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成第八路军,9月,又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但是后来人们习惯上仍称八路军。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每个师主要辖2个旅,每个旅辖2个团,总共12团,另外加上第115师独立团,总共13个主力团。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在这13个团中,如果从首任军事主官的幸存率来看,第129师772团5名军事主官,仅有1个活到建国后,其余4位全部牺牲。第772团5名军事主官分别是:

团长叶成焕,于1914年出生在河南新县郭家河乡吴河村一个贫农家庭,作为长子的他,小时候给家里放过牛,叶成焕从小聪明伶俐,于是有远见的父母咬紧牙关送其去私塾读书,使他成了当时叶家成字辈中唯一一个念过书的孩子。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1929年,叶成焕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叶成焕参加鄂豫皖红军,屡建战功,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著名战将。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后,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比较排斥。叶成焕虽然念过私塾,但仅此而已,而且叶成焕虽然作战勇敢,指挥水平高,但是行事却比较低调,所以在红四方面军发展很顺,很快便当到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

徐向前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写道:叶成焕在鄂豫皖参加红军的时期,作战勇敢、沉着,善于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特别是其在当红31军第93师政治委员期间,于1936年9月12日在甘肃通渭县给驻守界石铺的红一方面军先遣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国革命前途的美好憧憬,这表现了他不同于一般指挥员的政治敏感性。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他被任命为第129师第386旅第772团首任团长。他率部队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作出了重大贡献,刘伯承对其指挥才能非常器重,并经常手把手帮带。

1938年4月初,日军调集3万余人的兵力分9路向晋东南大举进犯。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3000余人,北犯榆社再次扑空,只得折回武乡,当日黄昏又放弃武乡,连夜沿浊漳河东撤。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歼灭这股日军。命令叶成焕率第772团等部为左纵队沿浊漳河北岸山地实施追击。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至16日17时,第129师部队将被围困于河谷里的日军基本歼灭。这时,有千余敌人从辽县来援。鉴于全部歼灭该敌已无把握,刘伯承决定以一部分兵力迷惑牵制敌人,主力立即撤出战斗。叶成焕接到命令后,一面指挥部队打扫战场,装运战利品,迅速撤离,一面跑上一个高坡观察敌情。

这时日军的援兵冲到沟下了,通信员提醒他说:“团长,你站在高坡上危险,赶快走吧!”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等一等再走,我在这儿看得清楚。”叶成焕没有动。一颗敌弹“嗖”的从他衣袖穿过,他没有在意。第二颗子弹带着尖叫声飞过来,打中了他的头部,特务连的战士们抬着叶成焕急速向山下撤退,一路上血迹斑斑,他的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哎,队伍,队伍呢?”这是大家听到他唯一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这次战斗史称长乐村战斗,叶成焕由于伤势过重,而且当时卫生条件差,他很快牺牲,年仅24岁。刘伯承师长在叶成焕同志的追悼会说:“叶成焕等烈士的死重于泰山,是光荣的死、永垂不朽的死,叶团长参加革命后,党培养了他,他没有辜负党的教育,终于成为一个很好的布尔什维克!”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从两位老帅的评价就可以看出叶成焕的军事指挥水平有多强,按照正常推算,如果不牺牲,建国时应该授衔上将,至少是中将,可惜天妒英才。2009年,叶成焕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团参谋长孙继先,于1911年出生,山东省曹县人,他从小爱好武术,并拜师习武,刀、枪、棒、三节棍,无所不精,一身武功出神入化。他参加革命后,由于英勇善战,常打头阵,长征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在安顺场,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大渡河。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解放战争中,他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役中,他奉命率部从孟良崮东侧秘密插入敌纵深,割裂了敌74师与其友邻83师的联系,完成了对敌74师的包围。1949年1月,孙任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4月病逝。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1营营长丁思林,于1913年4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丁家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在红四方面军扩红时参军,一直从战士提升到团长,参加了长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被任命为772团第1营首任营长,通常情况下序列第一的单位不能说绝对排第一,但肯定不差,由此可见丁思林的军事指挥水平还是非常强的。

1938年9月,他被提升为386旅新1团团长。1939年2月,在曲周县香城固的伏击战中,全歼日军安田中队和40联队补充大队,打死日军250余名,俘虏8名,毁掉汽车9辆,缴获火炮3门,枪百余支,粉碎了敌人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6日,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史称榆社云簇镇战斗。在激战中,丁思林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丁思林牺牲后,时任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悼丁思林同志》一文,文中称:他的牺牲是全师的重大损失。邓小平这样称赞一个干部还是不多的。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第2营营长郭国言,于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入独立1师3团3营9连,由于表现突出,于1931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仅18岁,从战士提升至团级干部,参加了长征,抗战爆发后任772团第2营营长。

后来他提升至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于1942年2月29日,在与日伪军作战指挥中,一枚炮弹在其身边爆炸,当场牺牲,年仅29岁。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第3营营长易良品,于1910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万义乡易家畈村,他的家境比较殷实,自幼在本村读私塾,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第三师范,他思想进步,求知欲强,经常接近进步老师和学生,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经老师王树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邱家畈、易家畈小学任教。

但他觉得要救国救民还得拿枪杆子,1927年11月他参加了黄麻起义,1928年1月1日,被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他任91团排长。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但是易良品在红四方面军提升并不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张国焘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比较排斥,作为湖南第三师范学院毕业的易良品自然在排斥范围内,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职务是团长。

1941年2月,冀南军区新组建了第6军分区,他任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他率6分区领导机关由冀县转移至河北省枣南县杨庄,由于情报泄露,第2天遭到日伪军的围攻,他带领部队突围,在作战中不幸负伤,光荣牺牲,年仅33岁。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也因为772团5名军事主官仅1名军事主官存活到解放后,所以军史专家说772团在八路军13个主力团作战最为惨烈。不过772团政工干部存活较多,如政训处主任谢富治为开国上将,第1营教导员梁天喜为开国少将,第2营教导员程悦长开国少将。

772团副团长为王近山,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为开国中将。

八路军13个主力团中此团作战最为惨烈,仅参谋长幸存,为开国中将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