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的叶斑病加重,用什么药效果好?

8968669956


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流行,尤其是台风暴雨后,叶片造成伤口多,发病更为严重。以密植、不除吸芽、土壤排水不良、蕉园四周杂草丛生、管理不周、偏施氮肥、通风条件差的蕉园发病最为常见。 

防治方法

在高温高湿天气,叶斑病非常难以控制。要有效地控制叶斑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包括栽培防治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 。

1、栽培防治:栽培防治的目的是减少蕉园的孢子数量和蕉叶周围的湿度。周年病叶组织(孢子源)应定期清除。用镰刀割去病叶、枯叶。在旱季尽量清除所有病叶,使种植园在下一个雨季来临是干净的。香蕉地块要设计成确保排水迅速和空气流通。种植密度合理,以改善喷药覆盖度和增加蕉园内空气流通,使蕉叶迅速干燥。

2、生物防治:重点防治时期:抽薹开花期,即自苞片张开后即开始喷药保护幼果。

3、化学防治:喷施的杀菌剂应包括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由于香蕉叶片蜡质层很厚,在喷施杀菌剂时通常加入香蕉油,以增强杀菌剂在香蕉叶片中的渗透性。

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原菌感染前用药。当病原菌已感染蕉叶应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可杀灭在斑点和条纹阶段的叶斑病病原菌,但不能迟于晚期条纹阶段施药。

4、施药频率(次数与间隔)取决于病害发展程度与天气条件

由于新叶易感染病菌,故杀菌剂的目标是保护新叶。

5、防治方法针对香蕉叶斑病发病的一般规律,每年香蕉叶斑病的主要防治时间为5~10月,其余时间只需在气温较高且雨水较多、病情有明显发展时进行防治即可。每年5~10月的台风雨季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应在雨季将至和雨天间隙之时选用防治效果较好、药效期较长且用药量少的新型农药进行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5%施立脱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500倍液,隔25~30天一次,或每公顷喷施十三吗啉0.6L,加5.7L矿物油、加50~70(ml)乳化剂,对水至20~25L,每隔18~21天一次,有良好防效。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4~5次。

在整个用药过程中,都应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农药或利用无毒无污染的生物农药,以保护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和档次,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或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





小馬369


你好,香蕉叶斑病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①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枯叶并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

②控制种植密度。矮把品种180株/亩,中把品种145株/亩,高把品种125株/亩。



③多施钾肥、磷肥,不偏施氮肥;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



④喷药防治,现蕾前一个月起选用25%敌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全株喷雾,每隔15~20天喷1次,共喷3~5次,并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香蕉叶斑病综合防治效果要求达到在果实接近采收期时仍有6~8片绿叶,才能保证果穗大、产量高。田间诊断时要注意区分受大气污染(如氟等)而发生的叶斑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夏天爱美食


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易发生流行,尤其是台风暴雨后,叶片造成伤口多,发病更为严重。以密植、不除吸芽、土壤排水不良、蕉园四周杂草丛生、管理不周、偏施氮肥、通风条件差的蕉园发病最为常见。 

喷施的杀菌剂应包括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由于香蕉叶片蜡质层很厚,在喷施杀菌剂时通常加入香蕉油,以增强杀菌剂在香蕉叶片中的渗透性。

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原菌感染前用药。当病原菌已感染蕉叶应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可杀灭在斑点和条纹阶段的叶斑病病原菌,但不能迟于晚期条纹阶段施药。

发病初期喷洒25%施立脱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500倍液,隔25~30天一次,或每公顷喷施十三吗啉0.6L,加5.7L矿物油、加50~70(ml)乳化剂,对水至20~25L,每隔18~21天一次,有良好防效。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4~5次。

在整个用药过程中,都应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农药或利用无毒无污染的生物农药,以保护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和档次,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或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


喜农


香蕉叶斑病加重用什么药效果更好呢?

