了好幾趟,給車輛辦了通行證,還送來了口罩、測溫槍和消毒液。

疫情造成的最大困擾是人工短缺。張林橋說,近年來機器代人成為常態,智能化應用讓育苗企業在疫情防控中有了更多支撐。“一個大棚40萬株苗,人工播種需要45個人忙活兩天,自動播種機7個人一天就能搞定。”張林橋說。在偉麗種苗的大棚內,還安裝了物聯網設備,在辦公室大屏或者手機上都可以隨時查看棚內的情況,天窗開關、澆水、溫度等都可遠程操作。

嫁接種苗“住”進智能癒合室

早上6點半,在偉麗種苗大棚內,辛霞測體溫、消毒後,戴上手套開始工作。她將南瓜苗中心的小葉摘掉,用針在中心部位扎出接口,然後用刀片將西瓜苗莖部斜著割斷,插進去,一棵瓜苗便嫁接好了。她一天工作將近10個小時,嫁接四五千棵種苗,收入約300元。

正值瓜苗嫁接的關鍵時刻,100多名工人從早到晚地趕工。“現在復工率已經達到90%以上。”偉麗種苗總經理張偉麗說。

嫁接好的瓜苗被送進智能癒合室,這裡可自動調節溫溼度、有人工光源,使嫁接種苗癒合時間從7-10天縮短到2-3天,且更加茁壯。

“公司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嫁接苗的研究和探索,先後制定了8項省級嫁接育苗規程,成為育苗行業標準。原創和引進了多項嫁接育苗技術,如南瓜葉片減半、瓜類雙斷根等。”張偉麗介紹,商河甜椒基地的嫁接苗推廣使農戶畝增收1500元。

如今,偉麗種苗年生產種苗已達1億株,種苗遠銷河南、寧夏、遼寧、江蘇、海南等23個省(市、自治區)。公司現有高標準日光溫室27棟、現代化連棟溫室10棟,三期擴建工程正在進行中。

工廠化育苗品質更好

“以前都是自己育苗,如今都是工廠化育苗。”張明傑說,工廠化育苗不僅品質好,還引領著種植新技術。近年來,哈密瓜就通過種苗企業引入了高官寨,與甜瓜輪種。

在東方驕子大棚裡,哈密瓜新品種選育並未停滯。今年篩選的170多種哈密瓜新品種已經破土而出。張林橋介紹,這已經是第三批,新種子需要播三批。待成熟之時,對品種的抗病性、外觀、糖度、口感等指標一一評分。種植戶可前來當面挑選,直接轉換成秋季訂單。

這樣的篩選更像是“海選”。5年來,東方驕子“海選”了不下500個新品種,不過,成功推廣的只有4種。“一個優質品種有可能給一畝地增收1萬元。”張林橋介紹,“2018年秋天我們推出了‘秋勝25’,打敗了2015年推廣的‘東方驕子25’。”他說,原本哈密瓜畝產3000斤,“秋勝25”達到了4500斤,且成品率更高,推出後迅速得到市場認可。

“待5月甜瓜種完後,我也準備輪種哈密瓜。”張明傑說,收益應該能比去年種西紅柿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