叶斑病

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发病率10%~60%,严重地块或棚室达100%,可减产10%~30%,特别严重时可减产60%以上。此病还可为害黄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蔬菜。

一、病原

属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大小为0.7~0.9微米×1.4~2.0微米,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

二、发病规律

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鸡冠 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鱼尾葵叶斑病夏季高温病重,君子兰叶斑病春、秋发生, 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三、传播途径

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病原物以真菌为主,如尾孢属、长蠕孢属 、壳针孢属、叶点霉、链格孢属等;此外,黄色单胞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也可引起叶斑病。有些病原物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常见的叶斑病有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橡胶麻点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甜菜褐斑病、向日葵褐斑病、苹果褐斑病等,由细菌引起的棉花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等。

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马铃薯早疫病。叶斑病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如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至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呈现典型症状。

四、防治方法

①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

②轮作(温室内可换土)。

③不宜对植株喷浇。

④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 常用药剂有20%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500倍 、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五、预防方案

方案一:20%硅唑·咪鲜胺20ml或41%聚砹·嘧霉胺25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41%聚砹·嘧霉胺20ml+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5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治疗方案

香蕉叶斑病选用什么药效果更好?

一、生物防治

选用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病部叶面,同时配合烟熏制剂进行烟熏可有效防治叶斑病,阴天可以施药,温度湿度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该制剂属于生物制剂,对作物和蜜蜂等绝对安全!





农人娃子


以下是叶斑病的几种分类,希望你详细看过后,对症下药。

目前我国各地香蕉严重的叶斑病主要是黄叶斑病,其次是灰纹病,煤纹病和缘枯病。此外还有叶瘟病,以及长喙壳菌、小球腔菌等引起的叶斑病。

****黄叶斑病

黄叶斑病也称褐缘灰斑病,是目前国内外较常见的香蕉叶斑病。

(1)症状

初期病斑短杆状,暗褐色,后扩展成长椭圆形病斑,大小为10~40毫米X 3~6毫米,大多单独存在,近叶缘表面病斑数量比近中脉处多。当大量病斑出现后,叶片迅速早衰,局部或全部枯死,病斑转为灰白色,雨季或秋季露水多时病斑正面产生大量灰黑色霉状物。

(3)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清除蕉园病枯叶,集中烧毁,减少次年病源。生长季节也应酌情割除病叶。

②合理密植,兼顾蕉园的通风性和荫蔽性,最好利用宽窄行或双株丛植合理密植。

③药物防治。叶片发病时,应对病叶和新叶进行保护性喷药防治。目前最特效的药是三唑类杀菌剂如敌力脱,必扑尔,烯唑醇,三唑醇。“护树将军”+25%的敌力脱(瑞士产)1500倍液,防效达85%。其次,用50%多菌灵(国产)加80%代森锰锌(2:1)800倍液,50%速克灵(日本产)1500倍液,每月1次,防效也达70%。由于香蕉叶片含蜡质多,多数国产药需加0.1%的展着剂增强药效。为了防止该菌产生抗药性,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使用。喷药应重点保护抽蕾后的青叶,苗期未发病或发病轻,可用一般药剂,抽蕾后发病重的,应采用价高特效的敌力脱。病情严重时,可在农药原液中加入等量的新高脂膜乳剂,施肥喷药1小时后不怕天下雨冲刷,不怕太阳暴晒蒸发,大大提高农药化肥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增效300%达以上。并增加喷药次数(每月2~3次)。非全园性发病时可进行局部喷药防治。

****灰纹病

(1)症状

叶面椭圆形病斑或叶缘枯。初期病斑褐色,后扩大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病斑。病斑背面灰褐色,边缘模糊。病菌沿叶缘气孔侵入,初期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新月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坏死带,雨季病健部交界出现浅的褪绿带,宽5~20毫米,晚秋以后坏死带褐色转为灰白色,质脆,其上长有小黑点。一般中下层叶发病多。

(3)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果园卫生,适当割除发病重的老叶,喷施护树将军乳液,消毒杀菌,防止病菌向新叶蔓延;注意高温干旱天气蕉园覆盖淋水降地温。

②化学防治。发病时可喷灭病威、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参照黄叶斑病的防治),注意药液多喷于叶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